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心雕龙札记>是黄侃依傍<文心雕龙>原著,结合自身的为文为学经验而著成的探讨"文章作法',的讲义.<札记>虽分篇论释<文心雕龙>,却形成了系统的"储材-构思-布局"的结构理论.黄氏以现代思维阐释"谋篇之大端"与"构思",辫证地理解"虚静"、"养气"与"为文"的关系;黄氏所言"谋篇布局"之要害在于"乘一总万",形成了独...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之学"与"诗经学"、楚辞学"、唐诗学"、宋词学"、红学"等专门之学一样,已成为一门与时俱进之显学,学界多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然而,就《文心雕龙》综合情况观之,当称"文心学"为妥.其理由有四:一是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很容易与中华图腾"龙"的专门之学"龙学"相混淆.二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二者的选文篇目大多相同,而且两人的文学观念与选文标准也颇为相似.因此",文心学"与"文选学"之对应自为契合,而"龙学"与"文选学"则不相对应.三是"龙学"之名未能彰显出《文心雕龙》书名之主要精神.四是刘勰自己早已认定《文心》是《文心雕龙》的简称.故命名"文心学",则理所当然而天经地义.吴中胜教授对拙文予以质疑,仅此一家之言,不能推翻拙文原来之观点,"《文心雕龙》之学"终究以称"文心学"为妥.  相似文献   

3.
清初治庄家胡文蔚延续明代义理解庄的思路对《庄子》文本结构整体性问题进行辩驳和探索,以"庄实老之注疏"的思想对内外杂篇的义旨进行贯穿与统摄,首此鲜明提出通篇"可作一篇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而其庄学的整体结构观对清代之后以文章学视角解庄的孙嘉淦和藏云山房主人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选·赋>"物色"类与<文心雕龙·物色>中的"物色"该作何解,学界意见纷纭.在关于"物色"的种种解释中,当以李善注为宜,然尚有进一步明确的空间与必要.南朝"物色"所具有的四种意义,既可与先秦两汉之"物色"义相衔接,又能分别圆通地解释其时文献中的各处"物色".<文心雕龙·物色><文选·赋>"物色"类与南朝部分诗文中的"物色",其内涵当指"在时间流逝中变幻的自然物象",其外延应包括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春夏秋冬之四季变幻景物与日月星辰等天文现象.  相似文献   

5.
<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之"逝",注者多解作"誓"的假借,释义为表示决心的"誓言"或"发誓",这种解释值得商榷.本文认为,根据<诗经>的用字体例,用"逝,往也"即"离去"、"逃离"这个意义来释"逝将去女",不但词义有据,情理通顺,而且比诸多注释家释"逝"为"誓"的假借,同诗的主旨更切,于意更长.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有五分之一的篇目谈到了《楚辞》,并设专节讨论屈原。《文心雕龙》深刻论述了《楚辞》的意义和价值,进而从理论上肯定了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心雕龙》全面分析了《诗》、骚之同异,肯定了屈原"自铸伟词"、追求新变的文学史意义;《文心雕龙》还从"诡异之辞"、"触类而长"、因方借巧、"重沓舒状"等方面总结了《楚辞》的审美特质。《文心雕龙》的《楚辞》批评,直观地传达出了刘勰本人进步的文学史观,而且对六朝的文学创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用典"为"事类",用典既具有"寄意"的作用,还可以增加文章的形式美,使之更富艺术性和感染力,而且符合当时社会审美趋势。《文心雕龙》中几乎每篇都涉及到用典,用典定篇名、用典阐述定义、用典阐发观点、构成论据以及用典总结全篇,可见用典也体现了《文心雕龙》"体大虑周"之特征。据典之法多样统一,主要表现为"言典"和"事典"。  相似文献   

8.
吴世尚《庄子解》有明显的以儒解《庄》倾向。吴氏阐释《庄子》,不仅表达了"欲合庄与孔而为一"的企图,还常常征引先秦儒家经典及宋明理学以解《庄》。吴氏以儒解《庄》既是对历史上"合儒道而为一"的思想的继承,也受到了清初思想文化的影响。由于一味地"欲合庄与孔而为一",吴氏所揭示出的《庄子》"本义"必然会"微失本旨"。  相似文献   

9.
"折衷"是刘勰的主要论文方法,<文心雕龙>"变乎<骚>"一语较典型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折衷"思维模式.在刘勰看来,体"资于故实"、数"酌于新声"是文"变"之"势"、"理",而<楚辞>则是对这两者的集中体现."变乎<骚>"者,实指<骚>(概指<楚辞>)为文"变"之典范.  相似文献   

