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宋代开始,《木兰诗》的成诗年代和木兰故里等问题就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说法.进入20世纪以来,诸多学者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发掘各类文献,试图重新解开《木兰诗》年代本事的疑团,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梳理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于《木兰诗》这两个基本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对《木兰诗》及木兰故事的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学参考书》对《木兰诗》的说明及注解中出现了几处错误,现列举如下:一、木兰的精神境界到底有多高《教参》认为《木兰诗》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是“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课文说明也说该诗“热烈赞颂了她热爱家乡,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木兰还朝辞赏这一节“表明她勇敢作战是为了保家卫国”。这不免让人怀疑,《木兰诗》难道应当作为爱国主义名篇来教学吗?其实,木兰身上是歪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商榷的。从全诗来看,木兰最  相似文献   

3.
《木兰诗》是一篇歌颂女英雄木兰乔装代父从军的叙事诗。它和《孔雀东南飞》在我国诗歌史上被喻为“乐府双璧”。但是,与《孔雀东南飞》一样,《木兰诗》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个争论已久的问题。古典诗歌的研究者和评论家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十多年来,似乎有一种说法占了上风,即“批判男尊女卑说”。如郭沫着同志主编的《中国史稿》说,《木兰诗》的主题思想是“打破了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旧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著的《中国文学史》认为:“这首诗以木兰这一出色的艺术形象,有力地说明了女子和男人同样有能力做出英雄豪杰的事业。同时也就是说明了女子有权利受到和男人同样的看待,这是人民的愿望的反映,对于那个时代的重男轻女的成见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这些有较大影响的著作定了这一基调之后,几乎没有人提出过异议。我认为,对《木兰诗》主题思想的这种概括根据不足,因而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4.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木兰诗》采用的是顺叙手法。《木兰诗》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  相似文献   

5.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作品之一,20世纪以来,学界对《木兰诗》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在《木兰诗》的成诗年代、作者及木兰故里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此进行归纳梳理,对未来《木兰诗》的研究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正>《木兰诗》是乐府诗中的双璧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如张玉谷《古诗赏析》云:"木兰千古奇人,此诗亦千古杰作。《焦仲卿妻》后,罕有其俦。"沈德潜《古诗源》说:"事奇语奇,卑靡时得此,如凤凰鸣。庆云见,为之快绝。"张玉谷和沈德潜都提到了《木兰诗》的"奇",《木兰诗》中的"奇"集中体现在木兰作为一个女性却代父从军,并且军功卓绝的故事上,同时《木兰诗》  相似文献   

7.
《木兰诗》是入选在部编版新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以往也常编入在各个版本的语文课本中。一般来说,我们教学会把重点放在木兰这个主人公的言行举止上,通过木兰的言行举止去分析其人物性格及体现古代劳动人民对和平安宁生活的珍视向往。  相似文献   

8.
问:我们读了《木兰诗》后,对木兰这一形象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木兰体现的是壮美,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木兰是一位柔美女子。哪种看法对呢?  相似文献   

9.
“木兰”新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兰诗》的许多问题,诸如产生的时代,女主人公木兰的姓氏、籍贯以及诗的作者等等,一直是争论颇多。但是,古今《木兰诗》的研究者,对从来都只把木兰当作诗的女主人公的名字看,未闻有异议。木兰,如果是代父从军的那个女郎的名字,应该是姓木名兰。《姓纂》有木姓,云是端木赐(子贡)之后,“避仇改木氏”。至于说她姓朱(《明一统志》),不过由于“朱”是  相似文献   

10.
《木兰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优秀作品,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关于《木兰诗》的研究成果很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诗歌创作的背景、创作的意义、成诗的年代以及木兰本人的真实性等。下面依据史书记载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相关问题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笔者依据孙绍振先生对《木兰诗》的精妙独到的分析设计本次教学,设想通过"写英勇却不写英雄如何英勇善战"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透彻理解木兰的非英雄姿态,清楚地明白《木兰诗》为何称作经典。  相似文献   

