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案例 李校长走上领导岗位后,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的大部分改革方案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师的支持.可是当大家讨论"教师工作绩效考核方案"时,出现了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争论激烈,相持不下.争论的焦点是该不该把教师科研成果列为考核内容.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东京都教育委员会开设了"教师养成塾".这虽然不过是一种补充措施,但其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对"大学培养教师"和"资格证书授予开放制"两大原则的猜疑.所以,"东京教师养成塾"的开设在日本引起了争论.  相似文献   

3.
一、困惑与缠绕——师生角色的游离教育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是教师与学生,明晰二者的角色是教学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从上个世纪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的"教师中心说"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的"学生中心说"进行的关于教师和学生地位与角色的争论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对其争论可谓旷日持久。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陈述舍恩的以"反思实践"为根基的教师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展示了西方教师教育领域围绕这一概念所展开的争议,指出这种争论有利于深化教师教育的学理探讨,有助于教师教育实践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两个案例1.案例一。在20年前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时候,一位教师在教学"植物的果实"一课之前,让学生准备一些"果实"并带到教室,其中有位学生带来了胡萝卜。在课堂讨论时,这位学生提出:"胡萝卜是果实吗?"引起了学生激烈的争论,由于教师没有思想准备,又怕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他没有让学生争论下去,而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继续完成了教学任务。2.案例二。事情发生在本次课改之后,一位教师在执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伴随着问题的争论,这些争论涉及到两大根本问题:在培养目标上,话题已经由多元文化教师转到反思性教师的培养上;在课程设置上,"学科教学知识"的理念开始逐步取代学科中心主义的基本主张.在美国教师教育研究的争论中,课程设置之争也是学科地位之争和学科利益之争;这种争论建立在理性对话的基础上;有了理性对话,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就能在理想与现实间寻求妥善的安置.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报》2010年12月14日"今日话题"版讨论了"教师签到:锁链还是规范?"的话题,引发了教育界的百家争鸣。教师该不该签到,成为激烈争论的焦点,各抒己见,贬褒不一。笔者认为,既然签到制有利有弊,那就得根  相似文献   

8.
教师身份特殊,在课堂中具有绝对话语权,学生对教师的话常常是深信不疑,很容易回到"以教师为中心"传统课堂教学范式。如果教师能够灵活运用话语权,在课堂教学中不时引发争论,而不是意见"一边倒",会创造学生思维成长良机。  相似文献   

9.
"推门课"能不能推?作为这种特殊的听课方式,在教师中引起强烈而广泛的争论。反对者认为,"推门课"是对教师权益的侵害,是对师生不尊重,这会引起教师心理危机,是管理观念落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培养"通才教师",让教师朝着"通才"的方向成长、发展,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通才教师"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曾经有过很多争论,近一段时间以来,"通才"这个话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培养?  相似文献   

11.
60年数学教育的重大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60年来,关于数学教育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围绕着"继承与革新"、"教师与学生"、"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就双语教学在高校本科教育中的必要性、教师间关于双语教学的实践效果争论以及"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该说的还得说,该争论的还得争论,该解释还得解释,无需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不回避"大道理",给学生立魂;不回避"阴暗面",给学生释疑;不回避"考试功能",给学生定神;不回避"奇思妙想",给学生长智;不回避"社会热点",给学生激趣;不回避"思想实际",给学生明理。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要力争当个好"教练",引导学生直接参与语文课堂上的活动,而不要当口若悬河的"讲师"。从减轻学生负担的角度而言,语文教师当"教练"合乎事物发展的逻辑,在教师的精心点拨或提示引导下,学生或读或写、或分组热烈地争论、或争先  相似文献   

15.
<正>一、什么是课堂争论法国哲学家巴什拉(1940年)将"争论"定义为当两个人观点抵触时,两者期望理解对方,把寻求真相作为争论的最终目的,而非产生共鸣。因此,可以认为,课堂争论,是建立在稳定认知结构基础上的观点交锋,是学习过程中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与讨论、辩论一样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要求学生倾听、思辨的活动。课堂教学讨论、辩论的问题往往是由教师提出的,争论则常常是学生自发产生  相似文献   

16.
国外关于21世纪教师教育所面临的困境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上在教师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有关教育目的和教师教育的争论,这场争论对现行的教育目标提出了质疑,同时又揭示了目前国际上教师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文章分析并展示了国际上关于教师教育的争论,勾勒出21世纪教师教育所面临的两难处境。  相似文献   

17.
直面课堂片断描述:在明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后,教师组织学生研究一组图形(平行四边形、圆、正五边形、梯形、三角形)的对称性。当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发生争论时,教师难以解疑释惑。  相似文献   

18.
王现民 《辅导员》2013,(10):57-57
<正>语文教师要力争当个好"教练",引导学生直接参与语文课堂上的活动,而不要当口若悬河的"讲师"。从减轻学生负担的角度而言,语文教师当"教练"合乎事物发展的逻辑,在教师的精心点拨或提示引导下,学生或读或写、或分组热烈地争论、或争先  相似文献   

19.
上课铃响了,一位教师走到自己任教班级门前,没有进去,因为教室里一片吵闹声。两分钟后,学生发现老师没进教室,立即安静、端坐,准备迎接"训斥"。这位教师走进教室后,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进教室吗?"学生回答":教室里太吵,老师不愿进来""老师生气了""老师在准备怎样批评教育我们"……这位教师笑着说:"你们说得都不对,我是在教室外听你们争论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从话题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认知的盲点(清道夫鱼到底吃什么、如何饲养小蝌蚪)及其争论的焦点(清道夫鱼到底是吃活着的小蝌蚪还是死的小蝌蚪),而幼儿的认知盲点和争论焦点恰恰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也是教师生成新的教育活动的生长点。聆听幼儿,发现认知"盲点"和兴趣"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