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则须疑,疑则生智,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大胆怀疑,喜欢寻根究底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爱因斯坦说过:“我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起源于好奇心。”陶行知先生在教育过程中提倡对学生要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只有在教学中切实保护学生好奇心和创新的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规想象,才能使学生在障碍、谜局面前,通过创新思考去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似文献   

2.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挑战,勇于探求.要激发兴趣,启迪好奇心,质疑解惑,结合物理学史教育,拓宽学生思维,注重实验教学,锻炼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英 《河南教育》2005,(12):31-31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很强,想象丰富。挖掘和利用他们这方面的潜能,从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要让学生质疑,就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首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不得不疑。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同时要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通过评选“最佳一问”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陈畅 《现代语文》2011,(2):69-70
学贵有疑,疑则通,通则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然而何处疑,怎样疑?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5.
掌声响起来     
爱因斯坦说:“只有个人才能思考,从而能为社会创造新价值,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而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首先当然就必须积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学贵知疑”。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自己不懂、疑惑之外,本身就是一种好学、乐学、主动学习的体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质疑问题。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抓住一切时机,保护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生疑、质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听讲,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大胆向教科书、向老师、向权威挑战,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和,获得最佳体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要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作为语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发现。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说过:“创造性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问是知识的窗户,才能的马达,创新的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启发创造性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抓住一切时机,保护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生疑、质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听讲,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大胆向教科书、向老师、向权威挑战,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和,获得最佳体育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禽兽不如人,就在不会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在数学课堂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题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新授之后教师问学生:对刚刚讲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  相似文献   

10.
一、重视发现,激活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问题的多向性以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大胆思考,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敢于质疑和超越,对同一个习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  相似文献   

11.
张小利 《课外阅读》2010,(8):111-112
问是知之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对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它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双基”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增强学生的批判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等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一堂精彩高效的课不是看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提出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精神、质疑能力,笔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个人见解. 一、适时鼓励,激发兴趣,让学生敢疑、爱疑 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和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我们班有一个成绩较差又从不提问的学生在学习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时,在我的暗示和鼓励下竟然提出了这样的两个问题:我心为什么归去?  相似文献   

13.
“活动教学”的立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是“以活动促发展”。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宜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并对座位作相应的调整,变“剧院式”、“秧田式”为“茶馆式”、“圆桌式”。下面以《赵州桥》(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一课为例,就运用“活动教学”,培养创新能力谈些看法。一、扣题发问,激发学习兴趣要创新,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而要发现问题,首先要敢于质疑。“活动教学”强调质疑环节,重视质疑习惯的培养和质疑方法的指导。课始,引导学生紧扣课文题目提出问题,分组抢答(如:赵州桥在哪里?是谁设计的?赵州桥在设计上…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该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培养他们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平中见奇,一般中见特殊,特殊中见一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时代,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更需要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在物理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启迪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思维活跃;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启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创新精神。在初三学习了《能量守恒定律》一节以后,教师要求学生树立节约能源的观念,于是教师问:假如你是一位“未来能源开发的工程师”,你有哪些想法呢?…  相似文献   

16.
陈琼雯 《职教论坛》2001,(12):57-57
自质疑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提出问题,即“自问”,提问主体和提出问题都由教师转向了学生,学生由原来单一“答问”的任务变为“问”与“答”的双重任务,从而完善了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由被动态转入主动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质疑能力呢?本人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如下原则:1、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发展学生的自我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型”人格,弘扬人的主体精神。2、坚持平等性原则。教师…  相似文献   

17.
“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间题,更要认真地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究竟应当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提高教学实效昵?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获得者,就必须鼓励学生对问题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解决,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疑问是学习效果产生的起点,小学语文课堂是要鼓励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大胆质疑。质疑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学生有了质疑,才能围绕问题去思考,同时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从创设质疑的课堂氛围、创设质疑的教学情境和传授质疑的方法等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杨天文 《考试周刊》2009,(45):53-5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我们的课堂教学,其最终的目的不也是为了“授人以渔”吗?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质疑呢?如何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