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博物馆》2009,(3):59-59
中国丝绸博物馆基本陈列——“中国丝绸文化”于2004年完成改造。该陈列分“丝绸故事”和“丝绸工艺”两部分:“丝绸故事”由丝绸厅、丝绸之路连廊和服饰厅组成,展示从新石器时期至明清的古代织绣文物,全方位讲述了丝绸的起源与发展、丝绸的主要种类、丝绸之路及丝绸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丝绸工艺”由蚕桑厅、染织厅、织造坊组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唐朝女子运动服饰的角度对古代女子体育运动进行分析,从而为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和发展我国现代女子体育运动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讲述了唐代女子服饰开放大气、刚柔并济、服饰色彩鲜艳明丽以及胡服盛行的艺术特色,充分肯定了唐代女子服饰在我国服装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汉初的意识形态与文化艺术保留了较多的楚文化成分,楚文化成为构成汉初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汉初期在服饰方面有"汉承楚风"的倾向,首服、发型、服装等不同程度地受到楚风楚俗楚服影响。汉初的男子首服中,有多种样式的冠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楚冠,如法冠等;西汉时男女穿着的深衣,也延续了楚式深衣的部分特征;甚至汉初女子发髻造型也不免受楚女子发式影响。汉初的服饰文化无论在服饰样式或是审美倾向上,都与楚文化有一定的承袭关系。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因为楚文化根基深厚,还由于汉朝的开国君臣多为楚人,楚风楚俗流行所致。本文将从服装款式、男子首服、女子发式、审美意识四方面详细剖析楚文化对西汉初期的服饰文化产生的影响,并分析汉初服饰受楚文化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汉初的意识形态与文化艺术保留了较多的楚文化成分,楚文化成为构成汉初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汉初期在服饰方面有"汉承楚风"的倾向,首服、发型、服装等不同程度地受到楚风楚俗楚服影响。汉初的男子首服中,有多种样式的冠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楚冠,如法冠等;西汉时男女穿着的深衣,也延续了楚式深衣的部分特征;甚至汉初女子发髻造型也不免受楚女子发式影响。汉初的服饰文化无论在服饰样式或是审美倾向上,都与楚文化有一定的承袭关系。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因为楚文化根基深厚,还由于汉朝的开国君臣多为楚人,楚风楚俗流行所致。本文将从服装款式、男子首服、女子发式、审美意识四方面详细剖析楚文化对西汉初期的服饰文化产生的影响,并分析汉初服饰受楚文化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赵晓玲 《兰台世界》2014,(1):159-160
服装和舞蹈与绘画等艺术元素相互融合,能体现出经济与社会文化发生的转变,研究服装对了解历史朝代的特征和风尚可以起到一定的史料旁证的作用.本文结合文学文献资料,对唐代女子服饰和唐代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服装和舞蹈与绘画等艺术元素相互融合,能体现出经济与社会文化发生的转变,研究服装对了解历史朝代的特征和风尚可以起到一定的史料旁证的作用。本文结合文学文献资料,对唐代女子服饰和唐代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唐朝良好的社会环境给服饰发展提供了机遇。唐代服饰既有传统服饰的含蓄优雅,又吸收了外来服饰的富丽洒脱,同时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大胆自由、绚丽多彩的特点,这些特点集中表现在唐代女子的襦裙服、胡服、女着男装等服饰上。  相似文献   

9.
华冰  赵建 《兰台世界》2014,(1):144-145
唐朝良好的社会环境给服饰发展提供了机遇.唐代服饰既有传统服饰的含蓄优雅,又吸收了外来服饰的富丽洒脱,同时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大胆自由、绚丽多彩的特点,这些特点集中表现在唐代女子的襦裙服、胡服、女着男装等服饰上.  相似文献   

10.
清代满族女子服饰,融汇了中华民族历代服饰以及服装款式的精髓,是满族人智慧的结晶,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而且促进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在我国传统服饰文化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浙江丝绸文化在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借助着传播的力量。只有借助传播的力量,丝绸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本文将明清时期浙江丝绸文化的对外传播路径作为研究重点,用传播学的观点来分析和考量,指出对外贸易途径、农桑教育普及、朝贡外交往来、宗教传布交流,是这一时期浙江丝绸文化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渠道。通过深入了解丝绸文化的传播历史,以期正确认识传播活动在文化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当代丝绸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服饰广告是社会广告的重要形式之一,服饰可以起到传播政治与文化信息的功能。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集大成时期,在品官服饰上更是注重等级标志,这使得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在服饰上的表现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两汉时期的女子长袖舞成为汉代舞蹈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亮点",且对后世舞蹈产生了深远影响。两汉时期的女子长袖舞在宫廷和民间均广为流行,在服饰、音乐、舞蹈动作方面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酣畅淋漓地表现了该时期人们的内心真挚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服饰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服饰中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交流对服饰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宋代服饰,本文针对民族文化交流对宋代服饰演变产生的影响,以及民族文化交流、服饰演变等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档案与建设》2016,(5):F0004-F0004
漳缎始于明末清初,是古代汉民族绒类织物的代表作,在古代主要供贵族用作服饰面料和室内装饰。2011年,漳缎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与丝绸企业合作,通过对1923年制作的漳缎祖本结构进行分析,实现了漳缎祖本的复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的史志、诗词和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而位居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对丝绸描述之丰富,在文学作品中实属罕见.《红楼梦》一书在前八十回中频繁叙述到了与丝绸相关的服装、饰物、面料及陈设用品等,其专业知识的精确宽泛,种类的繁多和真实,无不令人惊叹.《红楼梦》中对丝绸描述之丰富,得益于作者曹雪芹出身子曾在康熙、雍正两朝其祖孙三代四人共做了58年江宁织造的世袭织造之家.自幼耳濡目染的丝绸文化伴随着他的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他借助于不同情节和场景的描述,生动详实地展现了清代中后期丝绸业发展状况和各类丝绸制品的功能、用途,所描述到的丝绸种类,粗略统计一下也有十几个.  相似文献   

17.
许飞雪 《大观周刊》2012,(30):34-34
第三届民族艺术节文艺汇演上演彝族专场-《妞牛的色彩》。整个节目以妞牛的成长为主线,将彝族依诺女子的成长以服饰的更换呈现出来。在东方的审美主体来说都是追求服装要有飘逸的感觉,百褶在风中飘动起来犹如东方的折扇。又好像山里樵夫身上披的蓑衣。纹样源于自然,也为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变化提供了灵感来源。披毡没有多少修饰,质朴、大方。以古老传统文化为设计源泉。彝族传统服饰好像是一支待放的花苞,在凉山这片土地上期待被滋养后慢慢地绽放。  相似文献   

18.
颜莹 《大观周刊》2012,(27):32-33
昭觉彝族服饰是彝族族文化的载体,其间蕴含着彝族历史、文化传统,体现了彝族独特的审美心理、情趣、品味。昭觉彝族服饰种类繁多绚丽多资、异彩纷呈。本文从昭觉彝族服饰的特色,浅谈昭觉彝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星记扇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后,许多制扇名匠和书画艺人云集杭州,杭扇生产更为兴旺,到清朝中叶,杭州营纸扇者总计有50余家,工人达四五千人。当时的杭扇与丝绸、龙井茶齐名,被誉为“杭产三绝”。  相似文献   

20.
杨天宇 《新闻世界》2014,(3):196-197
服饰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具有文化传播功能,本文着眼于苗族服饰文化,借助传播学和符号学理论,解读苗族服饰中的文化符号,探究苗族服饰的文化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