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临时性词汇的概念、特点、意义及功能,并基于关联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特定语境下临时性词汇语用意义和功能的实现过程.语料分析表明:临时性词汇语用意义和功能的实现必须以语境条件为基础,只有放在特定的语境中,从会话产生的交际效果着眼,运用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与语境因素来寻求最佳关联,才能消除临时性词汇的歧义和语用模糊.  相似文献   

2.
"早晚"一词和"这"组合之后存在三种"时候义":言时间之早;言时间之晚;说话的这个时刻。这与现代汉语中的"这时候"同义。要区分"这早晚"的三种意义,可以在语表和句法结构上找到一些形式上的标志。"这早晚"和"这时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竞争过程,并最终被"这时候"所取代。  相似文献   

3.
从所用称谓的通行与否来看,称谓语可以分为通行性称谓和临时性称谓。临时性称谓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段来建构,其中运用借代修辞手法建构的临时性称谓谓之借代类临时性称谓。这种称谓的表现形式多样,随着具体交际对象与交际目的等的变化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但都可以传达修辞主体对受话人的伦理情谊及特定的伦理道德取向。恰当地构建借代类临时性称谓,不仅可以使称呼灵活多样,体现修辞主体的机智与才情,更有助于生动简洁地传达修辞主体对交际对象的伦理情谊与道德评价,收到言简意赅、辞约意丰的良好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4.
美国临时性救济制度的规定相当发达,在内容上能涵盖终局性救济给予的救济,在程序的设置上能考虑到临时救济的紧急性,程序正当性在程序上作出适当的倾斜,同时也给予当事人程序救济。我们应当借鉴美国临时性救济制度的法理,完善我国的“诉讼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5.
程度副词“很”与“怪”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度副词"很"与"怪"在与其他句法成分的组合功能和用法存在很多异同点。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找出它们两者在使用中的细微差别,以便予以更好的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热""风"作为类词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可以加在名词、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某种社会事件成为一种"热潮"或"风气",在意义和用法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两者在语义语用上的差别也是明显的,从意义虚化的程度上看,"热"的虚化程度比"风"高;从感情色彩上看,"热"多表褒义,"风"多表贬义;从音节的组合能力上看,"风"的组合能力比"热"强,"风"既可以双音节组合也可以和单音节组合,"热"不能和单音节组合。  相似文献   

7.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在"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中,逐步建立起了"一条主线、两个基于"的"1+2"理念,即以母语学习为主线,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模块化学习和基于开放理念的互动式学习。在此理念和定位下,积极实施"五重组合式"教学模式,包括教学内容上实践领先组合理论,以"做"为主组合文选,项目引导组合多项能力";教学形式上"开放性"和"互动性"方式组合。多重组合使"大学语文"课程贴近了现实、贴近了岗位,突出了人文特色,强化了职业养成教育,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里有三个"最"类程度副词:"最"、"最为"、"最是"。这些程度副词在使用频率和用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采用统计法,逐一考察它们在组合功能、句法功能、句式搭配方面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分析了"被组合"产生的语义基础,并从"被"字句语法变异的角度研究了"被组合"的衍生机制,指出正是因为"被组合"与"被"字句在语法上有着显著的区别已经成为区别于语法构式"被"字句的修辞构式。此外,根据不同的标准将"被组合"区分为不同的小类,并指出各自凸显的构式义,文章最后总结出"被组合"产生的修辞动因是语言形式与事件图示之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力主罗贯中籍贯"东原说"的学者根据东晋时期在今山东设立的"东太原"郡,认定《录鬼簿续编》之"罗贯中太原人"之"太原"即指"东太原"。实际"东太原"只是东晋南北朝时期设立的众多侨置"太原郡"中的一个,其目的是安置来自祖籍太原的侨民。它作为一个临时性的地名,不可能成为"罗贯中太原人"的依据。与"太原"地名的唯一性形成对照的是,"东原"作为地名反倒不止一处,魏晋南北朝时也曾设立过众多的"东平郡",这些侨置东平郡同样不能作为"东原罗贯中"的籍贯根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类观点显得十分荒谬。我们除对这些学者历史常识的严重缺失感到意外外,更对他们为成就己说不顾正常的逻辑思维而生拉硬扯的所谓学术研究行为深感不安。  相似文献   

