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缘起镜头一:"昨天已布置你们去预习了,谁来汇报一下你的预习成果?"孩子们把头低下,一声不吭。"是不是又没预习?"老师很生气。孩子们无辜地望着台上的老师,不知所措。老师望着学生,只有摇头……镜头二:"我昨天那么认真预习,可是今天课堂上竟然一点都用不上。""每天的预习作业都是抄词语,记作者生平,真没劲!"……课外,孩子们交头接耳。这两个镜头已折射出当前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学存在严重的"变味":有的学生没有语文课前导学的习惯,有的学  相似文献   

2.
很多教师都很重视预习,经常布置预习作业,但据笔者观察,作业要求大都停留在"预习字词、扫除拦路虎"的初读预习阶段,形式单一且停于表面,预习效果甚微;还有的教师布置预习作业"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求学生从读文到抄词,再到解词、作批注、查资料等等,学生全部完成的话,身心俱疲,更加不可取。怎样布置预习作业,才能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能准确地把握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全面为  相似文献   

3.
一、原生态预习的内涵 一篇课文的学习起点在哪里?现实中我发现常常是老师的讲解。从理论上讲,老师都会安排学生预习,可事实上有好多学生根本没有。为什么形成这样的局面呢?这是因为有些老师怕预习浪费时间,要求学生预习却不检查;有的老师虽然布置预习了,但由于时间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4.
预习的核心要义是"预先自学"。但学生在"预先自学"时,也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好"三有",即注重预习,让学生有实践;明确方略,让预习有明灯;检查成果,让教学有起点。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评价手册》,从三年级开始便有"预习导航"专栏,这不仅体现着上级业务部门对于学生预习的重视,也传递着一个信号,即从三年级起就应该关注孩子的预习习惯的培养。自"预习"话题被大家提及已近两年了,不少教师有了这方面的意识,也付诸行动,但是究竟怎么指导孩子预习,这其中的方法步骤却极少提及,仅停留于完成"预习导航"的习题。所以,教师都在期待着预习在这样的困境中实施突围,这当然得从当前预习"受困"之因谈起。"受困"原因之一:预习流于形式不少学校关注学生的预习,将其作为教研的主题开展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究竟该怎么预习,预习些什么,我认为现今的评价手册上的"预习导航"就可以充分利用:要在课堂上经历学生的预习过程,教授预习方法;检查在课堂教学中要有体现,如果"石沉大海",既达不成目标,又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要与文本的研读结合起来,与教学设计衔接。以我最近执教的公开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为例:该课的"预习导航"中有如下三个题目: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要求背诵,自己理一理,比较写作顺序后多读几遍。你读了遍,已基本会背。2.比较  相似文献   

7.
<正>预习方法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拐杖",要方便、易行。预习方法熟练掌握后应该转变成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情况下,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一篇课文需要两节课或者三节课的时间。所以,从学生三年级开始,我就教给他们"两步八字"预习法。  相似文献   

8.
<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一古语高度强调了"预"的重要性。确实,凡事应预备在先,充分准备,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但对于学生学习、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我们却陷入了认识与行动的误区——以为学习中的"预"就是课前的"预习"。于是,几乎所有各科,特别是语文学科都出现了布置课前预习的问题,有的地方、学校、教师为了让预习"富有成效",对预习还进行了所谓的"改革"——变"口头布置""教材作业"为完成"导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24):12-13
预习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在课前对将要学的内容进行一个预先的学习,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助于正式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伪预习"走向"真预习",从而提升预习的有效性。本文就有效预习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有效预习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与苏教版教材配套的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同步导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自主预习,预习是每一位老师教学的重要环节。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形式的关键在于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备自己学习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的知识。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学会了预习,意味着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何谓预习"预"就是准备,"习"就是学习,所谓预习就是提前做好学习的准备。好的预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学任务多、学生被动背诵任务繁重的现状,通过抓实学生预习中"读准""通义""拓展",抓实学生课前自我学习,让文言文课堂教学"减负",也让学生在预习的自我发现中品尝文言文学习的成功与乐趣,增强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正>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老师对学生学习行为、效果了解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从现实情况来看,语文家庭作业的效果不理想。一、存在问题1.抄袭现象比较突出。主要集中在下等和中下等学生身上。有的班只有个别几个后进生,有的班比较严重,甚至连成绩优异的学生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抄袭;有的学生养成习惯,从数学,一直蔓延到英语、语文;有的只抄一两个题目,有的直接"拿来主义",全部"复制"一下。  相似文献   

13.
"凡事预则立",预习能开拓听课思路,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好的习惯,发展自学能力.弹拨思维的心弦,处理好预习环节,学生会在课堂上如鱼得水,奏响预习的乐章,为整个学习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高中语文预习过程中的误区 笔者从高中语文教学一线中了解到:其一,目前高中语文预习方式单调,大多是浮光掠影式的读抄,缺少思考性、探究性;其二,学生知道预习什么,但却不知道如何预习;其三,有布置无检查,学而无果.  相似文献   

14.
预习在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它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学生若能在预习过程中接受智力挑战、开阔思维、体验生活、挑战文本,便可做到有效预习。数学教师要扮演好帮助者、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做有效预习的"摆渡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六一预习法"是指预习课文时可以从六个维度展开:概括一个故事情节、解读一个重点句子、赏析一个关键词语、分析一个人物形象、思考一个主题思想、归纳一个类型作品。教师根据学生预习反馈重新调整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学情,从而实现"以学定教",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6.
一、例句导入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句话,(出示:一群美丽的鸽子,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我看得入了迷。)会读吗?(指名学生读。课件点红"的""地""得")这三个字在这句话中都读——de。既然都读de,那为什么有的地方用"的",有的地方用"地",而有的地方又用  相似文献   

17.
<正>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称之为备课,学生上课之前也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就是预习。《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预习"的:"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由此得知,预习是学生在课前进行主动学习的一种行为。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提前了解学习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对所学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课堂学习时就会非常吃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三自五步"学习范式追寻的是以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的成长与充分的发展为目标。"三自"主要指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前自主预习、课堂自主探究、课后自主练习"。"五步"主要是指课堂师生活动的五个主要步骤:预习与汇报、尝试与探索、合作与交流、展示与反馈、练习与提高。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明确指出了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让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  相似文献   

19.
刘洪涛 《成才之路》2014,(25):95-95
有些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有的学生胡编乱造,有的学生作文语言平淡乏味。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学生缺乏表"情"达意的方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激起学生的"情",教给他们表"情"达意的方法,真正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情"。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此前研究制定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已经两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不过至今尚未发布正式文本。其实,早在2000年,教育部就下发过《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2004年又提出了减负措施"五坚持、五不准"。如今旧话重提,引起网上热议:有的学生说是"走走形式,作业减不了",有的家长说"心情复杂,不放心",有的教师认为是"一纸空谈",有的校长担心"降低考试成绩砸招牌",有的研究者说"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