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勤 《现代语文》2001,(7):26-27
1988年初,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在巴黎的一次会议上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西方能转而向东方,向中国的孔子寻找智慧,当今中国的社会与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各种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五花八门,那么不妨让我们也回看先哲,或许会有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研究当代国内外教学理论,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有发现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目标教学法、情感教育等。在研究过程中不难发现,这些理论中处处窥见孔子的教育思想。在1988年巴黎召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会议上,学者们宣称:"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清楚,孔子的思想,特别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座教育的"富矿",深入开掘,必将有益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的创建,特别是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一个共同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干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走向2互世纪的今天,孔子学说再次受到人们推崇。1988年I月,法国巴黎75位国际诺贝尔得奖人的会议宣言声称:“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二千五百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o对于这位“至圣先师”,范文澜先生的评价是:“孔子基本上是一个大教育家,他一生在学习,在思想,在温故知新,在海人不倦。他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特别是教育和行为方面的经验。一在我们高呼教育改革,倡导“学习的革命”的时候,重温孔子的教育思想,或许还会有所启发。孔子教育思想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的一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言”中向世界呼唤:“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些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们,如此重视“孔子的智慧”,反映出科学的发展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在化学...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同时期的优秀文化曾对中国道德的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发表“宣言”时称:“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可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大致包括三部分:一是以孔子主张仁爱、和为贵为代表的古代优秀文化;二是以孙中山倡导博爱,天下为公为代表的中国近代优秀文化;三是以毛泽东号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代表的现代优秀文化。这三个时期的优秀文化贯穿着一条线索,整体大于个体,他人利益高于自我利益,社会发展高于个性发展。这条线索对我国人民形成价值观念、社会意识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尤其  相似文献   

7.
1988年巴黎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会议上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4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曲阜师范大学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千百年来这里人杰地灵,孕育了仁、义、礼、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为世仰慕的中华传统美德。尽管社会的发展经历了论海桑田,斗转星移的变迁,然而历经千载积滤的中华传统美德并未因时空的变幻而黯然失色,相反,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日益折射出自身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新加坡的社会文明进程、日本的经济发…  相似文献   

8.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及文化的发展,一直产生着强烈的影响。虽然在不同时期,儒学一再受到批判、冲击,但它自身所凝聚着的儒家们的特殊智慧,潜藏着的丰富的思想财富、文化内涵,依然顽强地表现出自己的生命力。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东亚又一次掀起推崇儒学,复兴儒学的高潮,甚至有人提出,“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来,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新加坡·陈德耀《古今人对孔子的评价》,见《走向世界》)这充分说明儒学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成分,充分体现I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诸如人文主义精神;民族主义及爱国主义的献身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文化经典是人类生存智慧的结晶和载体。中国文化经典已先于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1988年1月,世界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得主聚会巴黎发表宣言,第一句话就是:“如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孔子伟大的智慧体现在  相似文献   

10.
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一个共同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在各种浅文化俗文化四处泛滥的今天,这无疑是一令人喜悦的现象。仁爱、忠孝、诚信、礼仪等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1.
1988年, 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 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 23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后学弟子言论思想的书,所以它首先是一部智慧的书。四库全书将《论语》归为“经”部,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推崇为“五经之车官 辖,六艺之喉衿。”《论语》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状况,也可以看出孔子对政治的见解、对社会的理想、对教育的主张,还可以看出孔子和他弟子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的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有数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从西方现代病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人际和谐、“不为物累”以及虚静、内省等观念,乃是人类的一般命题。西方现代病,乃是现代人在“工具理性”和“科学主义”的刺激和引导下,在乐不可支的攫取中,流失和忘却了人类上述基本命题所致。“回首二千五百年,吸取孔子的智慧”这一口号,仅仅是重新拾起人类一般命题的另一种表述,它既是一种理性的反思,也是对构建新世纪的期待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1989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一批西方科学家云集法国。他们在发表的宣言中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避免世界性的混乱,就必须回首2500多年前孔子的道德智慧。”孔子的道德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传世之宝,也是世界...  相似文献   

15.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人类教育发展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自孔子、墨子到宋儒以及近代先进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象山教育思想产生于中国传统教育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一书院教育时代,研究象山教育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并且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6.
张成武 《教书育人》2007,(10):44-45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颁发“孔子教育奖”,这表明伟大教育思想家孔子至今仍为世人所敬仰,他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和世界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要好好地继承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就应重温孔子,研读《论语》,观摩孔子的教学场景,感悟其中的教育智慧,增长教书育人的才智。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千百年来人类教育发展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它吸取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教育(包括儒家教育)的优秀成果。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要使受教育者在“仁”(德)、“知”(智)、“勇”(体)、“美”(乐)、“才”等几方面都得到全面修养和发展的“先师”;《学记》中的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预时孙摩、善喻、长善救失、善教继志有助于我们建立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观和学生观;书院相对独立的学风,儒家的传统师德修养等,都对我们今天实施素质教育有启发借鉴意义。特别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儒家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更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8.
娄伟元 《云南教育》2005,(20):32-3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上,规定“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还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呢?  相似文献   

19.
一、陶行知教育民主化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一)陶行知教育民主化思想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他的教育民主化思想是对孔子“有教无类”、“来者不拒”民主教学思想及“仁者爱人”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二)中国近代教育思潮对陶行知教育民主化思想的产生有直接影响。(三)陶行知教育民主化思想吸取了近现代西方教育思想的合理因素。总之,陶行知教育民主化思想是在近代中国中西文化冲突中而形成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一、启发式教育思想是举世无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看望北师大学子时指出:有人认为启发式教育是苏格拉底的发明,其实应该是孔子的发明。孔子出生早于苏格拉底82年,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笔者认为,就当时条件而论,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语:心求通而未得谓之愤,口欲言而未能谓之悱)较之苏格拉底的谈话法、“产婆术”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因此,作为孔子后代的中国教育工作者应该责无旁贷地发掘启发式教育的内涵,弘扬启发式教育思想,让世人更了解中国的这一文化瑰宝。这不仅是知识产权问题,也确确实实是当今课改的营养之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