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新书目》2012,(12):104-107
孟子智慧陈清华32.00元978-7-304-05745-92012年11月孟子是儒家"亚圣"。解读孟子其人、齐家之道、孝顺之道、养生之道、丈夫之道、交友之道、处世之道、教育之道、幸福密码等。书中既有对《孟子》的解析,更有对现实的关怀;解读的是孟子,关注的是当下。  相似文献   

2.
明代来华耶稣会士站在宣教的立场上,对孟子思想进行了耶教化的诠释:将孟子有关"天"、"上帝"的概念,与耶教的"天主"进行了会通;把孟子的"仁"学与耶教"爱"的伦理进行了融合;至于孟子的性善论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观念,由于违背耶教教义,传教士进行了批判性诠释——在否定孟子原有理论正确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所异于禽兽者非几希"的新人性论,并重新为儒家定立"孝之说"。  相似文献   

3.
孟庙     
孟庙又称亚圣庙,在山东省邹城市城南,为历代祭祀孟子之所。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孟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有庙奉祀始于宋景祐四年,创建于邹城东北四基山南麓孟子陵前,宋宣和三年,复迁于南门之外道左。孟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早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的观点论述了儒家爱人贵民、重人轻物、以仁政"得民心"、重和轻乱、天地人和的民本思想,结合当今图书馆管理而凸现的现代价值,阐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实际运用.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5.
儒家认为,圣人成了君王,其统治即是王道,也就是"圣王之道"."王道"一词,最早出自孟子的学说.王道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最高境界,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相似文献   

6.
对于孟子生态思想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古代文化与思想研究体系,而且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孟子所属的儒家观念出发,对照《孟子》一书,论述孟子主要的生态思想和其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于孟子生态思想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古代文化与思想研究体系,而且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孟子所属的儒家观念出发,对照《孟子》一书,论述孟子主要的生态思想和其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对"思想人格"的界定及实践论,均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切写照。王阳明吸收了道家、儒家、佛家等对"理想人格"的思想主张,而且将孟子"性善论"作为其"心学"的逻辑基础,确立了"理想人格"之道。  相似文献   

9.
中庸是中国古代儒家最主要的经典之一,孟子的中庸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人性修养方面提出了"过犹不及"理论,在为人处世方面,他提出要以不偏不倚为宜,追求适量、得当、守度。  相似文献   

10.
沈梦玲  王冬艳 《兰台世界》2017,(14):116-119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一部讲述治国理政思想和策略的儒家名著,其中对公共管理思想也做了较多的着墨。其作者孟轲以"性善论"为基点,提出了他以"仁政"为核心的公共管理思想,并详细论述了该思想的实施策略,给后世较详细地展现出了早期封建社会儒家学派在公共管理方面相对朴素的思想光芒。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的公共管理理念以及政策措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孔子到孟子到苟子,先秦的儒家三大家,一致坚持并鼓吹着“不服从的权力”  相似文献   

12.
《孟子》散文不但富有哲理性,而且风格明畅,语言犀利,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那些记叙孟子与人辩论的文辞尤其出色,富有雄辩性和说服力。在先秦诸子中,孟子的善辩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孟子从儒家的立场出发,宣传他的“仁政”思想,他既要驳诘同自己观点不同的其他学派,又要说服各国的君主采用自己的政治主张,因此,学习借鉴孟子灵活多样的论辩技巧,对于  相似文献   

13.
"孔孟之道"指孔子与孟子的学说与主张(即儒家思想体系)。但在汉代以前,孔子与孟子并不并列。《汉书·艺文志》即把孟子列入诸子之中。魏晋以后,孔孟才逐渐并称。如晋代张协的《洛禊赋》曰:"于是(?)绅先生,啸俦命友,携朋接党,冠童八九,主希孔孟,宾慕颜柳……"。宋代王安石《哭梅圣俞》诗:"栖硒孔孟莽鲁邹,后始卓荤称轲丘。"而"孔孟之道"形成一个固定的说法则更晚一些。目前现有各类大型工具书中,收录"孔孟之道"条目者即可说明,以《汉语大词典》为例,引用书证为明代胡广的《性理大全书·道统》:"尧,舜,禺、汤、文、武、周公  相似文献   

14.
陆璐 《大观周刊》2012,(7):29-29
孟子义利观作为一种儒家主流意识,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要借鉴西方优良传统,也要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重新诠释孟子的义利观,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先贤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5.
《嘉祐石经》是儒家七部刊刻上石的经典之一,立于太学,是用来正定经典、为学子树立典范的石质教科书,共刊刻儒家经典九部。《嘉祐石经》首开《孟子》超子入经先例,其对中国文化史、书籍发展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孔、孟、荀三人是先秦儒家最佳代表者,其骂詈既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特殊的思想现象。其在骂詈对象、骂詈言辞、骂詈方法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异。其骂詈既有鲜明的儒家学派共性也蕴涵了其独特的思想、不同的气象以及个性的气质。总体来讲,孔子是"和蔼"之骂詈,孟子是雄辩式骂詈,荀子是统类视域中之骂詈。选取人类社会中骂詈这一独特文化现象进行理论观照,集中阐发其文化镜像及其特点,有利于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先秦儒家。  相似文献   

17.
战国是我国古典散文发展的辉煌时期。出现于此时的诸子百家,如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是古典散文的杰出作家。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人物,由于儒学在整个封建社会的独尊地位,所以有着亚圣之称的孟子的散文对后世的影响比起其他诸子来似乎更大更广泛。刘熙载《艺概》说:“韩文出于《孟子》”,“昌黎接孟子知言养气之传”,“东坡文亦《孟子》,亦贾长沙”,“王介甫文取法孟、韩”。可见韩愈、苏轼、王安石等这些唐宋古文大家的优美散文,也大多取法《孟子》,与孟文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这不仅仅是因为后世的文章家  相似文献   

18.
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孟子传》,是一部以小说形式艺术地展现“亚圣”孟子一生事迹及其思想发展轨迹的文学作品。 读罢小说,使人感受最深的,是它极形象地向人们展现了儒家思想传承的过程。千百年来人们都视孟子为“亚圣”、为继承孔子学说的正宗,孟子在世时,也以孔子的直接继承人自居,但孟子师承孔子的具体情形到底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在孔子死后,其创立的儒家学派纷呈的情况下,孟子一派能够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呢?小说通过对一个个饶有兴味的情节的描述,形象地向我  相似文献   

19.
战国是我国古典散文发展的辉煌时期。出现于此时的诸子百家,如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是古典散文的杰出作家。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人物,由于儒学在整个封建社会的独尊地位,所以有着亚圣之称的盂子的散文对后世的影响比起其他诸子来似乎更大更广泛。刘熙载《艺概》说:“韩文出于《孟子》”,“昌黎接孟子知言养气之传”,“东坡文亦《孟子》,亦贾长沙”,“王介甫文取法孟、韩”。可见韩愈、苏轼、王安石等这些唐宋古文大家的优美散文,也大多取法《孟子》,与孟文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这不仅仅是因为后世的文章家因好孟子之道而爱孟子之文,更主要的是因为孟子散文确有其独特的风格特色,足以成为后世文章家的典范。下面具体谈谈孟子散文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在"游"说中具有各自的哲理特点,庄子提出"游物说",孔子提出"游艺说";庄子的游是逍遥的游,而孔子的游是规定的游;孟子的游是有心的游,而庄子的游却是无心的游;孔子的游有时空限定,而庄子的游却无时空限制;庄子的游是不言道德而自然合乎道德的超道德的自由"游",而孔子的游却是游于人间艺术中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水准的规范"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