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的修辞批评就是从修辞的角度对文学作出判断和评价,因这一批评样式某种意义上切入了文学的本质,所以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现阶段,由于西方相同理论的引入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升华,中国文学的修辞批评更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不过,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所以,未来文学的修辞批评首先应该建立在科学修辞观的基础之上,其次是批评对象应该是系统阐释文学修辞行为的全过程,再次是修辞批评行为本身必须包含读解修辞含义、理清修辞关系、作出修辞评价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话语:文学修辞唤起的第一接受反应是言语技巧,但文学修辞决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言语技巧。本期推出的一组文章,无意论辩文学修辞“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只着力探寻文学修辞研究不拒绝言语技巧、又超越言语技巧的或隐或显的运作规则。修辞策略、话语结构、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的深层规约与驱动,或许可以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走出视文学修辞为文学书写技巧的误读,进入更为开阔的解释空间。《想象爱情:文学修辞的意识形态介入———修辞策略和20世纪中国文学类型史之一》以爱情叙事为观察点,以修辞策略和意识形态介入为逻辑路向,为“重写…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修辞批评是探讨文学修辞行为和规律、解读各种文学作品的批评样式。近年中国文学批评界引入国外的修辞批评模式 ,却忽略了中国古代的修辞传统。本文试图在梳理中外修辞批评历史的基础上 ,汲取各自的精华 ,演绎出未来中国文学修辞批评的基本样态 :更多地关注作家的修辞目的和策略、作品的修辞环境和技巧、文本的修辞接受与意义 ,从而揭示文学创作语言层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比拟这个词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只是指修辞比拟,广义的理解则包括修辞比拟和文学比拟.修辞比拟和文学比拟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5.
文学修辞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的产生与特定时期的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有社会文化的根由.反过来,文学修辞一旦产生后,它必然渗透进社会文化,反过来对社会文化也会产生影响与作用.本文的重点是论述社会文化对声律、对偶和用典三种文学修辞的影响:汉字文化是汉语声律的基础,佛教文化输入是汉语声律规则被发现的条件,南齐时期所流行的华丽文风则是汉语平仄相配的文学修辞广被采用的文化气候;汉字的音、形、义特性是对偶修辞的基础,崇尚自然的哲学文化和思维方式是对偶修辞的思想根基,农耕文明是对偶修辞的文化根据;社会精神文化的不断生成导致了用典这种文学修辞,文化继承必然要引用前代若干具体的资料,以说明新的文化意义,每个时代的社会文化情况、士人崇尚的风气各不相同,这又区别出“用典”的多少、好坏等.文学理论迫切需要整体综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体和修辞两方面探索<易传>中的文学因素.在文体方面,<易传>有较强的故事性,有浓厚的诗歌色彩;在修辞方面,<易传>中多用铺陈、比喻、起兴、象征等手法.因此,周易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相似文献   

7.
文学媒介存在层次性,媒介不同,对文学的修辞介入方式也不同。互联网时代,文字的抽象概念性魅力削弱,文学媒体的影响主体化,整个媒介语境十分嘈杂。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话语易于采用一定的媒介修辞策略,如标题一反含蓄蕴藉,直入主题,情节故事性强等,表现出较强的消遣娱乐性。文学媒介修辞的娱乐偏向以主导的方式存在,表现在修辞文本上,贯穿于修辞活动中,这打破了文学话语权的垄断,但也使得文学成为当代符号危机的发生区域。  相似文献   

8.
万曦 《现代英语》2023,(8):60-63
国际文学中英美文学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呈现出多个流派。布斯代表作《小说修辞学》提出采用叙述、修辞的方式能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模式,尤其是叙事技巧和修辞方式的不同呈现了英文文学的特点。文章基于布斯代表作中的理论阐述英美文学的修辞叙事方式,研究英美文学的修辞手法和叙事模式,深入探讨英美文学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华著述的《〈左传〉修辞研究》首次对《左传》修辞现象和所表现的修辞理论、修辞思想进行全面研究。本文认为如果对先秦时几部重要文学性强、语言表现力强的专书进行分别研究,对于汉语修辞学和先秦时代文学的研究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描写20世纪中国文学的修辞批评,对文学修辞批评的历史和鉴赏式、对比式批评样式作了综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1.
形貌修辞是一种旨在利用字体字形、排列方式、标点符号、图形图表等手段来提高作品视觉效果的修辞方式,在文学创作中多有应用。本文以霍译《红楼梦》为例,从字体字形、排列方式和标点符号三个方面论述了形貌修辞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霍译《红楼梦》中的形貌修辞体现出很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具体语境中的认知凸显度十分明显,为其译文的总体文学性和艺术性贡献了一份力量。形貌修辞在文学翻译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译者要善于根据题旨情境对之进行充分利用,以提高译文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修辞作为人类理性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文学中表现事物的重要手段。文章以西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为例,通过对语言、修辞和自然等概念的分析,认为修辞在西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使用中形成了与自然极为密切的一些关系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文学修辞批评的出场方式有两种,分别向两个学科辐射:文艺学界在修辞诗学中延伸,修辞学界在修辞技巧和修辞诗学的双重视域中展开。两种模式同中有异,各具特色,为文学批评和学科建设带来丰富的启示和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学修辞批评的出场方式有两种,分别向两个学科辐射:文艺学界在修辞诗学中延伸,修辞学界在修辞技巧和修辞诗学的双重视域中展开.两种模式同中有异,各具特色,为文学批评和学科建设带来丰富的启示和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模糊修辞指的是如何充分利用模糊语言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行为。文学语言需要模糊修辞的参与,也正因为模糊修辞的参与才丰富了文学语言,扩大了文学的空间,增强了文学的美感。模糊修辞活动主要是利用音、义、符、格等语言因素的模糊性来进行的。在文学语言中,模糊修辞既可以准确地传情达意,又能使文学语言凝练含蓄、形象、新鲜多样、富有音乐感等。  相似文献   

16.
修辞教学是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四大分支(读写教学、语法教学、修辞教学、文学教学)之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重视中学语文修辞教学,探讨中学修辞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修辞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模糊修辞指的是如何充分利用模糊语言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行为.文学语言需要模糊修辞的参与,也正因为模糊修辞的参与才丰富了文学语言,扩大了文学的空间,增强了文学的美感.模糊修辞活动主要是利用音、义、符、格等语言因素的模糊性来进行的.在文学语言中,模糊修辞既可以准确地传情达意,又能使文学语言凝练含蓄、形象、新鲜多样、富有音乐感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略阐述了文学翻译的变异属性,并从内在关联、修辞性言说以及语言所创设的空间维度三方面着手对基于修辞意涵的文学翻译变异空间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为文学翻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Allusion"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方式,而文学的美感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修辞来实现的。在文学翻译中能有意识的传达修辞的模糊美,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和译作质量的赏析都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修辞与翻译文学文体的特点之一是修辞运用广泛。修辞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对修辞进行翻译则涉及将原文的修辞形式与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如实地再现出来,使读者能够从译文中获得尽可能与原文读者一样多的共鸣、震撼和美感。在文学翻译教学中,要注意唤起学生理解原作思想内容和文体色彩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应用翻译技巧,尽可能完美传达原作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二、《荷塘月色》中修辞手法的举例及赏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使用了精妙绝伦的修辞技巧,其非凡的绘画美及意趣美使读者叹服。在文学翻译课上,笔者首先带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