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自主学习摆在“教学建议”的首要位置。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  相似文献   

2.
“教是为了不教”的含义,就在于教学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将学生领入学习之门,让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怎样使学生“会学”,也就是通过自学去读懂一篇课文呢?下面就《可爱的草塘》一课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可爱的草塘》讲的是“我”在小丽的陪同下,看到...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趣、更生动,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这就需要拓展教学空间,采  相似文献   

4.
主要通过实施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育,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产生“愿学”情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创设新奇、成功和竞争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用教师平等和真诚的心,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进一步培养和巩固学生对《科学》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达到“会学”的目标,最终使学生对初中《科学》课程的学习能真正地“乐”起来。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本期“教材教法”栏目的文章,赏心悦目,不能不读。《处处“留空”不落空》一文,针对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通病,提出了在课堂中,让学生拥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的三点“留空”做法,并指出运用“留空”艺术,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求知能力。作者之言,语重心长。《数学是“做”出来的》一文,通过两个精彩教学片断的实录和评析,从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高度,充分肯定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让学生“做数学”的成功教学方法,使读者感悟到,只有通过“以情促知———学而生乐———乐而需学———学而生爱”这样一个循环圈,才能实现学生的知、情和谐发展。吴正宪的教学艺术值得探讨、学习、借鉴。《贴近生活教学应用题》一文,介绍以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进行开放性练习的设计和教学的创新做法,新颖实在,操作性强,学了能用。  相似文献   

6.
<正>《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是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2017年版课标”第一个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课程内容在教材中的直接体现。相比以前的教材,将整本书阅读纳入教学任务,无疑是一种开创,也是一种挑战。传统的教学立足点在“教”,所谓的学情常常是教师的理论假设或自我的经验状态,这样常常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一致,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王尚文指出: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教”就是“让”学生“学”语文。[1]一线教师如果能基于学情,确立以“学”为出发点的教学视角,积极探索《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新的教学模式,那么就可以真正完成整本书阅读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笔者以为,当下的语文教学要真正走向生本,教师就必须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为学生更好地“学”服务。“让学”这一观点最初由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旨在“把学习的方便和好处让给学生,使尚蒙的学生觉悟、聪慧...  相似文献   

8.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必开的《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强调学生的“学”、“思”、“乐”,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所谓“学”,即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让学生“会学”上来;“思”则是从让学生“回答”转到“提问”上来;“乐”则是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也就是说,“教…  相似文献   

9.
天下速览     
《教育》2010,(12):8-8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考试周刊》2010年第47期发表周娟的文章指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应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把学习方法的研究作为探讨教学方法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密切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相似文献   

10.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音乐》(湘版)一年级下册课题:《山谷回声真好听》(第二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1)听一听、学一学《声音的强和弱》;(2)游戏“大鼓和粉笔头”。第二课时:(1)巩固《声音的强和弱》;(2)学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教学目标:一、让学生会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并能用歌声表现声音的强弱。二、让学生能听辨声音的强弱,并用乐器奏出强弱,寻找音源,表现强弱。三、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回声,从中体验大自然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并表现声音的强弱。二、难点:较准确地用歌声表现“回声”的强弱…  相似文献   

11.
闫芳芳 《农村教育》2005,(7):128-12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新课标》在识字教学方面强调“识写分开”,“多识少写”。面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任务重的现状,我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枯燥的识字方法,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识字、主动识字、体验识字过程的乐趣,感悟汉字本身的人文性、艺术性,并尝试用多种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操,开启智慧。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李镇西老师发表了《让“教”与“学”融为一体》一文《(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2期),在该文中反思了自己多年前在省级教学大赛上执教的《孔乙己》,认为该堂课是因为碰巧有学生提到了他预设的“为什么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这个问题而显得很成功。如果没有学生提,  相似文献   

13.
我一向认为,教学方法,难拘一格,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执法各异,殊途同归。但是,有一条原则也许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教”的动机必和“学”的效果相统一,教法的善拙应以学生学习效果的优次为检验标准。因此,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应该体现在“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就语文教学而言,就是注重教学生读书之法,让学生会读、悟得、致用。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教学生学”的初步尝试,似觉略见成效,兹不惮粗陋,试以《海燕》一课的教学为例,说明如次。《海燕》一文,我用两教时授完。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及注释,划出生字难词,并  相似文献   

14.
意境让分歧走开黄山市黄山区乌石小学孙志强唐诗《逢雪宿芙蓉山人》在刘长卿的“五言长城”中的确是一块惹眼的墙砖,而对于诗中“旧人”二字的冥体理解,无论是人民教鲁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还是高等教育目学考试教材《中国古代又学作品选》,都保持着两种并列的...  相似文献   

15.
<正>教是为了更好地学。教师的教如果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样的教是没有意义的。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建构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走向“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有意义的学习。笔者以《手指》教学为例,从“教”走向“学”来建构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自主学习摆在“教学建议”的首要位置。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认为应着眼于体现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教师,他得学会让他们学。”这个“让”使我们懂得了“教学的真谛在于引导,在于激励学生,在于让学生热爱学习,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程艳 《山东教育》2002,(16):43-44
一、放手教学,鼓励创新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学”、“思”、“乐”、“创”的结合,重点突出“学”,实现“学”的三个转变,即让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把教师的“教案”转变为“学案”,突现一个“创”字,把教室变为学生创新的场地,让教室的墙壁成为学生创新成果的展示墙。如在教学《月亮湾》这篇课文之后,我让学生盖上书中的图,自己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学生根据“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这句话,在本上画了一个小村子,村子的前面画了一条小河。在学生画时,教师要求学生专心、认真…  相似文献   

19.
王福明 《现代语文》2007,(5):102-102
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之一是对大问题的讨论、深究过多,而对最基础的字、词、句教学却有所忽视。有一位教师上《背影》,上课就欣赏歌曲《懂你》,接着让学生学唱、谈感受,下课前几分钟还让学生齐唱。围绕“唱歌”的时间达二十分钟之多,这是语文课吗?这是歌曲欣赏、歌曲学唱课。比如教《陈情表》,不去学习作者的“陈情”艺术,却带领学生来讨论“忠孝对今天的人来说有什么启发”。  相似文献   

20.
学慧 《江西教育》2003,(8):24-25
覃仁生,1946年生于广西柳州,1967年毕业于柳州师范学校,特级教师。从教以来推崇陶行知“先教做人,先学做人”的教育观点,以“五育并教做人,先学做人”的教育观点,以“五育并举,德育领先”原则开展教学和治理学校。近年来著有《让笑声伴随孩子们度过童年》、《先教做人,先学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