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1月8日至12日,由海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省级重点学科和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当代文学批评期刊建设与当代文学走向学术研讨会”在海口召开。参加会议的主要有《新华文摘》总编张耀铭、《文艺报》主编阎晶明、《文学评论》副编审吴子林、《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李云雷、《当代作家评论》副主编张学听、《中国文学研究》主编谭桂林、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研究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与主干课,这门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轨迹,探索新文学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既培养学生“史”的宏观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3.
黄伟宗同志的《文化与文学》,最近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本很有特色的文艺评论选集.正如作者在《依然故我(跋)》里所说:“近几年来,我多以文化观照文学,或以文学观照文化,所以,这册以近年作为主体的评论文章选集,取名为《文化与文学》”.我们遵循作者关于“以文化观照文学,或以文学观照文化”的指引,谈下面四个方面.一、以文化观照中国当代文学40余年的发展状态和规律.在《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化观照——在“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学术报告》一文里,作者把中国当代文学分成三个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65年5月为中国当代文学第一时期,此时期的文化特点是“蜕化、苏化、北文南化——赤色文化”.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即中国当代文  相似文献   

4.
李平 《当代电大》2004,(1):17-18
绪  论1)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时间)。开放性与整体性。两个传统:启蒙文化传统(“五四”新文学传统)和战争文化传统(解放区文学传统)。2 )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中国当代文学四个阶段的时间划分和主要依据、主要特点。第一编 1 949—1 965年的中国文学1 194 9—196 5年文学运动概述3)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第一次文代会的全称和召开时间。被排除在大会外的主要作家。4 )文艺思想论争和文艺政策调整批判《红楼梦研究》和镇压“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原因。“双百”方针的主要成果。5 )“反右”运动以后的文艺低潮“反右”运动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学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建设——《中国当代文学辞典》评介潘石文辞书编纂,是铺路搭桥的伟业。不屑为之者有,不敢问津者众。以中国当代文坛而言,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怎一部“书”而了结。然而,王庆生先生及其助手,不惮繁难,从1986年起着手编纂《中国当代文学辞...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作为与中国山水相连的亲密邻邦,历来重视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和研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热情与力度尽管不如当年,但依然把中国当代文学作为汉学——文学研究工作的重点。俄罗斯圣彼得堡2003年出版《上海人——中国作家作品集》、莫斯科2005年出版《中国文学史指南》,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2004年编辑出版《纪念巴金诞辰100周年"远东文学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从中可见近年来俄罗斯汉学界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最新情况。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80年代起,洪子诚即自觉地避开从“现象评论”角度进入“中国当代文学”现场,努力把“中国当代文学”提升至“学术研究”层面,并开始着手该学科建构的工作。构成其“当代文学”学科话语体系中不断完善的“一体化”(“体制化”)文学观,“知识学”研究方法以及“价值中立”的价值立场,极大地拓展着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空间,解决着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中系列疑难问题。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隐含的另一意义即是对北大学术精神的传承。  相似文献   

8.
当下,世界各国在谈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时都不期而然地把目光投向了文科,尤其是文科中的人文学科,强调要关注“国民精神、民族精神的发扬和重塑”以及“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发展”。[1]因而,具有民族文化传统内涵与审美价值的文学教材编写,在各国备受重视。中国也不例外,以人文学科大类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为例,仅北京大学就在上世纪90年代编写了《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等几部广具影响的教材。我们对此也深有感受和体会,并基于对研究型大学教学理念以及中…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史上,“当代文学”作为一个“文学史”的概念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曾被相关研究者使用过.①以1949年共和国的建立为时间起点来看,“当代文学”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始于1956年由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师生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而它产生的源流最早要追溯到王瑶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史稿》中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运动》一文.时至今日,我们所通识的“当代文学”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在时间上特指1949年建国后迄今的所有文学,在空间上涵盖了大陆文学、港澳台文学以及海外华文文学等几个特定区域的文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编写组于1996年5月发出(中国现当代文学)使用说明,[以下简称“使用说明”]其中云:“现当代文学由文学史、作家论和作品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它以文学史为主要线索,对中国现当代的作家和作品进行评价.”“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现当代七十年间文学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了解其间部分重要作家的创作概况,熟悉并掌握他们的代表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当代的审美眼光独立阅读、赏析、评价现当代各类作品”.“使用说明”指出:《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本课程的基本教材,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二年制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并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的需要和特点编成,要求上比普通师专略有降低.根据这些要求,笔者对本校小教大专班进行了三个学期(164个课时其中有一个学期同时教两个班)的教学研究与探讨,本文仅对其中部分教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于1995年3月27日至30日在扬州召开了“世纪之交和中国当代文学”研讨会,近50位专家学者围绕“世纪之交的中国当代文学”这一中心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国著名的当代文学研究专家张炯先生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专题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顾名思义,是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写作对象的“本科毕业论文”,既不是以“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理论”或有关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写作对象的论文,也不是泛指通常意义上的文学论文或学术论文。文章从选题与题目、资料与提纲、初稿与修改稿、定稿与答辩四个环节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平 《当代电大》2004,(7):29-31
1)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时间)。开放性与整体性。两个传统:启蒙文化传统(“五四”新文学传统)和战争文化传统(解放区文学传统)。2)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中国当代文学四个阶段的时间划分和主要依据、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实践,为提高《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质量,在此主要从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合理设置课程、分专业设计教案、灵活处理教材,提高人文素养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了探索和改革。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质疑和非议促使王富仁提出“新国学”主张。王富仁先生在《“新国学”论纲》以及相关文献、谈话中表述的文化胸襟和学术眼光,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中国现当代文学应该是现代中国的文学,而不应该只是指中国的新文学,它首先是指“新文学”,当然也包括章回体小说、旧体诗词,甚至戏曲文学。只有具备这样的胸襟,这个学科才会真正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6.
当代诗人、作家、评论家从《易经》中汲取了创作的灵感和人生的智慧,从而昭示了古老《易经》与当代文学的深刻联系,进而也显示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学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李平 《当代电大》2001,(1):12-14
说明:答案准确,不能出现错别字。 1)中国20世纪文学是一个( )的整体,“中国当代文 学”只是其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般特指( )年以后的中国文学。 2)中国文学自1937年抗日战争以来形成了两个传统,一 是( )传统,又称“‘五四’新文学传统”,二是( )传统,又称“解放区文学传统”。 3)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 )”,(  )年7月在北京召开。 4)被排除在“第一次文代会”之外的重要文学家主要有《边城》的作者( )、主编《文学杂志》的著名美学家( ),以及在沦陷区广受欢迎的女作家( )等。 5)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是对( )的《红楼梦研究》批判。  相似文献   

18.
说明:本复习提要中所讲述的问题,请与《内蒙古电大》语文版88年第4期上刊登的中央电大责教师孟繁华《中国当代文学教与学答问》文中关于本课程教学重点部分相互参阅。凡在上文中已要求了解掌握的各章内容,本文不再复述。该“复习提要”着重对上文中一些章节中的问题给以说明、补充。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普通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力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认识评价各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从制度视角切入、观察文学的变迁与内在问题,是近年来的重要探索,并产生了不少学术成果。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洪子诚所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及《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孟繁华与程光炜著《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王本朝著《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1949—1976)》等。而张均2013年于台湾秀威公司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一九四九—一九七六)》(增订版)一书,却不是前人简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