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鉴赏》2009,(7):91-91
李傻傻.男.原名蒲荔子,生于1981年11月,隆回人,高中就读于隆回二中,默深文学社社员。200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南方日报社。被称为“少年沈从文”.,著有长篇小说《红X》、散文集《被当作鬼的人》。  相似文献   

2.
继春树、韩寒等80后作家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后,又出现了中国青年作家李傻傻。春树、韩寒是作为中国另类叛逆的青年代表登上《时代》周刊的,而李傻傻受到关注则是因为他的作品出色地描绘了中国农村以及农村人到城市谋生的境遇。李傻傻1981年出生于湖南隆回乡村,原名蒲荔子。曾在《芙蓉》、《上海文学》上发表作品,入选马原选编的《重金属80后五虎将》,是“80后”受到文学界关注的作者之一。最新的长篇小说《红Ⅹ》由花城杂志发表,并由花城出版社推出单行本。现供职于广州一家媒体。《时代》周刊写道“苦涩的记忆成就了李傻傻,他是…  相似文献   

3.
品星“他,是‘80后’实力派5虎将之首”,当代著名作家马原曾这样说道。在《羊城晚报》“80后”作家创作实力排行榜位上,曾经的他位居榜首;他就是李傻傻。  相似文献   

4.
李傻傻,当下热火朝天的80后潮流中又一个炙手可热的符号。他将主演又一场青春文学的偶像剧吗?我更喜欢他的原名蒲荔子。这个植物性的名字似乎显示了他与网络、可乐、薯片喂养大的同时代人不同的生命底色。他在自然之中养成了“勇气和义气”。从大地生长出来,像鸟儿自由飞翔。《红X》告诉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自然之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绿色,而是青春的残酷与尊严。我愿意相信一个朋友所预言的:“《红X》是一个好作家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李傻傻,当下热火朝天的80后潮流之中又一个炙手可热的符号。他将主演又一场青春文学的偶像剧吗?我更喜欢他的原名蒲荔子。这个植物性的名字似乎显示了他与网络、可乐、薯片喂养大的同时代人不同的生命底色。他在自然之中养成了“勇气和义气”。从大地生长出来,像鸟儿自由飞翔。《红X》告诉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自然之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绿色,而是青春的残酷与尊严。我愿意相信一个朋友所预言的:“《红X》是一个好作家的起点。”有的人以为我写了什么奇风异俗,其实我不大懂那些东西欧亚:你的作品引起了注意,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你的湘西南背景,你…  相似文献   

6.
“我在自然之中启蒙心智,养成勇气和义气,然后被放到生活中去,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李傻傻时下出版的校园文学读本中,文字的类同、文风的近似真是让人看久生厌,许多中学生读者也强烈表示“我们的阅读生活需要一股强力清新的风”。就在这样的呼吁声中,神秘的网络写手,李傻傻像一匹黑马,冲入了文坛。近期出刊的老牌文学杂志《花城》上,刊登了1982年出生的网络起家的作者——李傻傻的一部长篇小说《红×》。据悉,这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作者第一次在最高级别的文学杂志上发表长篇小说。《花城》怎么会登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作品,而…  相似文献   

7.
本期《芙蓉》的“点击80”栏目打破了每期推荐一位“80后”新人的惯例,为当红“80后”作李傻傻开辟了专栏。其中原因,编按直言不讳:李傻傻在今年6月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  相似文献   

8.
李傻傻是“80后”中少见的持严肃文学态度的黑马作家,他的乡村书写丰富了当代尤其是“80后”文学的表现范围,彰显了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反复”叙述是作家写作时常用的一种叙述手段,运用得当可以深化作品内容,强化思想主题,带给读者新鲜的阅读体验。意象、语言、故事以及主题的反复出现,构成了李傻傻创作中的“反复”叙述。结合作品、作家的时代背景来看,“反复”叙述对于填充人物血肉,凸显作品主题是一个极大的丰富,对当下“80后”的生存状态是一个刻骨的揭示。  相似文献   

9.
金仕霞 《文教资料》2009,(11):26-27
“80后”作家已经成为当代文坛不可忽视的一群,这些年轻的写作者以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式、成名方式引起了社会多方关注。他们中的佼佼者俨然已经是“80后”生青年人的精神领袖,对这些代表作家进行分析研究已经成为必然。本文以韩寒、春树、张悦然、李傻傻为例,对“80后”作家进行一个整体的考察,从而探寻“80后”作家的全貌。  相似文献   

