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康京辉 《学前教育》2005,(10):22-22
倾听音乐的习惯与能力是音乐欣赏的重要基础。我从培养倾听习惯与积累音乐经验入手,逐步提高小班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1.创设适宜的欣赏环境,使幼儿在自然的情境中乐于倾听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因此,在欣赏活动中,要结合歌曲、乐曲的目标设计相应的音乐环境,通过气氛渲染,使幼儿产生情感共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审美能力的发展以及身心和谐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挖掘和发展幼儿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负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去体验音乐,感知音乐,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创造。同时,鼓励他们在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接受美的熏陶,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创设良好的音…  相似文献   

3.
幼儿音乐表现的培养是现代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越来越被幼儿教育工作者们为之重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幼儿音乐表现的良好时机。以苏州方言为基础进行提炼创作与传唱的苏州童谣极富童趣,为幼儿所喜爱。通过在区域活动中用各类苏州童谣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兴趣及能力,有意识地利用苏州童谣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音乐表现进行培养,将情境、情趣、情感三方面紧密结合,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在充分欣赏学习和表现苏州童谣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幼儿在音乐体验和表现的多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音乐活动中要创设与乐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幼儿富有感情地表演,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使他们在"情""境"相融的教学环境中施展个性,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音乐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表演能力、模仿能力,寓教于乐,让幼儿在音乐的情境之中,感受和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欣赏优美动听的旋律,使其动作的协调性,语言表达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在乐曲的节奏感上有创新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音乐活动,是整个幼儿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鼓励启发幼儿的发散思维,采用即兴创造的方法,积极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让幼儿运用语言及身体的动作去表现音乐,尝试音乐创造,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体会、欣赏到音乐的美感。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应该通过多元化活动创建积极健康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欣赏能力和音乐技能。从分析多元音乐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实践对如何在多元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进行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8.
欣赏可以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因此,欣赏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应该渗透到每一个音乐活动中。 1.歌唱教学中的欣赏活动。歌唱教学可从欣赏开始,让幼儿在欣赏中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节拍和节奏,熟悉歌  相似文献   

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指出:"积极的艺术学习态度是开展艺术活动的内在动力,是艺术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前提。"既然如此,我们想要在美术活动中,激发甚至是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就必须回溯到艺术活动的初始阶段,即"感受与欣赏"的阶段。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一、创设丰富的艺术环境培养兴趣是开启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第一步。培养兴趣就要求教师努力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艺术环境。  相似文献   

10.
音乐对幼儿有极大的感染力,音乐活动有助于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及欣赏能力,同时也能挖掘和发展幼儿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表现。  相似文献   

11.
奚静 《学周刊C版》2014,(4):221-221
音乐对幼儿有极大的感染力,音乐活动有助于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及欣赏能力,同时也能挖掘和发展幼儿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表现。  相似文献   

12.
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教师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幼儿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的提出音乐欣赏一般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它是幼儿园实施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开阔幼儿音乐眼界,接触更多音乐作品,愉悦感官,丰富音乐经验,发展想象、记忆、思维能力,潜移默化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操的重要方法。徐卓娅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一书中提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直接关系到儿童的未来人格和智慧的发展,幼儿教师要千方百计通过音乐教具促进儿童欣赏能力的发展。"因此欣赏活动对于我们孩  相似文献   

14.
张晶 《华章》2013,(32)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而音乐游戏是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一种,通过感受、理解、表现音乐,使幼儿身心获得美感体验。合作意识和能力的获得是成为未来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本文从培养音乐游戏兴趣、创设氛围、追求音乐游戏活动内容的综合化、多样化和加强指导这四方面对提高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列举了大量的实际案例。  相似文献   

15.
<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曾说过:"应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所以当铃木先生创设才能教育时,很快就获得了世界音乐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了近现代儿童教育的重要体系。在才能教育中,音乐浸润式欣赏是其中翘楚,被视为提高儿童音乐技巧和音乐能力的最佳欣赏教学模式。音乐浸润式欣赏教学,就是让幼儿浸润在音乐殿堂中,音乐充斥在他们身边,让他们就像学  相似文献   

16.
节奏被称作音乐的骨骼,是音乐情绪和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可以使幼儿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本文从支持性物质活动环境的创设和支持性精神活动环境的创设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创设支持性活动环境,进而使幼儿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好的开发其音乐节奏感潜质。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韵律活动是培养幼儿节奏感和韵律感,以及帮助幼儿建构审美经验的重要方式。但是教师在组织韵律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偏重于艺术技能的指导,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美感的欣赏感受以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基于教师在韵律欣赏活动中存在的技能导向的问题,笔者从内容筛选,策略支持以及多元途径三方面入手,借助具体的案例进行具体明晰地阐述,旨在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培养对音乐的表现、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倾听和欣赏音乐的习惯;能通过仿编、表演动作,理解、记忆歌词;在音乐活动中,能有节奏地进行律动表演。以达到培养幼儿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总体目标,让幼儿异想天开,幻想未来,创造未来。  相似文献   

19.
吕奕 《学前教育》2007,(5):47-49
第一次活动 教材分析 第一次选用的是一段具有浓郁湘西苗族风情的音乐。在接触音乐后,我认为活动的落点应该在音乐欣赏上。音乐中丰富的节奏变化和热烈的曲风能够为幼儿在欣赏及表现音乐方面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活动将在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运用语言、身体动作、打击乐器等形式来表现乐曲中所蕴含的节奏。  相似文献   

20.
幼儿音乐教育是在教授幼儿音乐的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工作。婴幼儿音乐教育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对儿童的重要性,他说:“幼儿园应该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音乐技能。需引导儿童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地与环境发生互动,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能力。”幼儿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几乎都热爱音乐,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注重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每天都接触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其音乐潜能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