11.
阿干考     
通过大量的工具书和地方文献,讨论了"阿干"一词的含义、语源,和"阿干镇"、"阿干县"、"阿干堡"、"阿干山""、阿干岭"、"阿干水"、"阿干峪"、"阿干关"等以"阿干"为名的地名的起源。结论是:"阿干"源于鲜卑语,意义为"兄长""哥哥",又与"沃干"同音。"阿干"用于地名,前人认为即"兄长"之意,源于慕容诗"阿干歌",但本文依据现存最早出现"沃干"一名的《三国志》,认为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2.
原“体”     
“体”本作“醴”,其字义由人的身体以及身体外形演变为事物的本体以及外在形态,其中包括文体。在诗学语境中“体”作为一个开放性概念,与体式、体势、体貌、体性等范畴组成错综复杂而又有规律可循的诗学体系。同时,中国古代哲学的“体用”思想也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体”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3.
“给我X”构式中的“给”不同于引出与事成分的“给”,其中,“我”一般不能换成其他人称,也不能换成复数,“我”并不是事件的参与者,而是要求、命令的传达者。“给我”所表达“要求、命令”义是虚灵的,不是本身所固有的概念义而是一种“意义潜力”被激活,是其所在的构式与语境赋予的。  相似文献   

14.
《儿女英雄传》中的“颇”类副词有“颇”、“颇颇”和“颇为”。“颇”可根据程度的不同分为“颇1”和“颇2”。程度达到“很”级别的为“颇。”;未达到“很”级别的为“颇2”。“颇2”的数量远高于“颇。”的数量。“颇颇”也可分为“颇颇1”与“颇颇2”,程度方面,“颇颇”的程度与“颇”相比呈两极增高的态势。“颇为”意义与“颇”相同,程度方面,不同情况对应“颇”的不同程度义。本文从“颇”类程度副词的产生年代、程度等级、组合能力、句法功能等方面对“颇”类程度副词进行计量研究。以探求“颇”类程度副词在清代后期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旁"在相关历史文献中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西周时期"广博"义是其常用义,春秋战国时期"侧旁"义产生并迅速发展,成为其常用义,汉代以后"广博"义逐渐萎缩,直至失去活力,仅存于古语词中,与此同时,由"侧旁"义引申出来的"其他"义出现,并一直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6.
随着"痴男怨女"怨女旷夫"等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不少人往往望文生义,受"怨"字常用义——"哀怨、怨恨"的误导,把"怨女"理解为"哀怨、怨恨的女性",把"怨"读为"yuàn"。其实,"怨女"中的"怨"不是"哀怨、怨恨"之义,而是一个通假字,通"蕴",读为"yùn",是"蕴藏、蓄积"的意思。所以,"怨女"是指"已到婚龄而无合适配偶的女子"。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词汇量丰富,近义词多如繁星,一字之差也会给行文带来不同的效果,正因如此才有了近义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的问题。文章结合语言材料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对"再"和"又"进行分析,准确掌握"近中之异"。  相似文献   

18.
慈溪话中的"勿"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慈溪话否定副词的用法。考察以慈溪话中否定词"勿"的语义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勿结构""勿字句"以及与"勿"有关的合音合义词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9.
“志”再议     
萌发于《诗经》的"诗言志"作为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朱自清《诗言志辨序》),其含义一直存在争论,或谓言志即载道,或谓言志即缘情。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志"字意义的不同界定。笔者以为,后世根据对《诗经》及"志"之含义的不同阐释,实际上将"诗言志"分成截然相反的载道和缘情两个理论。  相似文献   

20.
屈原《离骚》中的“户”,《悲回风》中的“伴”,其解释在学界中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两词的释义进行了详细的辨析说明,认为“户”字做“披挂、披带”解,“伴”字做“背叛义”解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