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守学困生"即指"学习有困难的留守学生"。这类学生的特点普遍表现为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由于留守儿童特有的教育环境、学习心理、学习行为等原因出现知识的断层,而对学习感到困难,学习效率低下,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他们在为城市发展增砖添瓦的同时,他们的子女却成了我国生活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照顾下过着衣食无忧、吃穿不愁的生活,但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爷爷、奶奶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有的留守儿童在课题不专心听讲,学习效果极差;有的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一心照顾游戏玩耍,学习完全抛之脑后。这样长此以往,很多留守儿童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学困生。说谎、逃学、打群架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学校老师与监护人缺乏良好沟通,不能达成教育的合理。针对上述问题,如何转化农村留守学困生呢?笔者结合十几年的农村教育的经验和案例,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探索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农村留守儿童中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和同仁一起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农村教师,几年来一直在做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根据我对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调查了解,发现留守儿童中学困生占大多数。就我校而言,学困生的比重也大。通过对他们的“诊断”,我发现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原因有个共同点:学习习惯差。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得到真爱,没有得到应有完整的爱。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很少或者是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自控能力差的儿童变得不上进,学习成绩下降。正如干涸的土地,他们渴望得到源源不断的爱的滋润。如何解决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最初我很困惑,很迷茫。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他们的学习关系到国民素质。中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有义务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国家对外交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在班级管理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会拖班级的后腿,我们把这部分学生称为学困生。学困生得不到老师的青睐,也得不到同学的肯定,因此,他们的心理多是脆弱而痛苦的。我从事班主任工作30余年,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一点体会,那就是用"心"温暖他们的心灵。一、多一份关心学困生大多是自卑的,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6.
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数学学习中,有一个学生个体或群体,他们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厌烦,对完成学习数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  相似文献   

7.
"学困生"是指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往往产生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如何改变这种状态,通过实验证明,合作学习可以重建学困生的自信.  相似文献   

8.
随着"留守儿童"的出现,"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问题也逐步成为了众多学校、教育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从介绍"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现状入手,剖析了影响"留守儿童"英语学习的因素,最后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英语学习障碍的可行性办法.  相似文献   

9.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所谓"学困生"并不是他们的智力不够,也不是不聪明,而是不愿学,不想学,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和对  相似文献   

10.
<正>又是一年高考复习季,高三老师最头疼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学困生安然走过一轮复习,并在复习中增强复习效果和高考应试信心,提升高考成绩。"学困生"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是指那些学习没兴趣,基础比较差,失去学习信心,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明显缺陷的学生,侧重指那些智力正常,但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于学困生有多种划分类型,本文中学困生主要指"方法障碍型"学困生,此类学生主要表现在认识  相似文献   

11.
胡芳 《江西教育》2012,(6):33-33
<正>转化学困生对于农村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在农村,学困生多半是"留守儿童",他们由于家庭教育缺失,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更由于亲情缺失,他们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甚至有些学生出现了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湖南省澧县农村1098名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进行比较研究,人们必须(1)关爱留守儿童、培养学习兴趣要切忌"污名化"倾向;(2)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应该避免另类思考;(3)要充分挖掘"留守"蕴涵的积极因素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4)探明影响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主客观原因是极其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一直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来说,一提到"学困生",是非常熟悉而又十分不挠头的。"学困生"班班都有,并且在每个班级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成绩差,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信心。如何在课堂上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培养学困生的主体意  相似文献   

14.
杨娟 《江苏教育》2013,(9):41-41
一、关注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平时由于没有人监督学习,培养其学习兴趣显得更为重要。在平时教育活动中.我们始终注意加强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一是用梦想点燃他们学习兴趣。让每个留守儿童畅谈自己的梦想.告诉他们要想实现梦想就必须认真学习。二是用师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很企盼得到母爱,这便要求我们能够用师爱弥补母爱。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的“留守儿童”甚至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据笔者了解,虽然“留守儿童”中不乏品学兼优、独立能力很强的好学生,但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性情顽劣、厌学的孩子还是占了多数。调查显示。有49.8%的留守孩子学习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有21.4%的留守孩子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不完成作业,并经常扰乱课堂秩序。  相似文献   

16.
<正>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个永恒的话题。所谓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学习习惯不好、自学性较差、自信心不强的部分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感知能力、接受能力不及同龄人,生活经验、思考方式、学习方法不如其他同学,而一时沦为学困生。教育的关键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师帮生、生助生"的方法,使学困生得到逐步的转化。一、剖析原因,更新观念,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困生教师要走近学困生,了解学困生,主动与学困生谈  相似文献   

17.
<正>留守儿童分为双方留守和单方留守,双方留守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打工或者干其他活,孩子留在家里,而单方留守是指父母其中一方长期外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通过调查,我发现我们班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占班上学生总数的30%。通过与他们交谈和对他们的观察,我发现了留守儿童存在以下一些现象:一、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一)父母长期在外导致亲子分离这些学生之所以成为"留守儿童",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双方  相似文献   

18.
<正>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在农村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各方面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问题。特别是自身的学习问题更是严重的困扰着这些孩子的全面发展。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而留守儿童因其背景的特殊我们更要关注他们的发展。这些留守儿童在行为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书写马虎,对学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有主动性,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  相似文献   

19.
劳务输出是当前很多人生存的一条重要途径,背井离乡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能力和条件将子女安置在所在的城市,只能将他们留在家里,委托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抚养或教育,这就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这群特殊的儿童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缺少父母在生活上的关爱和在学习上的督促,加之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在英语学习上出现了缺乏兴趣和毅力,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作业混任务或干脆"撂挑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很多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水平不高,令人担忧。消极对待英语学习活动是目前留守儿童英语学习中普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化转移"附属品"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近年来逐渐受到各方关注。通过对本校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最为突出。鉴于此,以情感教育为支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干预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