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乾任 《出版参考》2013,(12):41-42
前一阵子,台湾公布了一份阅读调查报告,称台湾每人每年只读两本书,吓坏了一批出版人与文化人,纷纷跳出来反驳。对于这类阅读调查统计数字,我向来不置可否,因为没有太大的社会学意义。比起看抽象的统计数字来判断阅读状况,我更热衷从俗民日常生活里去看老百姓的阅读状况,从自己所身处的日常生活环境观察阅读状况。  相似文献   

2.
柯医生摇身一变,成了台北市长。“我发现到,我是台湾历史上第三个有如此明星式(的政治人物),一是陈水扁,二是马英九,我是第三个。”他这样说。 柯文哲,一个政治素人,几个月时间,即蹿升为台湾人气最高的政治明星,坊间人称“柯神”。11月29日,他击败连战之子连胜文,在台湾最大的直辖市、长期被蓝营把持的台北,高票当选市长。  相似文献   

3.
为推进海峡两岸档案事业合作与发展,2014年6月10日至17日江苏省档案学会考察团一行4人,由江苏省档案局局长谢波带队,赴台湾进行学习考察. 考察团先后参访了台北、台中、高雄、台东等城市,对台湾档案管理局、台北市内湖区户政事务所户籍档案室、台湾文献馆、台湾电影资料馆、台湾营建研究院以及孙中山纪念馆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台湾同行亲切座谈.  相似文献   

4.
业界动向     
推动出版从推广阅读开始近年来台湾图书销售每况愈下,出版的成本越来越高,种种问题都是业者在经营上最常遇到的问题和瓶颈。为了探讨台湾出版业何去何从,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召开座谈会,针对今后出版产业的前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1,(9):36
台北十大书坊停业据台湾媒体报道,日前,台北市中正区有读者投诉,连锁租书店十大书坊忽然停业,只见该店铁门上贴出公告,而店方并未主动通知会员,致使会员预付的  相似文献   

6.
台湾期刊业略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10月,台湾杂志业实力最强的民间行业组织台北市杂志商业公会组团来内地访问。1998年6月,以邢贲思会长为团长的中国期刊协会交流团一行20人应邀回访。中国期刊协会交流团在访问期间,除与台北杂志商业公会联合举办了有近百人参加的“构筑媒体跨海大桥”研讨...  相似文献   

7.
5月8日,8只鸵鸟出现在台北街头。为避免撞伤行人和鸵鸟,警方骑摩托车对其追捕。据台湾媒体报道.鸵鸟放养在台北市儿童交通博物馆园区内,而这已是它们的第  相似文献   

8.
访台杂记     
四五年前,我从机场接一位台湾朋友到成都锦江饭店。他在锦江饭店一面办住宿手续,一面环视,自言自语说:“这里不亚于台北。”当时我未到过台北,但在我心目中,作为资本主义花花世界的台湾,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省府台北,其繁华恐怕远远超过成都吧。今年四月下旬随团到台湾参加学术会议,住在天成饭店,其豪华未必能超过成都的锦江饭店、岷山饭店、成都饭店。后来台湾朋友告诉我,天成饭店算不上  相似文献   

9.
今年6、7月间去台参加中文传播研讨会时,与台湾新闻界有所接触,现写下对台湾新闻界的粗浅印象,供朋友们参考。 媒体大膨胀 自台湾当局1988年元月宣布解除报纸登记和张数限制(即“开放报禁”)以来,台湾报业获得了大发展,目前报纸总数已由当初的31家发展到288家,5年间增长了8倍多。报纸版面也大幅度增加,报禁期间规定每种报纸每天最多只能出3大张12个版,现在一些报纸出好几大张,像联合报、中国时报这样的大报有时一天出20张80个版,一份报就是一大摞,看都看不过来,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台湾多家报纸的地方新闻版,并不是各地新闻的拼凑,而是分别编印、自成体系的“地方报”,也就是说,专供台北地区读者阅读的是专登台北新闻的“台北版”,专供高雄、屏东一带读者阅读的是专登高雄、屏东地区新闻的“高屏版”,如此等等,这些地方版几乎涵盖了台湾的每个县市,使各地每天发生的新闻都得到充分、及时地报道池。因为这样,台湾报纸多集中于台北,其他城市报纸很少。众多地方版无形中加大了报纸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2,(6):36
台湾出版社去年消失了数百家据台湾媒体报道,近年数字阅读风潮兴起,各类电子书陆续上市,加上越来越多民众开始在网络上购书,有人逐渐舍弃纸本书,或是不再走进实体书店。台北市出版同业公会粗略估计,去年一年出版社歇业、倒闭者有数百家,是出版界最凄惨的一年。  相似文献   

