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工具书是孩子们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必不可少的"好帮手".它与其他类型图书相比,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可借阅性;二是内容的长效性."不可借阅性"是指多数工具书,特别是语言类工具书,比如<新华字典>,是孩子们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是应该人手一册的;"内容的长效性"是指工具书的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供使用者在一段时期之内反复查阅,而不像某些娱乐、消遣性书籍,看完一遍或几遍之后其内容就消费完了.  相似文献   

2.
王佳 《出版参考》2005,(3):22-23
工具书是孩子们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必不可少的"好帮手",与其他类型图书相比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可借阅性;二是内容的长效性.工具书适用面广,销售期长,几乎没有滞销风险,这对于书店和出版社而言,无疑又是一块最值得持续开发的图书市场.那么,目前农村儿童工具书市场的现状怎样,前景如何呢?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田胜立先生的指导下,笔者最近在河北省保定市五尧乡的两个村庄进行了一次小范围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3.
工具书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书是为了解决人类知识的广博性和人们在有限的一生中对知识的需求性要求之间的矛盾产生的。在21世纪里,面对数量庞大,良莠不全、好坏掺杂的各类工具书,应建立一门新的学科,对它们进行学科意义上的规范。本文对建立工具书学的依据及该学科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学科结构体系及其功能做了些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介绍工具书的书是不少的,但较多的偏重在文史工具书一方面。因此,人们一提到工具书不免就想到我国传统的工具书,或者称为文史工具书,例如类书、政书等。这表明两个问题:1、工具书的范围和分类还不够确切;2、工具书的出版还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近一、二年来,有的大学开始设“外文工具书”课。其实,“外文工具书”并非工具书的一类,指的不过是外国出版的工具书,只是为了和我国的文史工具书相区别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纸质工具书、电子版工具书和网络工具书今昔状况的对比介绍及未来走向的预测,阐述其在发展过程中各自的特点、优势和瓶颈。提出图书馆在辅导读者利用工具书检索资料时应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现阶段情况下甚至是今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切实可行的捷径。  相似文献   

6.
传统工具书与网络工具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向春 《图书馆学刊》2007,29(1):109-111
传统工具书与网络工具书在内涵、地住与作用、出版主体、内容与形式、检索功能、用户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通过比较得出:传统工具书是网络工具书的基础,网络工具书是传统工具书的继承与发展。网络工具书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7.
中文文史工具书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在这里只能介绍一个轮廓。分两个部分谈: 一、工具书的定义、分类和各类工具书的用途什么是工具书?简单地说,工具书就是供查阅用的书。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供人阅读的,象《中国通史》、《红楼梦》之类;一类是供有了疑难时查阅的,比如一部《辞海》,很少有人会认认真真把它从头读到底,只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才  相似文献   

8.
工具书,有人叫参考书,英文作“Reference book”,俄文作“Справочник”。它是把一定范围内的必要资料汇集在一起,并用一种便于检寻的方式编组起来的特种类型的图书。工具书可以帮助读者迅速地找出所需参考资料的线索,提供部分资料,或直接获得答案。工具书按其所收录资料的特点,大体上可分为语言或语文性工具书、检查性工具书、参考资料性工具书这三大类。考查各国工具书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工具书的发展是同社会  相似文献   

9.
工具书是广泛汇集有关文献资料,按规定的符号系统或知识体系排检,供查考资料或提供线索的特定类型的图书。它具有查考性、概括性和易检性。关于概括性,可以从以下三点来理解:一是广采博收、信息密集;二是内容精选、语言凝练;三是内容广泛概括,具普遍适应性和稳定性。上述“三性”特征,是从内涵上进行的抽象概括。从外延上来讲,工具书包括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表谱图录等。这几类是没有歧义的正规工具书。但是工具书与普通图书并无绝对界限,不少图书介于工具书与普通图书之间,很难辨别是否为工具书。许多图书只能依据工具书的抽象特征来辨别其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立工具书专题索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读者使用工具书的情况,指出仅有分类目录和主题目录远不能反映工具书目的内涵,许多读者需要的内容无法从这两套目录中检索到,提出建立工具书专题索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并介绍了一套完整的建立工具书专题索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文工具书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文工具书介绍村夫,振红工具书是编辑者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广泛收集有关资料、文献,按一定方式编排而成,供解决疑难问题或提供资料线索的一种书籍。工具书是人类知识资料的汇集,它以较小的体积聚集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财富,且便于查找,能节省人们大量的...  相似文献   