10.
宋强 《考试周刊》2011,(86):25-26
“80后”文学也称为青春文学,被誉为“青春写作”的青年作家们。用他们带有羞涩的笔调书写一个个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动人故事。以韩寒、郭进明、张悦然、李傻傻、春树等为代表的“80后”作家群体,具有自己独特的气质,用他们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另一种自然。他们笔下的自然描写清新纯洁,显示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一个学生物的女孩,大四那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风雨读书声》,毕业后当了文化记者。从南到北,由东到西满世界地跑,之后出国留学。陆续出版《半张脸》、《不是我说你》、《北极圈失去了地平线》、《圈里圈外》、《遍地姻缘》等。和“80后”当红写手郭敬明的“抄袭官司”让她更加的名声四起。她的作品中充满细腻的洞察力,文字颓废而唯美,被人们称为王朔之后最具潜力的年轻作家——庄羽。近日,本刊记者在重庆书城采访了这位极具潜力的女作家。  相似文献   

12.
李直夫是元代女真族副作家。关于他的生平,留下来的资料很少。元锺嗣成《录鬼薄》说池是“女直(真)人,德兴府住,即蒲察李五”,并著录了他的十一种杂剧。天一阁本《录鬼薄》贾仲明补《凌波仙》弔词云:“蒲察李五大金族,《邓伯道》《夕阳楼》《劝丈夫》,  相似文献   

13.
皮囊(节选)     
蔡崇达,福建泉州人,"80后"作家、媒体人。2004年大学毕业,先后在《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工作。《皮囊》是其首部作品集。同为"80后"作家的李傻傻曾这样评价:他是少有的能够说出人生真相的作家。如果说韩寒是"理想派",郭敬明是"梦幻派",那么蔡崇达就是"真相派"。在本书中,作者用客观、冷静而又细腻的文字,为大家描述故乡小镇上的普通人。他们中有作者熟悉的亲人、同学,也有虽不相识却依然给作者留下强烈印象的陌生人。通过这些人的故事,作者试图挖掘出日常生活里的真相,有关亲情、疾病、青春与离别。明星刘德华罕见地为本书作序,他写道:"人生际遇的好与坏,往往关键在于生命里碰到什么人。我认识崇达,看他的书,总有启发,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14.
品星名片&荣耀“如果说2004年,李傻傻是‘80后’的实力代表;那么2005年,蒋峰则是‘80后’的崛起人……”这是媒体曾经对蒋峰  相似文献   

15.
《当代电大》2006,(2):44-44
“80后”青年作家的实力排行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去年11月,中国十大小作家排行榜(男榜)在网上热评一段时间后,最后得出结果:傲踞前三甲的小作家分别是金瑞锋、韩寒和李傻傻,其中在成都某大学读书的金瑞锋排行第一,紧接着是刘卫东、李海洋、裘蓉康、水格、岑孟棒、吕晶、袁帅。  相似文献   

16.
陈之藩先生是台湾散文名家。他的散文名再《谢天》、《失极的兰花》被选入台湾中学国文课本,《钓胜于生》分别被选入香港和大陆的中学语文课本。据我所知,一个作家的文章能入选三地课本的、且受到如此普遍欢迎的、陈先生是第一个。被余光中先生称为“通人”的陈之藩,“教的不是文学,是电子学。”‘准国外成了科学学者,在国内却是文学名家。”(引自余光中《鬼雨》)但我们对于陈先生其人其文却了解得很少。目前,比较有影响的两部工具书;一是《台湾新文学辞典》(四月1人民出版社,1989年Ic月出版)并没有设立陈先生的条目;一是《台…  相似文献   

17.
蒋风在儿童文学理论园地里辛勤笔耕已三十多年了。他悉心研究儿童文学,并于八二年出版了专著《儿童文学概论》。这部书出版后,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好评,被称为“这是解放后第一本系统的儿童文学专著”,它“填补了我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教材的一个空白”。有些国外学术研究机构及作家也纷纷通过有关部门来函要求寄赠。有的大专院校把《儿童文学概论》作为教材或列入主要参考书目。《儿童文学概论》曾获得一九七八——一九八二年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本文试就蒋风和他的《儿童文学概论》作一些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七堇年,80后作家,出生于四川泸州。2002年,出版第一本书《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便受到追捧。2006年开始,她的长篇小说《大地之灯》《澜本嫁衣》和散文集《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每本书的销售都在50万册以上,被媒体称为出生于1986年的畅销女皇,被业界誉为继张爱玲、安妮宝贝之后华语女性文学的代表。2010年底,她作为自由人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尘曲》,首印即达50万册。一把吉他一本书,一改往日低调作风读唱十九州,这一年,她给了我们太多意外。  相似文献   

19.
正莫言,男,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1981年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他的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据不完全  相似文献   

20.
马芳芳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114-115
从2000年出版《三重门》开始,韩寒这个名字几乎成了叛逆、市场化的代名词,成了“80后”一代人文学和文化上最早的代言人.作为“80后”作家的领军人物,我们不得不把更多的目光和关注投向他,以小观大,来找到已经渐入主流舞台的“80后”这一代人的精神诉求.从2004年出版的武侠小说《长安乱》开始,教育制度不再是他热衷的主题,他的目光开始转入社会大环境和人性表达上面.用解构的手法写出了一个新的武侠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