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适当地冷落     
郑海峰 《山东教育》2005,(12):38-38
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性格特殊的孩子。林晓霈就是其中之一,脾气倔强、任性。每天早晨来园时都大哭大闹,缠着让老师抱,对老师的话也不理不睬,特别任性。午睡是我们最头痛的时候,每天午睡前,她总是吵闹着不睡,要哭闹半个多小时。哭累了,才能在老师的安抚下睡着,往往都要有一个老师专门陪她、哄她睡觉,一直等她睡着才能离开。为此,我们曾多次与其家长交流,但效果始终不明显。一天,我值中午班,因为值班老师只有我一个人,我没有像以往那样先哄她、抱她,对她的哭闹也没有特意的去安慰。而是先去帮别的幼儿脱衣服、盖被子,拍他们入睡。她见我不理睬…  相似文献   

2.
“吃啊,乖囡!”母亲正在哄孩子吃饭。“瞧,看门的小狗想吃,我们不给它吃,乖囡一个人吃光!”母亲跺着脚,儿子笑着望着小狗。渐渐地,在他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种不能和别人分享共食的观念。可母亲却认为办法不错,她很高兴,又继续哄孩子: “瞧,奶奶也想吃,我们不给她吃!奶奶,你走开,我们囡囡一个人吃完!”母亲假意地把奶奶赶走,孩子又得到了一个结论:跟奶奶是可以不拘小节的。  相似文献   

3.
开学至今已经将近一个月了,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渐渐地适应了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的学习、生活开始进入了轨道。但是每个班总会有些特殊的孩子。有的性格、脾气比较特殊,有的在饮食、睡眠等习惯上有较严重的问题。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他们的个性、特点真可谓千差万别。他们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大胆、调皮,有的生性懦弱,有的则腼腆怕羞。司马昕瑜就是一个特别的孩子。不论是大家都跟着老师学做操,还是一起唱歌、画画,她都在一旁默不作声,一动不动。任我们两位老师左劝右哄,她就是不愿意学、不愿意做。实在没辙,我就只能暂时任由她去,免得…  相似文献   

4.
当学习已如吃饭睡觉,融人了孩子们的生活,甚至比吃饭睡觉所占时间更长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再美味的食物,天天吃,总有吃腻的一天;一个老师的课上久了,腻味了,怎么办?每每孩子不吃饭,妈妈必想办法,变换菜式,烹煮得法,想出各种法子哄着孩子吃饭;当学生不想上课的时候,老师是否也得想想办法,出出妙招,让孩子们的心又兴致勃勃地回归课堂?答案是肯定的。然而教材是规定的,我们改变不了“食”材,那就只能在色、香、味上再下些工夫。  相似文献   

5.
爱的感动     
范秀辉 《今日教育》2007,(12):25-25
午餐时间到了,大多数孩子都能安静地吃饭,可我观察到一个小女孩,似乎跟其他孩子不大相同,她自己一个人在那不但不吃饭,还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我走过去跟她打招呼,想提醒她赶快吃饭,可是她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样,连看都不看我一眼,仍说个不停。我就仔细听,可努力听了很久也没听出个名堂来,我就觉得她跟其他孩子有些不同。于是。我问了问班上的老师,老师跟我说,你不用太在意她,她有点特殊,是自闭症孩子。  相似文献   

