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不是认不认得字,不是读不读得出音,也不是了解不了解语法,而是懂得不懂得词的意义,能不能把查到的辞典义落实为句中义。在阅读古文遇到一个不会解释的词时,阅读者都会打开有关的字典辞书查到有关的项目。这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要从多义词中选出合适的义项,同时排除多余的义项,它们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从演变的结果看,有古义和今义的区别;从使用的频率看,有常用义和非常用义的区别。所谓古义是指只在文言文中使用,现代文中不再使用的意义。所谓今义是指文言文中已经使用,现代文中仍在使用的意义。多义词…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不是认不认得字,读不读得出音,了解不了解语法,而是懂得不懂得词的意义,能不能把查到的辞典义落实为句中义。在遇到一个不会解释的词时,阅读者都会打开有关的字典辞书查到有关的词项。这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要从多义词中选出合适的义项.同时排除多余的义项。然而,即便能选出一个合适的义项,  相似文献   

3.
文一、落实句中义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人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不是认不认得字,读不读得出音,了解不了解语法,而是懂得不懂得词的意义,能不能把查到的辞典义落实为句中义。在遇到一个不会解释的词时,阅读者都会打开有关的字典辞书查到有关的词项。这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要从多义词中选出合适的义项,同时排除多余的义项。然而,即便能选出一个合适的义项,该义项往往也不能马上落实到要翻译的句中去,还要经过一番处理加工才能得到合适的句中义。文言文阅读过程中遇到最多的,也是最难处理的问题就在于此。例如:屠暴起,以刀劈狼…  相似文献   

4.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词汇教学远比语法教学重要得多,也难得多。对一个一个词的意义的理解,关系到对一个一个句子的意义乃至一篇文章的意义的理解。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主要障碍,正是这大量的不同的词汇(特别是实词),而不是语法规律。要进行词汇教学,就必然会碰到如何看待课文注释、如何看待词典给出的有关义项的问题。遗憾得很,相当多的学生并不会看注释,更不善于利用词典。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学生这样问道:“老师,这个字的意思怎么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查不出来?那么多义项中竟没有一个合适的?”老师,这个词按课本注释翻译起来为什么那么别扭不顺?这是怎么回事?”这里涉及的问题可能很  相似文献   

5.
统编教材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上)陶麟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缺一不可,而三者之中,词汇居于首位。古代语言的词汇中最重要的是实词,掌握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是阅读文言文(古代汉语用文字表示就是文言文)的基本功。文言实词应该掌握积累多少,...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对文言词汇的词义难以掌握,尤其对文言文的一词多义、一词多音多义及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理解不了,把握不住,区分不开。这是中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的第一道难关。为了比较简明扼要地讲清楚这几种特殊现象,除了按一般古汉语著作中有关一词多义、一词多音多义及词类活用的阐述来讲解外,还可以从读音上来加以对照和区别,找出一定的规律,便于初学者理解、记忆和掌握。  相似文献   

7.
文言实词,在文言词中占绝对多数。我们阅读文言文,处处要同它接触。一篇文言文,如果对其中实词的忌义不了解,要想真正懂得它的内容,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有许多文言实词的形式、忌义和用法,已与现代汉语不同了。这就必须在文言文的教学中,结合具体作品的讲析,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忌义。  相似文献   

8.
<正>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所谓"熟词生义"就是指学生对绝大多数单词的一两个常用义项比较熟悉,而对某些单词的一词多义或一词多性没有全面掌握。从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中可发现高考命题非常重视对常用词汇较少使用意义的考查,范围较广,涉及各个题型,尤其是高考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短文材料。考生  相似文献   

9.
文言词汇中实词数量大,义项多。而文言实词掌握的情况,直接关系到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因此,学好文言文,必须积累一定量的实词,了解一些词汇知识,掌握文言实词的演变规律,以便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0.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阅读 文言文的能力,除讲解词义有根有据外,还要培 养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间题的能力。 注重~个“后”字。解词,注意教学生选择词的 义项。如t我告诉学生“益”这个词灼义项有: 富裕、富足;增加;利益、好处;更、更觉;惭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词的教学占着重要的地位;在词义的分析中,对本义的分析是分析其他各义的基础。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意义,一般是对引申义而言的。本义是文献大量产生阶段能考证出来的最早的词义。引申义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在词的本义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是以词的本义为起点的。凡由同—起点引申出的诸多义项,彼此都有一定的联系。词的多义现象就是从一点  相似文献   

12.
在文言文的词汇教学中,目前,有那么一些学生,只注意译文而忽视原文词句的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要改变这些现象,首要的是靠教师自觉地加强自身建设,不断丰富多义词义项(包括常用义和非常用义)的储备,才能随时敏锐地识别出符合作意的准确义项。这里,就中学语文教材中常  相似文献   

13.
阅读文言文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有一些字不认识,不知道这些字所写的词是什么意思;有些字虽然也认识,却弄不清它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在阅读中所遇到的词汇、词义问题。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在漫长的语言流变历史中,一些词被淘汰了,它们成了历史上的遗物;一些词跟随历  相似文献   

14.
论假借义与语源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借义与语源义在概念上迥然有别。假借义是字义的一种,与字的本义不相关。语源义是同族词所共有之义,就具体的词而论,即是该词的命名之义。语源义既可能是词的具体义项,又可能是某一义项的义素。在实际语言中,假借义与语源义有时又有一定联系。我们既不能将二者混为一体,又不应将它们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5.
“摸索”与“探索”是一对近义词,日常使用频率较高,且常被混用。初看似可等同,细究则用法殊异。下面试就两词差异,从几方面作一“探索”,以资辨别运用。一从不同语素上看词义侧重从词的构成上看,两词均有共同语素“索”。故两词均有“寻找”义。不同语素是“摸”和“探”。依《现代汉语词典》,“摸”的可比义项为:①试着了解,试着做;②在黑暗中行动,在  相似文献   

16.
说“黔首”     
本文从简帛材料和文献出发,考察了黔首一词的具体语意,说明黔首作奴隶解在目前的材料下只能作为语境义看,还不能确定为义项。并从后代的文献中考察黔首一词的使用情况,说明其从方言词进入通语,进而成为书面词汇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个故事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怎样才是真正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明白了“走”、“行”、“步”、“趣”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知道了古汉语中一些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就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吗?如果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是具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这就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历时的角度考察现代汉语"不定"形容词和副词两个义项的由来,认为形容词义项的"不定"是由动词结构演化为形容词结构,之后在高频使用下粘合成词.成词后又发生进一步粘合,从而"不定"成为"说不定"等词的词内成分.副词义项的"不定"并不是形容词"不定"语法转化而来的,而是由表否定义语素"不"与表必然义的语素"定"直接通过构词法组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19.
说别义词     
别义词是汉语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一类词。像反义聚合一样,别义聚合也是在人们心理联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反义聚合强调的是词与词之间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别义聚合强调的则是词与词之间意义上的区别。反义聚合是双向、对等的,别义聚合是单向、不对等的。别义词是由于有参照词的存在才产生的,也是在为强调与参照词的区别时才使用的。别义词使用频率大大低于相应的参照词。词典上对别义词作出说明,有利于读者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文言实词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都至关重要,遇到疑难实词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字形,观察结构来进行有根据的猜想,推断出疑难实词的词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