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光富 《广东教育》2003,(10):44-45
在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然而,经过一年多的实施以及对周边学校的调查,笔者发现综合实践在一些学校或某些教师面前成了“悬缺”课程,或者成为充实其它课程的“候补”课程。有些学校盲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效率低下,造成课程浪费。概括起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前在四个方面遭遇瓶颈。  相似文献   

2.
农村学校科技教育资源,不是匮乏,而是由于农村教师缺乏开发科教教育资源的意识、策略及有效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管理模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等基本理念可供农村学校解决科教教育资源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纵观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现状,尤其是山区学校普遍存在活动目标不明,缺少规划和小打小闹的现象。山区学校结合山区实际和学生实际,开展季节性、地域性、传统性和时代性等“专题式”综合实践活动是规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途径。“泥腿子”一样能踌出阳光道这不是“海市蜃楼”。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知识的逻辑系列呈现,而是以主题活动形式展开的。活动的实施离不开一定的主题。主题的选择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内容。提高教师对主题活动的开发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要求。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内容,可以以学生为核心,围绕“三条线索”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陈柏成 《教育导刊》2007,(12):52-54
在省、市、区教研室的指导下,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科学指导与管理,学校有效开发与实施,推动了农村地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形成了农村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化龙模式”。“化龙模式”的特点是:从“思想力、策划力、执行力、评价力、影响力”五个维度,对全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进行非线性规划;通过“五力”并用,促进全镇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色发展,积淀了学校文化,形成了“学校文化节”.生成了“活动教育文化场”。  相似文献   

6.
建设“学习型学校”的理念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观念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者;学校不再是“教育工厂”,而是“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是陈旧课程(教材)的“传声筒”,而是“反思性实践者”,特别是在推行综合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校课程和倡导研究性学习及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走“常态化”之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实的状况无论中学还是小学普遍遭遇到了尴尬。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观念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问题、政策制度支持问题、专业引领问题、学校校本化课程开发与管理问题等成为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纲要》规定地方和学校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一起统筹安排,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和学校可以用某些地方课程来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简单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分割给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而是可以从内容上、活动方式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技术上进行有效地加以整合。随着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增多,如何实现有机整合,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非本校本课程,以其现实性、生成性、丰富性的鲜明特点,实现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实施,在课程设置、人员安排、时间利用上进行统筹规划,有利于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有利于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要遵循‘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等原则。"学校特色不是一种外在的形象包装,而是学校内在教育力量的综合体现。我校自从2004年引入小手球项目并作为学校特色发展以来,在近几年的特色创建与发展中,笔者看到了综合实践元素的非系统、非课程性显现。在学校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2021,(5):I0001-I0001
四川省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深化课程改革,系统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国家基础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程、以培养健全人格为核心的德育课程、学校文化隐性课程这五大功能互补的校本课程体系,实施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学校荣获“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示范学校”“全国+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心理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