12.
赵媛 《图书馆学刊》1995,17(6):44-47
工具书编纂自动化研究概述赵媛(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关于工具书编纂自动化问题,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从狭义上说,主要指在编纂工具书时.利用电子计算机等自动化技术手段建立有关的数据库,并根据需要对库中数据进行自动编辑.排版和输出相应工具书的技术方法。从...  相似文献   

13.
工具书的显见功能和潜在功能工具书的便于查考,是它不同于其它类型图书的最主要之点。一部工具书的功能(即用途)的多少,则与它便于查考的程度成正比(虽然功能的多少不是决定一部工具书是否便于查考的唯一因素)。因此,工具书的编者总是力求使所编的工具书具有多种功能,能够满足多种查考需要,这就使多数工具书具有不只一种功能。  相似文献   

14.
网络工具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莲芝 《图书馆论坛》2007,27(5):89-91,143
分析了网络工具书的概念及类型,探析了网络工具书在信息技术、服务功能、开放式编撰模式等方面的发展意义,并提出了我国网络工具书有待完善与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工具书就好比是文献宝库的一种瑰宝。自从工具书产生以来,人们对它的特点、构成、编篆和利用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讨。这种持续不断的研究和探讨,有力地促进了工具书事业的发展,而且工具书事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工具书理论研究的提高。本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为统计依据,对2000年中文工具书研究论文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出版经济》2005,(4):29-29
近来工具书出版,从数量上看没有太大的变化,选题也没有更多的新主题。毕竟工具书装载的是成熟的人类思想的历史文化,成熟的东西总是要有一个缓慢的沉淀精练过程。老谋深算的出版人,每个人都胸怀一个美好的梦想,那就是制作一本或几本优秀的工具书。经得住市场考验,深受读者欢迎的工具书,毫无疑问是出版人手里的金饭碗,是制造利润的永动机。  相似文献   

17.
贺剑锋 《图书馆》1989,(1):26-30
工具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将思想、概念和事件记载下来所作的尝试和努力。人们将猎取的动物画下来,下次狩猎时作为参考。狩猎路线图也就是最早的地图。在一系列早期人类活动中,人们学会将一些事物记录下来,作为今后行动的依据。这是美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百科全书》所持的观点,我认为,别开工具书具体形式不谈,从分析早期图书功能出发,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类早期并没有专门的工具书概念,所有的书都是工具书,它们都实现同一功能:将原始的思维、概念、事件符号化,用固定的形式保存下来,备随时参考,这就是工具书与非工具书原始的同一性。工具书从普通书中分离出来是从整理知识开始的。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人类知识逐渐丰富起来,为了更好地利用、传播知识,就产生了整理和检索人类知识的需要,这样,工具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结构、内容、资料三个方面对《中文工具书导论》(2006年修订本)进行了评介,用1994年的初版作了比较。该书在网络时代下仍然有它的实用性,作为工具书研究著作和教材,也是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编纂工具书的传统。工具书之作,指不胜屈。它是中国文化典籍的星汉璀璨的银河中闪耀着夺目光芒的星座,在中国文献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工具书中,其类型之多,数量之繁,尤以社会科学工具书为最.面对浩若烟海的社会科学工具书,若不知就里,惟作望洋之叹。为解决工具书的利用问题,三十年代始有中文参考书“指南”、“举要”之类的著作问世。旋至七十年代末,社会科学工具书登上大学课堂,成为高校文科某些专业的必修课之后,自八十年代初起,介绍和研究社会科学工具书的著作渐多,诸如文史哲工具书介绍…  相似文献   

20.
一、工具书编纂的出路在于利用计算机的技术从出版工作的角度来说,最令人伤脑筋的书便是工具书。一部有份量的工具书,一般要经过几年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或卡片)、制定体例、编写条目,才能完成初稿,而出版社还要提出意见、编辑加工反复修改、出版印刷才能成书,以至于工具书的出版有“十年磨一剑”之说。一些大型的工具书往往需要花上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有的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前赴后继,才能完成。如果说这在过去还是可行的话,那么在重视经济效益、重视工作效率的今天,则是更困难了。有不少台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