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健 《北京档案》2016,(1):37-39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距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庙,在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潭柘寺在晋代叫嘉福寺,唐代改称龙泉寺,金代御赐寺名为大万寿寺,在明代又先后恢复了龙泉寺和嘉福寺的旧称,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而民间一直称其“潭柘寺”.寺庙位于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  相似文献   

2.
由人 《新闻三昧》2004,(6):28-28
北京某报5月8日刊载题为《潭戒香火旺盛 5万香客礼佛》的消息说:“长假7天京西著名古刹潭柘寺和戒台寺共接待游客近5万人。”“由于5月3日正好是阴历3月15日,潭、戒两寺的僧众举行了佛事活动,因此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两寺接待的游客数量当日达到13000人之多。”笔者认为,这则消息内容是实有其事的,但标题用语是不妥的。消息只是说接待“游客”近5万人。即使5月3日举行佛事活动也只是吸引“游客”13000人前来“参观”。整条消息从未提到“香客”前来“礼佛”。而标题却把这5万游客说成“5  相似文献   

3.
有一首“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的歌,把北京最引人入胜的景致几乎都唱到了歌词里,而且京腔京韵,听来令人感到十分亲切、陶醉。但歌词的作者出现了“芦沟桥的狮子,潭柘寺的松”之类的误词。  相似文献   

4.
北京建城三千多年,建都800多年。北京寺庙的兴建,有的要比北京建城、建都的时间要早得多。北京俗谚云:"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潭柘寺兴建于晋代。其实,早在它100多年前,今北京密云云峰上,就有了供奉关帝的寺庙。  相似文献   

5.
护国寺     
护国寺陈锵仪护国寺座落在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该寺所在街道由此得名护国寺街。护国寺旧址原为元朝丞相托克托的故宅。元代至无二十一年(1284)改建为寺,初名“大都崇国寺”,简称“崇国寺”。因当时有南、北两个崇国寺,故又有“北寺”之称。明宣德四年(1429...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9月,位于北京门头沟区马鞍山麓的戒台寺中的戒坛殿完成修缮并正式对外迎客,这里被誉为“天下第一坛”。所谓的“戒坛”是何意,又为何能称誉“第一”?据传戒台寺为隋唐时所建,当时命名为慧聚寺。明朝宣德九年(1434)重建马鞍山废寺,正统五年(1440)赐名为万寿禅寺。清代又因乾隆皇帝作诗而得名戒台寺。千百年来政权更迭,戒台寺的变化看似仅在名号,但其间却有特定的历史内涵。历史上戒台寺虽几易其名,但俗称一直为“戒坛寺”,可见戒坛之于寺庙的影响力。戒台寺历经千年风雨,有何古今沧桑变幻,寺名变换之间又有什么耐人寻味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7.
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王筱芳北京有句民谚: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对此有三种解释。第一是传说中的解释,是一种神话。过去,北京城里这句话广为流传,把它看作玄不可测的天机;如果潭柘寺被烧了,北京城必定被水淹。因为北京城原是个海眼,潭柘寺修起来,水妖镇服了,...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3期上有张丛笑同志的《读“红军石刻”想到的》一文。文章开头写道:“1994年8月初,我去四川省广元市,游了一次恩泽寺。在恩泽寺附近的石崖上……。”“恩泽寺”应为“皇泽寺”,在四川省广元市城郊嘉陵江西岸的则天坝,  相似文献   

9.
北京何时称北平●王筱芳北京有句民谚: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对此有三种解释。第一是传说中的解释,是一种神话。过去,北京城里这句话广为流传,把它看作玄不可测的天机;如果潭柘寺被烧了,北京城必定被水淹。因为北京城原是个海眼,潭柘寺修起来,水妖镇服了,海水...  相似文献   

10.
长江南岸的镇江市山水雄奇,景色秀丽,素有“天一下第一江山”之称。城西北的金山原在扬子江心,有“江心一朵芙蓉”的美称,后因长江水流变迁,泥沙淤积,在清道光年间与陆地相接,现已成为陆地山。金山原名氐父山。又名金鳌岭、泽心山等,早在东晋时,山上已建有泽心寺,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在寺内设水陆道场。相传唐代僧人裴头陀在  相似文献   

11.
红螺寺位于怀柔城区北侧4公里,距北京市区55公里,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京北著名的旅游胜地,始建于东晋,扩建于盛唐,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易名"护国资福禅寺",因红螺仙女的美妙传说,俗称"红螺寺".  相似文献   

12.
乐怡 《图书馆杂志》2006,25(4):74-77,28
《提要稿》为翁方纲参与《四库全书》编纂时所作提要底稿,计千余篇。提要因其初稿性质,故与通行本《四库提要》存在诸多差异。本文通过《提要稿》与《四库全书》对图书之著录、对图书之取舍及分类、对图书之编排,以及内容异同之对比研究,说明《四库提要》编纂过程中对书籍之处理标准、分纂官与总纂官之责任关系、提要之修改等问题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的著录疏误进行了考证、辨订,凡21则。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陆锡熊在四库学方面的贡献只字不提。当时纪、陆并驾齐驱。陆锡熊之于《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均为举足轻重之功臣。他为总裁拟割子,酌定凡例,改定提要稿,《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医家类提要经其审定。陆锡熊为《总目》的撰写与定稿作出了重大贡献。是非予夺之际,绝非一出纪昀,陆锡熊亦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的街巷中,有不少是以寺庙命名的,但许多已没有了寺庙,空留其名。少数虽经历了数百年历史变迁,寺庙依然存在。例如位于护国寺街的护国寺就是一座有700年历史的古刹,格局至今未变,只是没有了香火。  相似文献   

16.
唐明元 《图书馆杂志》2006,25(3):77-79,61
通过对相关史料进行仔细分析,认为《大四部目》为殷淳之私撰目录,而《大四部目》早于《七志》,故其应为私撰目录之始。  相似文献   

17.
编纂于清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煌煌二百卷,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我国传统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一向为研治传统学问者所重,视之为治学门径。然因其规模宏大,书成众手,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前辈学者已多所订正。本文即笔者于平日翻检研读过程所见其若干疏误及辨正。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各地公私进呈本、各地献书人、各地禁毁书、四库所收地方文献、四库收录各地著述等多个角度,对<四库全书>成书之后有关<四库全书>区域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的整理与总结,呈现了四库学研究现状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总目》卷首所载乾隆帝在编修《四库全书》前后的"圣谕"颇具学术价值,可以借此考知当时搜访图书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四库全书》之名由乾隆亲自确定,他还直接降旨编纂了《四库总目》等多种书目和丛书,并为研究《四库》的删改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万历年间戏曲选本<风月词珍>(<词珍雅调>之一种)中辑录的<新兴闹五更[银纽丝]>、<时兴十二时闺情妙曲[金纽丝]>、<时兴桐城山歌·斯文佳味>等民歌,既是对向来已知的明代民歌尤其是桐城歌内容的丰富,亦有助于廓清此前人们对于[银纽丝]、[金纽丝]等流传情况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