6.
厌食的反思     
入园快一个月了,黄艳鸿小朋友每次吃饭都要闹情绪,每次看到餐桌上的饭菜不是说:“我不饿”,就是说:“我不想吃!”有时甚至吃一口吐两口。为了能让她把饭吃进去,我们几位老师一到吃饭的时间就想方设法耐心地劝导她,甚至一口一口地喂她吃饭。但是,尽管我们给予特殊照顾,却仍不见成效。通过分析,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是我们过分的关心,强化了她的厌食情绪,使吃饭成为她沉重的心理负担,在负担的重压下,孩子厌食加剧。另外,造成她吃饭困难也同我们进餐护理过程的方法不当有着密切关系,在进餐护理中,我们关注的是让孩子把饭吃下去,吃够量,却没有…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孩子吃饭没有固定的地方。有的是端着小饭碗东奔西走,边吃边跑;有的孩子厌食,家长端着饭碗左哄右劝地喂,一顿饭吃个把小时。定位进餐能够改变孩子吃饭“漫不经心”的坏习惯,减少外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使孩子进食时情绪稳定,专心致志地进食。一般来说,从孩子7个月起即可开始进行训练,让其坐在童车里喝牛奶、吃水果。刚开始训练时,如果孩子不肯坐在童车里,妈妈可以假装不给他吃,  相似文献   

8.
倪灵俊 《幼儿教育》2014,(12):14-15
午饭时间,萱萱只吃了一口饭就满屋乱跑,大人只好追着给她喂饭。妈妈为了教育她,说道:“悦悦(邻居的小朋友)吃饭非常乖,你怎么这么不乖呢?”萱萱听后噘着嘴、不服气,还跑过去打妈妈。外婆看到了,立刻去哄她,但哄了很久都不奏效。最后,还是妈妈亲自去哄才让萱萱“释怀”。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园午餐活动中,老师为了让孩子吃饱,便要求每个孩子定时定量吃完每天的饭菜。但真正能自觉完成每天饭菜量的孩子屈指可数,大部分孩子对每天的午餐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分析其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一是孩子因为挑食不喜欢吃。二是小年龄幼儿不会自己吃饭,等待喂饭。三是家园之间进餐常规不同,如:家里的菜都是家长根据幼儿的喜好特定的,幼儿园的饭菜不一定合胃口;家里可以“打游击”式地吃饭,在幼儿园里必须坐在位子上吃;家里可以爱吃多少吃多少,幼儿园必须定量吃完等等。针对这些现象,老师总是耐心地对孩子说:“不…  相似文献   

10.
婆婆来帮我们照看孩子,但她的很多不良习惯让我厌烦。比如,她吃饭声音很大,她在客厅吃,我在房间里关着门都听得特清楚;有时我在吃饭,她却坐在对面抠脚;有时她自己吃完了,还坐在对面盯着我吃;我哄孩子睡觉,她还大声说话、打电话;夏天我老公上班一出门,她就把空调关了,热得我儿子哇哇哭,等等。感觉婆婆就想做我家的主,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该等不该等     
君君平时吃饭、吃午点都很慢。她并不是因为淘气或是东张西望,只是吃得慢。经常是到了老师要组织活动的时间,她还在不慌不忙地吃着。如果等她一个人,就会影响全班一天的活动;如果不等她,又怕影响她的发展。 遇到这样的孩子,您会怎样处理呢?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些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饭,要么边吃边看电视,要么边吃边玩玩具,吃一顿饭要两个小时。但若是问起老师在幼儿园吃饭怎样,老师居然说他(她)吃饭很好,有时还得第一名。孩子为何会判若两人?究其原因,是家园教育不一致。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平衡膳食,利于消化器官的吸收,因此幼儿园很注重幼儿饮食习惯的养成。有的幼儿通过老师的帮助自己能好好吃饭,可一回到家家长却不重视这方面教育,孩子难免又犯。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家在园吃饭一样好呢?幼儿园的一些做法值得家长借鉴,同时还要做到家园配合保持一致才好。  相似文献   