12.
肖红 《语文天地》2013,(18):3-4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经典篇目《木兰诗》,是人们都很熟悉的一篇课文。在中国,巾帼英雄花木兰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人们对于花木兰身上所具有的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和女儿性情却知之甚少,所以,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全面把握,是《木兰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花木兰不畏艰辛,替父从军的故  相似文献   

13.
《木兰诗》是我国诗歌遗产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它和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一道被誉为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双璧”,在文学宝库中闪耀争辉。在学习和欣赏《木兰诗》这一诗歌名篇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自始至终没有对木兰进行直接的、正面的、浓墨重彩的外貌描写,而较多地采用细腻的、含蓄的心理刻画来塑造木兰这一英雄形象,表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刻画她英雄的性格特征,这是《木兰诗》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一、播放豫剧《花木兰》中的“谁说女子不如男”一段二、在疏通字义的基础上朗读全文三、播放美国动画片《花木兰》的片段,分小组讨论《木兰诗》与动画片在内容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1.故事情节。同:都表现了木兰替父从军以及战争胜利后解甲归田的故事。异:在故事的详略处理上有所不同。《木兰诗》重点放在木兰从军前的经历,而略写作战。从而更真实地表现了战况的紧急,突出了木兰身为女英雄的儿女情态。而动画片却把重点放在了木兰从军后的经历,详写她在军营中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大家的尊重。这是为了突出木兰毫不逊色于男子汉的特点。从以…  相似文献   

15.
《木兰诗》与东汉末年的《孔雀东南飞》共称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双璧”,木兰的英勇、智慧、孝道的守护、辞高官而安享田园乐趣的英雄壮举,一直来人们以巾帼英雄冠名之,而关于木兰时代、木兰的人性关怀、木兰的爱情、命运以及木兰诗的艺术悲剧却在岁月的蹉跎中,被时间所深深的埋没。  相似文献   

16.
木兰决非黄陂人——与谈古及诸位同志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读了一些评介《木兰诗》的文章。这些文章几乎一致认为木兰实有其人,而且是湖北黄陂人。《布谷鸟》一九八一年第八期谈古同志的游记《山并木兰争万古》,也谈到《木兰诗》里的木兰是湖北黄陂人,还说木兰生于唐代。这种说法不敢苟同,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正> 《木兰诗》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僧人智匠所编的《古今乐录》中,但我们不能说木兰就是南北朝人。其根据如下: (1)木兰其人最早不是见于《木兰诗》,在智匠之《古今乐录》出现前一百多年,南朝宋代著名天文学家何承天,在其所著《姓苑》一书中,就曾提到木兰。并言其是“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人。关于这一点,宋代邓名世所著《古今姓氏书辨正》中曾为引证,清代张澍之《姓氏寻源》一书也曾提及,今《中国人名大辞典》也不否认。这  相似文献   

18.
“明驼”一解《木兰诗》中有句云:“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此句,《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木兰诗——古辞”于“木兰不用尚书郎”下原为“愿驰千里足”,而后据段成式《酉阳杂俎》始校改为“愿借明驼千里足”。这一改动,就带来了诠释上的一个难题,即什么是“明驼”,也即“驼”上为什么加一“明”字?历代考索,纷  相似文献   

19.
《木兰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叙事诗。诗中所塑造的女英雄术兰的形象,千百年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和传颂。“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表现无产阶级革命的主题的红色娘子军连连歌中写进这样的歌词,足以说明《木兰诗》的影响之深广;直到今天,“木兰”这个名字,还常常被人们作为女英雄的象征。《木兰诗》大约产生在我国南北朝时代。它的主题在于歌咏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达广大劳动人民对于和平生活的热烈响往。全诗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展开,大体可分为五个段落。诗歌开头一段,从木兰当户织布写起,点明木兰劳动者的身份;从停机叹息引入故事发  相似文献   

20.
在教授《木兰诗》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畅谈你心目中的木兰形象。以下为该问题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