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星生 《收藏》2007,(12):52-57
唐卡是流行于藏区的一种宗教卷轴画,种类很多,主要分为“国唐”和“止唐”两大类。国唐包括刺绣、堆绣、贴绣、缂丝、织锦等丝绸类唐卡。“止唐”主要指绘在布或绢上的唐卡。还有一种为木版单色印刷后再填色的唐卡,但传世量不多。唐卡主要用于在各类寺院和民舍经堂悬挂,供佛徒香客顶礼膜拜、修行观想。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宗教的发展,唐卡以其庞大的内容体系、独特的民族形式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2.
潘深亮 《收藏》2010,(1):80-85
唐卡是藏语译音,原意是不同质地的卷轴画。它赋色艳丽,流光溢彩,是西藏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民族艺术之林的一枝奇葩。唐卡历史悠久,早在7世纪西藏土蕃王朝时期就已出现。后经过历代匠师们的艺术实践,唐卡绘画艺术不断发展,数量也不断增加。现存世最早的唐卡是11世纪西藏佛教后弘期初期的画作,但存世数量不多。存世量最多的是17、18世纪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徐磊 《收藏》2012,(24):54-59
近年来,西藏文化大热。很多人都渴望一睹雪域高原的魅力——如梦如幻的神山圣湖,仓央嘉措唯美的情诗,随风飘曳的风马旗,不停摇转的经筒,响彻云霄的梵呗,当然,还有精美绝伦的唐卡。从时间上说,唐卡可大致分为,古董唐卡和当代唐卡。那么,目前唐卡的市场表现如何?与古董唐卡相比,当代唐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呢?在11月2日至4日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上,中国唐卡大师、热贡画院院长娘本的唐卡作品吸引了很多藏家的关注,这也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探寻唐卡收藏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叶星生 《收藏》2013,(8):16-23
本文节选自廖奔主编的《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之叶星生所著《唐卡》一书,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叶星生先生是著名的藏学研究者、收藏家,同时长期在西藏生活、工作,又曾跟随十世班禅画师学习藏画,对唐卡有精深的研究。本文撷取叶星生先生《唐卡》著作中的部分内容,主要对唐卡的题材和内容加以介绍,企望读者对唐卡艺术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黄山 《上海集邮》2006,(10):26-28
“装饰艺术”可以是一个普通名词,而本文所指的却是20世纪20到30年代流行于欧美的艺术设计运动,它取代了早先的“新艺术”,在设计中反映出大工业生产和机器时代的审美观,特点是造型简约明朗,采用平行线、阶梯形、放射形或闪电形等对称形状,以及抽象化的几何造型,在色彩上也不同于过去的典雅柔和,而是采用强烈鲜艳的纯色或古铜、金银等高度装饰性的色彩。这种装饰艺术的设计范围涉及家具、首饰、服装、玻璃、陶瓷制品、招贴画,以及建筑外观和室内装饰等各个方面,它从欧洲开始兴起,传到美国以后在建筑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叶星生  于小冬  赵超  朱有仪 《收藏》2014,(12):108-115
什么是唐卡唐卡(Thangka)一词,藏文标准写法为 ,字而意思为“平坦、平展、广阔”等多层含义。但这并不是对唐卡这一艺术形式的定位解释,而只是赋予唐卡一种符号式的专用名词。要说清唐卡的起源,并给唐卡下个简单的结论是件很难的事,我认为唯一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裴晓军 《收藏》2010,(1):108-112
唐卡的产生 藏传佛教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门类的宗教艺术,而“唐卡”是其中最具藏民族特点的绘画艺术。“唐卡”是藏语,没有准确的语源,目前流行的解释是绘在棉布上的宗教绘画,通俗的解释是以藏传佛教人物造像和佛典故事为题材的卷轴画。  相似文献   

8.
穆俏言 《收藏》2016,(5):74-77
“白地黑花”是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它采用当地称之为“斑花石”的一种褐铁矿为颜料,在加施白化妆土的坯体表面用毛笔作画,然后施透明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彩绘技法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装饰题材范围,艺术表现力也更加突出,白地黑花瓷器逐渐成为磁州窑产品的主流。到了金代,随着彩绘技法的不断成熟,黑与白的搭配运用也愈发灵活多变,除白地黑花外,还出现了黑地白花、白地黑绘划花等多种表现方式。黑彩的色调也一改早期单一的纯黑,而是根据画面需要,在相应部位采用深浅不同的颜料,形成黑、褐两种色调。进入元代以后,磁州窑以往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如刻花、剔花、篦划花、珍珠地等皆已式微,唯独以彩绘作为装饰的白地黑花一花独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代。  相似文献   

9.
《影视艺术鉴赏学》以明晰的概念、范畴和独立的理论框架,建构起影视鉴赏学的完整体系,成为这个亟待培育的学科的奠基之作。该书有着自觉的学科建设意识和鲜明的理论特色。在“学科论”、“本体论”等部分明确地提出了“学科定位”的问题,并科学蠡析了影视艺术鉴赏学在影视整体学科中的位置,指出其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在“特性论”、“语汇论”、“构成论”、“客体论”、“主体论“、“过程论”等部分,从影视艺术的基本特点,实际鉴赏过程中的心理与情致变化等方面深入具体地分析影视艺术的鉴赏规律。  相似文献   