11.
中山情结     
两岸同胞情1998年,南京孙中山纪念馆与台北国父纪念馆开始形成每年至少一次的两岸纪念地之间合作、交流。王素函是台北国父纪念馆展览部一名员工,1999年她来中山陵园管理局,领导安排我接待她,并陪同游览了中山陵。从此以后的12年里,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2001年王素函又来南京,送我一条在台湾定制的黄金链子,配着刻着我  相似文献   

12.
台北书展,迈入了第二十届。今年的书展代言人是风格特异却深受知识青年欢迎的卢广仲,活动主题是绿色阅读。不过,总结来说,今年台北书展的特色就是,能够同时看见出版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缅怀铅字印刷先说过去,一馆的台湾文学主题馆,推出了当代台湾知名作家的图书与手稿,  相似文献   

13.
九、台湾的书展台湾较大型的书展开始于60年代后期。主要分为展示与销售两种形式。80年代中期以前的书展主要有每年春秋两季的书展、一些个展及在海外举办的书展;1987年底开始举办的台北“国际”书展,将书展的规模与影响全面扩大。此外,台湾出版业者还参加了许多国际书展。1.春秋季书展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有“文化沙漠”之称。随着文化发展特别是出版业的逐步强大,这一状况到60年代中期已发生变化。而台湾当局更是急于昭示“沙漠”已变“绿洲”。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大型书展出现了。1968年10月25日,台湾“内政部”(出版处)在台北市舟山路侨光堂举办了台湾的第一届“全国”图书杂志展览。书展共设摊位80个,展出图书5000余种,杂志200余种。“副总统”严家淦亲自到会致辞。由于场地太小,还有许多出版社未  相似文献   

14.
2016年第24届台北书展,于2月16日至21日在台北世贸一馆与三馆隆重开幕,今年书展的主题是“阅读:飞向国际”.今年的主题馆是匈牙利,除了匈牙利的FolkEmbassy乐团到台湾表演传统匈牙利民俗音乐外,还有匈牙利民俗技艺刺绣的展演、匈牙利红酒的试饮与介绍,还有来自匈牙利的作家插画家动画制片人国立图书馆馆长前来共襄盛举,向台湾的爱书人介绍匈牙利文化历史艺术.  相似文献   

15.
1998年5月至9月,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在台湾历史博物馆和台南文化中心举行特展,笔者有幸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工作了二个月,在与台博工作人员的接触与交往中,对他们的工作进行了一些了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重视人才,人尽其才台湾历史博物馆座落在台北市中心,占地七千平方米(室内4467平方米,室外2533平方米),地方虽然不大,但环境幽雅,且背靠台北市最大的公园———植物园,园中的大荷花池就在博物馆的墙脚下,站在展馆楼上放眼望去,就象博物馆的后花园,令人心旷神怡。该馆建于1956年,是台湾省内第二…  相似文献   

16.
联合在线udn数位阅读网在台北书展期间举办了“未来阅读进行式一阅读器的时代来了”论坛,与会者认为台湾出版市场质量丰富,有发展阅读器、抢占大中华市场的利基,数字出版产业链要能加速整合才有机会。  相似文献   

17.
观察2016年的台湾书市畅销书,可解读大多数人藉由阅读释放情绪的趋势,如精神疗愈方面的《被讨厌的勇气》《如果简单,谁想要复杂》,以及心灵能量的《静坐》,不安烦躁的社会氛围用阅读来滋养精神;另一方面,台湾书市正式进入出版冰河期,由400亿市场销售额的高峰表退二成,至今不足200亿市值,百家出版社消失,文化地标的台北重庆南路书街,也正式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8.
港澳台之窗     
话题聚焦 台湾都会区阅读习惯调查 在人口不超过2300万的我国台湾省,年出版新书(这里所指的新书包括新版、再版和改版——编者注)3万多种,每年有畅销几十万册的新书出现,民间登记在案的读书会多达2600多个。在这种背景下,阅读在台湾社会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民众在阅读什么,为什么阅读,阅读多少,社会阅读结构到底有哪些不足?为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久前台湾《网路与书》编辑部与台湾阅读协会共同主办了一次台湾都会地区(台北、台中、高雄)阅读习惯的调查。其中一些重要事实,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在2007年台北书展期间举办的“华文出版论坛”上,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与台湾的出版人纷纷提出了最新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饮食五饮食文化的变异:以锦江川菜为例1949年3月27日台湾第一家大型上海餐厅锦江食堂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46号新生活宾馆开业,以川菜及维扬名点招徕,特设早午茶座。同一天上海锦江饭店(设川菜馆)在台北《中央日报》二版刊登广告,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