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更好地提高汉英两种语言间的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文章对汉英两种文化在非言语交际中的异同进行了归纳。指出,不可忽视汉英非言语交际文化的缺乏而导致的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英汉民族语言意识入手,通过分析两种语言文化的异同,探讨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翻译语言文化障碍的成因,寻求跨越这些障碍的方法和途径,以提高译者的文化敏感和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3.
轴心结构是交际会话中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指一句话包含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有各自的谓语且共同拥有句子中的一个成分(即轴心)的现象。文章首先阐述了轴心结构的定义、类型和语用功能。然后在收集中英两档访谈节目长约240分钟的会话作为语料的基础上,使用会话分析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中英会话中轴心结构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伍忠丽 《文教资料》2006,(14):142-143
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动物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指称意义是相对应的,但其文化内涵却各有异同。了解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对于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某些动物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文化内涵的异同,以期能够为读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交际。要达到交际目的 ,就要注重汉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异同点 ,以避免在交际过程中造成社交语用失误。本文分析比较汉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异同点 ,强调要在教学中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从而提高社交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交际能力理论模式是将语言能力看作交际能力的一部分的一种新的语言观。本文综合分析比较了Canale和Swain、Bachman以及Celce-Murcia、Dornyei和Thurrell的三种交际能力理论模式的异同及优缺点,并且从语言教学和测试两个方面说明了交际能力理论模式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汉俄文化中动物象征意义的异同,既体现了文化的共性,也体现了文化的个性,如果对此缺乏了解,就容易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上造成理解有误和用词不当。了解两种语言文化的异同,对语言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指示语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人称指示语以人称代词为主要表现形式,标记语言活动中的参与主体和话语本身的关系。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第二人称指示语用法的异同及其产生的语用效果,对语言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指明事物的异同所在不难,追求它们何以有此不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对比研究的终极目的.”这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为《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的题词.他的话告诉我们英汉对比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上,而应从深层去挖掘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著名的哲学家贺麟先生也指出:“无文化哲学作指针,而漫作无穷的异同之辨,殊属劳而无力.”本文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从看来是杂乱无章的中西交际文化差异的背后寻找区别的原因所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中西”主要指中国与西方英语国家,“交际文化”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影响语言理解的语言使用并跟语言和交际(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密切相关的那部分文化.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禁忌是各个民族共有的社会现象,几乎存在于日常交际的各个方面。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禁忌语,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对英汉禁忌语异同的比较可见英汉两种文化的异同,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生态语言学为网络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特定的社会方言”,它的出现增加了语言的多样性,丰富了语言生态系统,提高了语言环境的稳定性.网络语言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出人意料的影响为语言生态系统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语言生态系统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态势,使之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应当从保护语言生态平衡的前提出发,积极调控和干预语言生态进程,科学规范和利用网络语言,推动语言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推广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对语言的选择是一个理性的选择过程。它取决于语言运用带来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语言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由使用语言的人数决定,又受到社会开放度与自由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学习语言天赋和所学语言与母语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语言的理性选择理论证明了语言的最小有效规模和路径依赖特性。由此,我们可以说明在普通话推广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并为今后的普通话推广工作提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语言文字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我们把这种调整和完善叫做语文规范化。现在有人提出“改革汉语”的主张,这个提法是不科学的。“改革”是一种改变,而语言可以调整完善但不可以改变。“改革汉语”论者认为“汉语落后”、“汉语不如英语”,是因为他对语言知识的贫乏。要想使汉语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除了提高国力以外,惟有使汉语进一步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模糊语言是相对于精确语言而客观存在的一种语言形态,它广泛应用于文章写作和口语交际中,并且发挥着精确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模糊语言在口语交际中、文学写作中和应用文写作中都有其独特的语用价值,我们对模糊语言应有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经济写作离不开模糊语言,“模糊”与“精确”并不相悖;在使用精确语言无法准确表经济现象时,就不是不使用模糊语言。经济写作只有正确使用模糊语言,才能提高表达效果,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6.
口语美刍议     
社会的发展使口语表达倍受人们的重视 ,因此 ,如何创造口语美也就成了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本文从语音、语意、语境、修辞、态势等五大方面着手 ,提出了口语美的标准 ,并探讨了口语美的途径 ,以期能给口语表达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并使其口语表达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文学语言离我们生活中的口语有多远,特别是对有众多方言的中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文以宫林的小说《大雾弥漫》、《点晕》为例,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第一,汲取方言,多姿多态;第二,贴近方言,下里巴人;第三,语言风格就是生活的油彩画。  相似文献   

18.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感知世界的言语形式。发话主体感知世界与认识世界不同:认识世界所依据的是事物的本质,所以,它的对象往往只能是处在固定关系的联系中的客体;在感知世界中,事物的关系和联系却是流动的,变化的。这样,形成了科学语言与艺术语言的区别。就艺术语言的言语表述来看,它反映的虽然不完全是客体,但它是客体信息对主体情感的激活。它有的指称相同,但语义却不同,有的无指称,但却有内容。这样,增强了人们 对艺术语言描写对象的感知度,淡化了对描写客体的抽象度。  相似文献   

19.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交际法教学强调按学习者的不同需要确定教学目的,主张教学过程交际化,把教学过程和培养交际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而开始于80年代的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注重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使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这两种教学法都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既有相同,也有差异,二者存在着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语言学、语言哲学、翻译研究的角度,论证原作意义与原作者思想之间可能存在空缺,译入语由于特殊的语言形式特征在表达一定思想内容时有着客观,不同的编码优势;因而,翻译时的语言各个层面都有发挥译文优势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