10.
建议发行山西“平遥古城”、西藏“唐卡艺术”、“纳西。族东巴文与哥巴文”等邮票。  相似文献   

11.
清代德化青花瓷装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汉杰  卢金钊 《收藏》2001,(9):30-34
德化窑青花瓷具有典雅的艺术魅力,素为世人青睐。明代德化窑青花器品种尚不丰富,且多为粗瓷。进入清代,德化窑白釉瓷退居次位,而青花瓷却跃居主导地位。它是开放在中国瓷苑上的一枝充满生机的奇葩。其制作和装饰以其独树一帜的地方风格和鲜明感人的艺术特色,形成了“德化窑”流派,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6,(13)
正清代宫廷的唐卡画唐卡艺术历史悠久,是西藏绘画特有的艺术种类。"唐卡"一词源于藏语的音译,意为各种质地的宗教卷轴画。西藏地域广袤,唐卡的风格也异彩纷呈。其形成与发展受到内地以及中亚、印度、克什米尔、尼泊尔的佛教艺术影响,尤以中原汉地绘画的影响最为深远。清宫唐卡的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贡品,即西藏政教首领达赖、班禅,甘肃、青海、蒙古等地宗教领袖,以及章嘉、阿旺班珠尔、阿嘉等驻京的呼图克图  相似文献   

13.
庞洪奇 《收藏》2014,(8):34-41
白地黑绘(亦称白地黑花)是磁州窑最具特色的装饰方法。它将中国传统书法、绘画技法与制瓷工艺相结合,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开拓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这一装饰技法在宋代书法、绘画艺术繁荣和普及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而成熟、发展起来。正是文人书画家的广泛参与,提升了磁州窑艺术的高度,开拓了磁州窑文化的深度。同时,它又以多方面的创造及广泛传播,深刻影响和促进了中国彩绘瓷器及文人书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叶星生 《收藏》2013,(15):16-23
本文节选自廖奔主编的《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之叶星生所著《唐卡》一书,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叶星生先生是著名的藏学研究者、收藏家,同时长期在西藏生活、工作,又曾跟随十世班禅画师学习藏画,对唐卡有精深的研究。本文撷取叶星生先生《唐卡》著作中的部分内容,主要对唐卡的题材和内容加以介绍,企望读者对唐卡艺术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团体操三大构成要素之一的艺术装饰,在团体操表演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随着团体操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理论研究逐渐系统深入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对所收集到的有关团体操艺术装饰方面的著作和论文进行分析与研究,总结出我国团体操艺术装饰的理论研究概况与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进一步提高团体操艺术装饰的创作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仁轩     
《收藏》2007,(1):205-205
周行春 字一仁,江苏宜兴人,著名青年紫砂装饰陶艺家。自幼痴迷紫砂,受师谭泉海的引导,本着“人善为本,仁爱一生”的信条创建“一仁轩”陶艺工作室,从事陶刻、泥绘、镶金等装饰艺术。  相似文献   

17.
卡西尔的作《人论》是20世纪西方重要的哲学巨。作用符号美学的观点分析了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等人类符号化活动的成果。卡西尔认为,艺术在人类明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的本质在于象征,艺术的真实是符合理性的形式真实。艺术与其它符号形式是“合而不同”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8.
岳岩 《收藏》2008,(9):22-22
2008年3月.香港苏富比春拍推出新媒体艺术;5月.北京CIGE中国艺术博览会在展厅二层划出400平方米的展区.重点推介来自国内外13位知名艺术家的多媒体艺术作品;6月.中国美术馆汇集国际知名新媒体艺术家与艺术机构,迎来全球艺术盛宴“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在展览期间还多次举办讲座.并收藏了来自克罗地亚的玛格达里纳·派德琳女士的作品《名字成了字母组合游戏》。  相似文献   

19.
杜凤海 《收藏》2013,(9):169-169
出版画集:个集《杜风海威集》《杜风海装饰画集》《杜凤海山水画集》《杜凤海新作品集》《山居无客声——杜风海作品集》,出版合集《当代中国画库——画集》《名家画山水》《贸又福山水工作室教学思想及实践》《传承与开拓——八人画集》《贾又福工作窒山水画优秀作品集》《神州国光——燕赵卷》《首届中国佛教艺术作品集》等。  相似文献   

20.
潘惠民 《收藏》2006,(8):70-71
肖像画面我国传统绘画中称“写真”“传真”“传影”或“传神”,是一种以具体人物形象为对象的人物画,瓷上肖像画,俗称“瓷板画”“瓷像”,是一种直接在瓷板(器)上绘画的瓷制艺术器,瓷上肖像画是在中国传统画法,陶瓷彩绘和西方照相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结合的产物,源于清末景德镇,创始人为邓碧珊(1874-1930年)。文革瓷绘肖像是指“文革”期间制作,以描绘毛泽东等各种形象为主的瓷上肖像作品,是行泽东时代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