10.
<正>"即即世世的老婆婆","二十三岁不曾娶妻的傻角","有许多假意儿"的相国小姐,"擎天柱"似的丫头,演出了一幕悲恻动人的爱情悲喜剧。《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为之魅惑;评点《水浒》的金圣叹为之销魂;"残灯无焰影幢幢"的情义之士元稹为之铺下基石;千年的眼泪与笑颜为之积攒愁思与情意。《西厢记》的"天下夺魁",实在有太多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思想、思维等方面证明今本《老子》比简本《老子》多出的部分不是老子散失的作品 ,而是传释《老子》的注本 ,并进而证明它的作者就是秦献公时期的太史儋。在此基础上 ,从“道”、“德”两个核心概念入手 ,进一步阐述今本《老子》作为疏传体例的注本的特点 ,求证了今本《老子》是如何传释《老子》的 ;最后评价太史儋的功过是非 ,肯定太史儋在发扬光大老子思想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也背离了老子思想 ,首开排斥异己之风 ,给中国文化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老子》丰富的思想中许多在较大程度上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相契合。在管理视野中,老子的道蕴含着“道法自然”的合理性原则、“图难于其易”的长远性原则、“道可道,非常道”的灵活性原则、“善利万物”的效益性原则。老子在小国寡民社会中提出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方针,分别契合了企业文化的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借鉴《老子》独特的管理思维模式和深沉的人文关怀精神,必将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本人通过对中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的作品《道德经》的认真研读,认为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坚守者,一个辩证法思想的体现者,一个养生之道的实践者,一个无神论的宣扬者……总之,《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14.
老子“崇母”价值观建立在他的“崇道”体系之下.因为形而上的“母”的观念的树立,所以“崇母”不同于“崇阴”.老子对“慈、俭、柔、静”等诸多母性之德的推崇,将“崇母”价值观的内涵充实得更加饱满.老子在女神创世和母系社会形态的影响下,在大胆批判父权社会的弊端和矛盾的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理想社会模式.他的“崇母”价值观的树立为彰显母性之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奠定了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作为“漳州三宝”之一的片仔癀,已成为漳州经济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其每年100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无疑使她在漳州的经济结构中起着台柱作用.作为一个历时数百年多年的中成药产品,它的发展已渐行进入成长期与成熟期阶段,本文试图从产业兴衰角度来分析片仔癀的前世今生,并为其求得有关的产业支持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6.
《老子》、《庄子》是老、庄以言传"道"的经典之作,然而其中又都有关于"道不可言"的精辟而详尽的论述,在看似矛盾的言、行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种具有颠覆性、超越性的独特表达方式———道言。这种无关理性、逻辑、概念的弹性语言解决了在本体上"道"之言语的路绝性难题,而老庄关于道不可言的一系列论述也成为魏晋言意之辨的滥觞,对中国古代文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试论重玄学的内涵与源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玄”概念多被理解为有、无双遣,视为受佛教“非有非无”中观学影响而产生。本文以为,重玄学的是遣有、遣无、遣其遣的三重否定,并不仅仅是有、无双遣;它既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一种本体论。它肇源于郭象的《庄子注》,孙登将其运用于诠释《老子》,最后由成玄英在其《庄子疏》和《道德经义疏》中集其成。它是一种纯哲学思辩,不属于哪一门、哪一派、而是为儒、道、释三教所融摄、所应用。  相似文献   

18.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原和真诠,求真、求是是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老子对“道”的阐释中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尊道还世界的自然本色;返朴归真,实事求是;兼收并蓄,人尽其才以及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都是老子“道”论中科学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高老庄无疑是丑的,作品揭示的丑是真实的生活的丑。作家笔下的高老庄绝不是某个行政地域,它透视着整个中国。作为艺术丑的高老庄并没有远离美,而是在丑的自我否定中升华出美。在丑的背后、作品的深层、作家的心灵深处,蕴含着作家对现实人生的真实追求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0.
陆机的《文赋》可从艺术想象的角度将之看作艺术表象的积累、艺术意象的铸造和艺术形象的物化三个阶段紧密衔接的艺术想象的推进过程。因而,《文赋》实则集中阐发了陆机的艺术想象论。而陆机艺术想象论的渊源在于前人丰富的文学创作实践经验及对艺术创作规律的多方探索、魏晋时期文学创作取得的伟绩及老庄思想的复兴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