13.
尚巾 《家教指南》2008,(2):38-39
孩子对吃饭“没兴趣”?! 中国幼教网报道,吃饭了,妈妈刚把饭端上桌,孩子就开始摇头说“不吃”。妈妈端着碗跟着孩子在屋子里转,半个小时过去了,饭都凉了,孩子才吃了几口。像这样的吃饭拉锯战,可能家长们多多少少都经历过。很多家长为此犯愁,使尽招儿,追着、哄着、骗着孩子吃饭。有专家认为:“孩子吃饭不是小事,放任不管和过于焦虑都不是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激动人心和令人难忘的事情。我女儿成长过程中最令我难忘和感激的,还是家园共育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女儿两岁半上的幼儿园。第一天,全班小朋友都在哭,只有女儿走进教室,不但不哭,还自己动手吃完了早饭。当老师告诉我之后,我激动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我发现单纯家庭教育的不足。因为,我在家里训练孩子自己吃饭时,没有时间的限制,只要她能自己吃就行。进入幼儿园以后,她自理能力还可以,但做什么事情都慢。当老师和我沟通后,我方知在这方面也要注意培养。家园共育还使我在教育…  相似文献   

15.
十、让孩子吃好 每一位当母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大口大口地好好吃饭,长得结结实实的。可许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要让那张小嘴巴乖乖地动起来还真困难。这不,我的女儿在未满周岁时,吃饭就开始捣乱了。喂饭时,她手拿勺子到处“侵犯”,还把饭菜往我们嘴里塞,不仅她自己吃不  相似文献   

16.
椰壳效应     
正中国家长有一个普遍的教育误区就是更多地注重揪出孩子的错误而并非肯定孩子的成绩。有个孩子总是不愿意吃饭,这让他的家长苦恼不已。一次,他的爸爸从外地带回一只新颖别致的椰壳,孩子见了爱不释手。这件事情让父亲突发奇想,就用锯开的椰壳给孩子盛饭。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而且饭量也大增。这一现象心理学上就被称为"椰壳效应"。"椰壳效应"妙就妙在变"要孩子吃"为"孩子要吃"。面对让不少家长感到头疼的孩子不好好吃饭的问题,用孩子感兴趣的椰壳盛饭,孩子竟然能愉快地吃下去。同样的道理,与孩子沟通时,把批评包装一下,给它裹上一层糖衣,让批评变得甘甜,亲子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园里,孩子吃饭不轻松。1.吃饭成了一项竞赛活动。我们经常看到,吃饭之前,老师总是要对小朋友说,今天老师看谁吃得又快又好,吃得最快的小朋友今天可以当图书管理员,或者奖一朵小红花给他等等。孩子们好强,什么都想争第一,吃饭也不例外,老师“命令”一下,孩子们就拼命地赶着吃。在吃饭的科学要求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细嚼慢咽。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为了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相似文献   

18.
刘粉莉 《中国德育》2012,(23):72-73
朋友跟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她那读小学的儿子吃东西总是挑三拣四,嫌弃这个不好吃那个太难吃。每次吃饭,大人都是哄、骗、吓、打、骂,用尽“十八般武艺”,孩子才勉强吃上一小碗米饭。久而久之,孩子厌烦,大人懊恼。有一天,夫妻俩联合起来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告诉他说:“我们小时候家里很穷,只能吃玉米窝头,不仅难吃,还吃不饱。...  相似文献   

19.
俞国良 《家庭教育》2001,(11):40-41
心理咨询室来了位叫月月的女孩,班主任老师带她来的时候说,月月原来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可去年父母离婚了,月月跟着妈妈过。父母离婚后,月月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虽然妈妈很疼爱她,可她的脸上再也没了笑容。在学校,月月总是一个人坐在课桌前发呆,身边同学们的嬉戏好像不存在一样,一点也激不起她的兴趣;在家里,月月除了吃饭外,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连以前很着迷  相似文献   

20.
妞妞笑了     
张彩 《山东教育》2007,(7):60-60
妞妞(化名)是一个谁见了都喜欢的小女孩,只是看似文静的她,却让我们三位老师头疼不已:入园近一年了,每天早上,妈妈送下她要离开时她就哭闹;等妈妈一走,她就自己吃饭了,而且一天中和其他孩子玩得很好,和早上来园时简直判若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