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长龙 《家教指南》2007,(3):98-101
辞书在传承过程中,后出者多兼收前代同类之作,故其前代之讹误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应存在的字形、字音或字义被后世辞书收录,所谓字之伪者.宋以后因印刷术之流行而致辞书规范化工作渐行,然亦因此误改误收者亦不免焉.今因敦煌韵书所作而得申辩其原委者数例,分"因声旁之讹变而望文生音"、"因形旁之讹变而望文生训"和"因辞书传抄之讹而将错就错"三类论之.  相似文献   

2.
修订本《辞源》的出版,标识我国辞书编纂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成为我国辞书编纂史上又一座丰碑。修订本《辞源》,以其体例之改善,考据之精审,书证之详明、确切,词语溯源多有进步,词目分合取舍、义项分列更趋合理,释义更加稳妥而赅洽。既删旧《辞源》之繁芜,简而括之;又增旧辞书之阙遗,补而释之。凡此种种进步,都大大增强了它的学术价值。因而,此书一出,风靡学界,饮誉中外,实乃情理中事。然而,以其卷帙浩繁,所涉知识遍及经、史、子、集各部,而中华古籍浩如烟海,任何团体及个人都势难穷尽;况且,古籍版本众多,异文叠出,校书如扫落叶,不胜其  相似文献   

3.
多义语素和同音同形语素在辞书中予以区分,首创于《现代汉语词典》,晚出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继承这一做法,并有所改进。本文从两部辞书的比较中归纳出划分多义语素和同音同形语素的11种规律和原则,使之更明确化条理化。  相似文献   

4.
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文化人对于辞书的使用大抵是不同的。专业文化人的查检辞书,不过是“偶一为之”,查证或核实一下有关的语词或资料。他们多数人了然于各种辞书的优劣高下,得心应手地选用质量上乘的辞书,几乎到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普通的文化人使用辞书,完全是出自求知的需要,或为了排难解疑才去翻阅辞书的。他们许多人常常是“饥不择食”般地应用辞书,对于字典、词典奉若神明,信之深,求之切,只知其然,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大型辞书都把《尔雅》异名训诂作为释义的重要依据,代表了现今辞书释义的最高水准。但也略有瑕疵。《尔雅》异名训诂在辞书中有所疏漏,表现在四个方面:异名在辞书中一个失收,另一个解释不准确或有误:异名中的一个或两个词在辞书中解释错误;异名在辞书中作书证,自相矛盾;异名在辞书中解释模糊、不准确。通过这几个问题反映出《尔雅》提供的不仅仅是简单释义,更重要的是它在释义中显示了一个个同叉词系统。现代辞书若能关照这种系统,在系统中收词释义。可能会有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明清俗语辞书的编纂目的不仅仅是"寻找俗语俗字的出处或最早用例",其编纂目的有三:一是探求词的得名之由,揭示词的最早用例;二是有意记录方言俗语,并作深入考证;三是为查检之目的而将俗语辞书作为工具书来编纂。  相似文献   

7.
修订本《辞源》的出版,标志着我国辞书编纂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成为辞书编纂史上又一座丰碑。 修订本《辞源》,以其体例之完善,考据之精审,书证之详明、确切,词语溯源多有进步,词目取舍、义项分列更趋合理,释义更加稳妥,既删旧《辞源》之繁芜,又增旧辞书之阙遗,而获学界广泛赞誉。 然而,以其卷帙浩繁,成于众手,则疏漏龃龉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8.
令人担忧的辞书误区──汉语工具书阅读札记陈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图书出版事业的繁荣,各种类型的汉语字典、词典和手册也大量出版发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其中相当一部分辞书错误之多,质量之差,确实令人吃惊。对此,曾有不少学者撰文,指出当前辞书出版中所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文学》篇中“领略”一词,诸辞书及各类注本多以动词“领会”义解之。实际上,此处之“领略”是名词,犹“要领”、“关键”。这本是六朝时的一个常见意义,由于人们未曾理清“领略”的词义演变轨迹而多有误解。本文细作分疏,匡正了相关失误,并揭示出辞书遗漏的“领略”义项。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大词典》的问世,是我国辞书史上的一件大事。该书内容完备、释义准确、义项齐全、书证丰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堪称我国辞书中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围绕辞书引用古诗的读音问题,谈了四点意见辞书的性质不同,对语音材料的处理也不同,不可强求一律;辞书引诗与字头所注之音一致的前提是,语音上要属于同一共时系统,异时杂糅而强求一致是错误的;为了协韵而随意改读的字音,漫无准的,似是而非;读古代诗歌,领会诗意为主,欣赏韵律为次,不能颠倒主次以音害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编纂过程中处理异形词、同源词时存在的问题,指出二辞书随文释义之弊病。在大型语文辞书编纂过程中克服这些问题,对于辞书避免重复释义、节省篇幅以及准确释义、义项分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文学》篇中"领略"一词,诸辞书及各类注本多以动词"领会"义解之.实际上,此处之"领略"是名词,犹"要领"、"关键".这本是六朝时的一个常见意义,由于人们未曾理清"领略"的词义演变轨迹而多有误解.本文细作分疏,匡正了相关失误,并揭示出辞书遗漏的"领略"义项.  相似文献   

14.
《汉浯大字典》是非常权威的一部辞书,但是通过和其他辞书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它在收字、释义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当重视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辞书编纂与语言规范化问题,论述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辞书的涵义和分类;二、辞书编纂与规范化的关系;三、新词语及一些反映负面现象的词编入词典引发的争论和思考;四、辞书编纂的描写性倾向及新的规范观的确立;五、新的语言规范观下对辞书编纂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四部辞典在解释“青”字时存在一些不足,如释义含糊、书证晚出、义项缺漏等,本文提出一管之见,以供这些辞书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历史有一条不成文的定律:愈是兴旺,愈有辞书,科技愈发展,辞书愈先进.我国辞书的编纂工作在改革开放的十年里得到了长足发展,至今仍有方兴未艾之势,数量、质量、品种、编写理论与方法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这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勃兴带来了文化繁荣,也反映了现代中国人对知识的渴求.当人类进入了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之后,现代人已经远不满足于对各自专业性、行业性知识的关注了.辞书实用性大和知识容量丰富,因而备受现代人青睐.他们渴望买到分类辞书置于案头,随时翻检.人们希望有一批专家学者编纂各个类型的辞书,希望辞书的出版能成龙配套,构成完整体系.这大概是我国辞书市场行情看好的原因吧.  相似文献   

18.
字词典中书卷字的今音误注现象,从音节方面看,情况多种多样;在一部辞书之中,误注常可导致历史来源相同的今音形成正误对立或误误对立的歧异局面;联系多部辞书看,误注常可导致一字之音因书而异,形成正误歧异或误误歧异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图书出版界兴起了一场方兴未艾的“辞书热”。虽然这场“辞书热” 对于文化的积累和普及具有无可否定的意义,但是在这股热潮中确实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出现了不少质量低劣的拆烂污之作,令广大读者大碜其牙、大倒胃口,并进而败坏了“辞书热”的声誉。  相似文献   

20.
袁世全先生是当今著名的辞书理论家.他在辞书基础理论、共性理论等方面作了探索与创新:提出并论证了“辞书框架”、“辞书框架(结构)机制”、“辞书框架理论”的概念,以及彼此间的联系和区别;提出“三结构(亦即多结构)论”;质疑权威理论与传统学术观念;主张并探索辞书功用多元化,提出、论证了“一书变多书,一用变多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