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用“解闷”、“解气”、“解惑”三个词来概括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期、末期中国社会对媒体的主流需求。90年代副刊的变迁亦体现了这一轨迹:90年代初期报纸副刊主要追求娱乐性、90年代中期主要追求新闻性、90年代末期则主要追求实用性、服务性。这种变迁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原因。本文对90年代中国报纸副刊变革的社会心理动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08,(19):12-12
1978年冬,北京的每一个清晨都格外寒冷。然而就在这一年,整个中国都感受到了一种命运的召唤。中国向何处去?一个巨大的命题拷问着每一个对前途感到迷茫的中国人。也正是在这一年,一个小个子巨人——邓小平再次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在他掌控的时间内主导了中国整场变革的节奏。他有着惊人的坚忍、洞察一切的政治敏感性以及彻底的决断力。  相似文献   

3.
但敏  吴军 《新闻实践》2007,(9):27-28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算起,中国电视对现代奥运会的转播报道已历时二十多年。在二十多年的奥运报道中,中国电视经过不断学习、借鉴、探索、创新,逐渐成长为奥运报道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现代奥运会不可避免地对成长中的中国电视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现代奥运会促进电视报道方式的变革来分析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磊 《新闻采编》2001,(1):24-25
中国电视新闻起步初期的新闻播报风格从一开始就延续了几十年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广播的播音风格。这一方面反映了电视起步初期的孱弱和对广播的依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文化领域缺少外来接触的封闭状态。由于对电视技术本身新鲜感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电视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关注,再加上毫无外来借鉴比较的情况下,中国的电视观众一下子就认可了这种以坐播为主要形式,以声音的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发音标准、高亢洪亮为主要特征的播报风格,并日渐形成一种欣赏的  相似文献   

5.
"解读"时代--中国媒体新闻报道的新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晖 《现代传播》2004,(3):6-11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迁 ,为适应这种变革带来的社会信息需求的变化 ,中国媒体的新闻报道也正在经历着一次新的跨越 ,其中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中国媒体正在进入“解读”新闻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浅析报业经营改革中的四次边缘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报业的改革作为媒介改革的重要组成,见证了新闻媒介从体制、采编到经营等三大领域的变革:从靠政府供给的计划机制向自主经营的市场机制,从完全的事业属性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从以传者为中心的定位向以受者为中心,从重视采编忽视经营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重。总体看来,这种来之不易的变革没有改变报业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初的中国,迎来两大喜事——申奥成功.入世(WTO)在即。主办奥运标志着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接纳中国,加入WTO预示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个领域都将产生深刻变革。这种变革对电视媒体的影响将是巨大和深远的。面对新形势,中国电视业  相似文献   

8.
从娱乐节目到新闻节目,中国电视不约而同地在内容中加入主持人场内外的互动,这其实是对电视传播理念的一种深层认识。深入研究这种互动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广播电视传播的理念和实践都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档案和档案管理实践经过漫长的摸索、积累,到隋唐之际发生了第一次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在《隋书·刘炫传》有颇为充分的阐述和反映。本文通过对《隋书·刘炫传》及唐宪宗年间任吏部侍郎杨于陵旨在建议实施档案整理与管理的奏疏的梳理与分析,进一步说明了这种变革的全方位性以及档案管理实务的初步制度化(制度框架)。由此,实现了中国档案事业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也为中国古代档案与档案管理工作的高峰时期——两宋时期准备了客观物质与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0.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革.适应这种变革,宣传好这种变革,推动这种变革迅速而健康地发展——新的形势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新时期的新闻工作,他的新闻思想渗透在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这个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党报工作者,要通过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新闻思想,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党报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进一步明确办好党报的工作方向,按照时代的要求,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把党报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而中国经济加速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促使这种变革进一步深化。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变革形势,作为企业舆论宣传载体的企业报,是一个企业全部活动的缩影,企业报的主要功能就是义不容辞地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 时期、改革开放初期、深化变革时期和新世纪时期五个阶段,梳理70 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变革的进程,包括理念变革、体制机制变革、人事分配制度变革、技术变革与图书馆形态变化等,提出了图书馆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基于事业发展规律分析了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指出了图书馆变革的重点方向,包括图书馆转型、下一代图书馆、前沿技术的运用和人文精神的探讨,以期为未来图书馆事业变革提供借鉴与启示。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13.
<正>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家和杰出领袖,他一生饱读诗书,倡导变革,倾心于用书本知识改变和开拓人生的发展之路。通过设立万木草堂、组织强学会等形式,康有为积极推动中国的图书发展事业,又以20世纪初期其在欧洲游  相似文献   

14.
2014年,中国新闻界"新闻失范"现象频发,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敲诈的出现不断拷问新闻伦理问题。本文试图从媒体自律与媒体人素养入手,联系新闻真实、传媒公信力、新闻专业主义等角度分析"新闻失范"现象,试图从传播主体层面提供合理的解说,呼吁创造出一个健康而纯净的新闻界。  相似文献   

15.
风云际会,检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新一轮中国改革再次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只是过渡政策模式化、既得利益刚性化、时政媒体非企化、传媒集团转台化等等这些在中国广电传媒转型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景象与做法,一直拷问着一线业者,更拷问着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面对新的形势和背景,广东广电传媒提出了自己“先行先试”的因应之道——应该继续成为时代发展排头兵.  相似文献   

16.
西汉初期,公孙弘以儒术修饰文法,并把儒术成功的运用到帝制的政治统治中,成为了从战国"处士横议"到帝制时代的文臣的巨大变革,对后来的士大夫的政治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独尊儒术"的第一功臣。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十二字方针,为新闻出版工作实现“阶段性转移”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笔者认识到,如何建立一种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的编辑管理体制,是实现阶段性转移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回顾以往编辑管理体制变革所经历的几个阶段,老社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而作为新建社,必须抓住机遇,善于学习和总结,尽最大可能去缩短这种变革的过渡时间,因此,也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一、新的起步:从“等米下锅”、“守株待兔”到建立编辑室目标责任制在大学出版社成立的初期,图书选题…  相似文献   

18.
罗霄 《湖北档案》2022,(8):20-22
<正>引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根据新民主主义理论以及《共同纲领》的相关规定,在经济方面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作为指导方针,对私营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即利用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限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并通过统购包销、加工订货、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其进行改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私营企业的命运迎来历史性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与知识经济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张鹏飞 《编辑学报》1998,10(4):189-191
对知识经济的含义、特征和在中国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讨论,并就知识经济背景下科技期刊应如何适应变革,编辑如何认识这种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吴百超 《图书馆界》2023,(1):66-70+85
民国初期,近代中国社会政治风云变幻,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沉沦”与“进步”并存,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公共图书馆使命在继承“传古”的基础上致力于“开新”的变革,坚持政治使命、文化使命与社会使命并重,形成了以注重传承使命与主动调整使命有机互动为基本建构的“承续—变革”模式。基于《辽宁省立图书馆之使命与其实施》文本,可以发现阐明国耻、宣传党义是公共图书馆的政治使命;保存国故、介绍学术是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使命;开展平民教育、发展图书馆事业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使命。通过对民国初期公共图书馆使命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深化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发展史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