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环境与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技术服务业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服务业转移加快、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等为北京高技术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北京丰富的战略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等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
在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技术服务业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学者关注的焦点。高技术服务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产物,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升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有必要对高技术服务业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回顾,如高技术服务业的动态概念、影响因素、发展现状等,以促进高技术产业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研究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摘要:当前,中国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然而中国当前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突出问题,服务业特别是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相对于制造业表现为不平衡不充分,服务业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产业效率不高。本文首先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运用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2个产业关联度指标,测算产业间的相互影响和波及程度,中国高技术服务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均越来越强。然后,本文进一步运用非竞争型I-O,将高技术服务业效率分解为国内增加值效率和进口产品效率,分析中国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影响的动态变迁,发现高技术服务业还不能有效促进制造业效率提高。因此,本文提出中国应以创新为主要内生动力,促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提高劳动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技术服务业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拉动经济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高技术服务业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从高技术服务业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高技术服务业集群发展的虚拟化趋势,结合高技术服务业虚拟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问题,对高技术服务业虚拟产业集群的运行保障机制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技术制造业的延伸和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环节,高技术服务业对于扩大内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测度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水平,本文从基础条件、产业结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四个维度,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子,并利用基于加权马氏距离改进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在产业规模、基础条件与创新环境方面差异明显。据此将我国31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梯队,并分别从政府、各梯队区域内和区域间三个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6,(10)
随着高技术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内外学者对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问题的研究也越发重视。国外学者并无专门针对高技术服务业的研究,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一般服务业上,主要包括关于服务业中的政府规制问题研究、关于服务业的生产率与创新问题研究以及关于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研究。国内学者对于高技术服务业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对高技术服务业内涵定位研究、关于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关于高技术服务业FDI与制造业关系的研究以及关于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5个方面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内蒙古自治区高技术服务业的服务能力提供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珠三角高技术服务业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阐述了高技术服务业的内涵和特征,并指出促进珠三角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意义。通过对珠三角高技术服务业的SWOT分析,提出了通过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来推动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苏州市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苏州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高技术服务业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最后得出了关于苏州高技术服务业政策环境的几点结论,并提出了优化苏州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江苏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必然选择。在对高技术服务业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指出了江苏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就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从五个方面提出江苏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文结合高技术服务业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四种:拉动力、驱动力、推动力以及联动力,并对这四种动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作为高技术制造业的延伸和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环节,高技术服务业对于扩大内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测度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水平,从基础条件、产业结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4个维度,构建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子,并利用基于加权马氏距离改进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在产业规模、基础条件与创新环境方面差异明显。据此,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划分为4个梯队,并分别从政府、各梯队区域内和区域间3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华广敏  黄伟 《科研管理》2020,41(5):69-77
随着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成为发展趋势。本文首先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分析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投入变化趋势,然后,进一步运用非竞争型I-O,立足于国内增加值效率,分别分析了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影响及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效率影响,探讨二者互动的内生机制。结果表明,除极少数行业外,中国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中间投入基本处于上升趋势。中国高技术服务业不能有效促进制造业效率提高;中国低端制造业除化工及医药制品业外,绝大多数低端制造业效率提高能有效带动其他行业产生增加值;中国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等高端制造业效率不能有效带动其他行业产生增加值。为此,本文提出中国应以创新为主要内生动力,加大对高技术服务业支持、促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比较视角下的北京信息服务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服务业是北京高技术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行业区位商指标得分居全国首位,与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城市相比,在行业规模、企业实力、创新水平等方面的优势明显,综合竞争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内容创新不足、标准和规范缺失、国际竞争力较弱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需要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加快推进重点园区和基地建设、构建公共平台、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等重点工作.推动北京信息服务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服务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炼主要影响因子,并测算出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高技术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结果表明:中国三大区域高技术服务业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内各省市高技术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也参差不齐,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均存在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6.
曲婉  冯海红 《科研管理》2016,37(7):71-80
本文以2004-2012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借鉴技术溢出经典模型并考虑技术创新的时滞效应基础上,验证了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对服务企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的专利存量对服务企业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且存在2年的时滞;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业的研发经费间接投入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时滞周期为3年;但高技术产业的新产品则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较弱或不显著。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业有着显著的技术溢出,能够通过有效改善高技术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推动服务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产业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空间格局演变上看,世界高技术产业聚集形式依次发展为最初在大学附近的聚集、以科技园特征表现的边缘城市和专业镇、由专业镇和边缘城市连绵的产业带和企业分蘖发生异地聚集等四种形式。同时,在高科技产业空间演变中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出现还有赖于独立于大学和城市的信息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服务业对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具有推动作用。首先以我国华东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14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出华东地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得分并对其进行了排名;其次运用聚类分析将发展水平相近的省市归类;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改善我国华东地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省级部门就业面板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制造业就业和服务业就业的乘数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就业每增加1%,分别能够创造出约7%的单位制造业就业、约2%的非单位制造业就业,以及约1.6%的单位服务业就业。高技术产业对单位制造业就业的创造作用大于非单位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对单位服务业就业的创造作用明显,对非单位服务业就业的创造作用不明显,表明高技术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业就业的乘数效应是通过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中介作用形成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并不能直接带动服务业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北京的区域资源特点,构建北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与模型,运用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从北京地区的高技术产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服务业共六大产业中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信息传输、软件和服务业综合得分最高为0.666,其次为航空航天产业(0.476),进而为北京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