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作家的生活体验,这种体验愈是独特和丰富,作品就愈见深度和广度.但是,一个作家处于非创作状态下的原始的生活积累(包括作家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见闻),不论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都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创作背景和题材.生活体验必须上升到审美体验.所谓审美体验,就是作家主动地甚至主观地对生活体验进行感知、反省、剪裁、升华,最终创造性地加以表现,从而反映出一定的美学价值.任何生活背景,一旦经过作家的创作,融化到作品中去,它就失去了原有的或独立的意义,并不具有特别的追寻价值.而事实上,我们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常常过于重视和依赖作品的创作背景,介绍时代背景或生活背景甚至成为一种程式化的必备教学内容,不论其有无必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本末倒置甚至背本趋末的行为.请以<荷塘月色>为例试申其说.  相似文献   

2.
任何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作家的生活体验,这种体验愈是独特和丰富,作品就愈见深度和广度。但是,一个作家处于非创作状态下的原始的生活积累(包括作家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见闻),不论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都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创作背景和题材。生活体验必须上升到审美体验。所谓审美体验,就是作家主动地甚至主观地对生活体验进行感知、反省、剪裁、升华,最终创造性地加以表现,从而反映出一定的美学价值。任何生活背景,一旦经过作家的创作,融化到作品中去,它就失去了原有的或独立的意义,并不具有特别的追寻价值。而事实上,我们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的长篇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思》,虽是一百多年前的作品,但时至今日仍给我们以很好的享受,因为它不仅有较强的思想性,而且在艺术技巧上有可贵的成就,尤其是作为历史小说,有很多地方可资借鉴。众所周知,一个作家必须投身于社会生活中,亲身参加社会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从中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得到深切的感受,才有可能用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作基础,对创作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出文学作品。在俄国文学史上,《死魂灵》和《钦差大臣》的素材乃是普希金提供的,而果戈理却能据此加工创作,写成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这是因为果戈理生当其时,具有足以处理好这类题材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由此可见,一个作家如果离开了社会生活,就不可能有文学创作。总之,社会生活是作家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是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4.
艺术是体验的形式化产物,文学创作是生活体验和创作体验的一种显示。怎样的体验才有助于高质量的作品产生,是我们最初的出发点。传统文论注重从灵感命题切入,体验和灵感遂被分割开。在我们看来,灵感是体验的一种独特形式,我们提出终极体验,无非是提供一个衡量创作心理内化程度量的参照和标淮,我们注重中外作家体验之现实和创作之关联,在终极体验命题下,体验、灵感、创作遂被纳入统一体考察,提供了一个新视野。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级情感活动的文学创作活动,是一种对生活、自然、观念形态等建构式的整合过程。这种整合的深在动机是源于人的多层次的心理需要的,也就是说,是作家出于审美地表现人的需要缺乏的体验,而作家个体需要与社会集体需要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对作家创作动机研究,又进一步揭示作家优势需要体验在创作心理中诸如知觉、记忆、想象、情感、思维等因素都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生活经验是文学家创作的基础。没有生活,就没有文学。真实地反映生活,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规律。文学离开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也就失去了现实主义,失去了艺术的生命力。因此,文学创作必须从生活出发.一一个作家在作品里能否真实地反映生活,首先取决于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只有正确  相似文献   

7.
稿费制度的刺激,苏青家庭经济拮据的个人原因以及有利的社会环境,让她积极投入创作.同时,稿费对苏青的文学创作形式和内容也产生了影响.结婚十年,创作只是补贴家用,多从事散文创作;离婚后,断绝一切的经济来源,要养家糊口,调整了创作思路,开始创作小说.除此之外,为了迎合读者,获取市场,赚取最高的稿酬,文章内容又多是以家庭婚姻有关,以亲身体验为主.  相似文献   

8.
维谢洛夫斯基认为:“母题是基本的叙述单位,即指日常生活或社会现实领域中的典型事件.”①对于作家来说,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连在一起的母题选择是一种推动构思和结构的力量.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都有着自己的生活域界以及伴随他的个性化的心理体验,这种个性化的生活域界及心理体验会成为他母题选择的重要源泉.在朱自清的文学创作中,作为创造主体“天才的能动表现”(马克思语)的母题选择,同样与作家的社会生活以及生命体验有机交汇和化合在—起.这样的母题就是女性母题.作家从这个母题出发,形成了他文学创作的系统,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9.
文学创作是整个文学活动中处在最关键位置上的一个环节,通过观察生活,体验一定的生活获得创作所耍的足够的生活积累是作家从事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准备。关于作家观察和体验生活的重要性一直是文学理论领域争论的问题。本文结合一些历史和现实的文学现象简要论述作家观察和体验生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传统的散文观受到挑战,这主要表现在散文能否虚构的问题上. 传统的散文观看重写实."所有散文,都是作家的亲身遭遇,亲身感受,亲身见闻.这些内容,是不能凭空设想,随意捏造的."(孙犁<散文的虚与实>)"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的特征","散文特写决不能仰仗虚构"(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言>)孙犁、周立波都是卓有建树的作家,他们为什么说散文创作不能"仰仗虚构"呢?难道他们不懂得艺术虚构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吗?显然不是.  相似文献   

11.
人们往往以为文学创作集中反映社会生活,更由于政治的需要而将这一看法钦定为文学的金科玉律.其实反映社会生活只是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仨是又是次要的前提和作用.从根本上来说文学是表现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和思想意识的.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植根于社会生活土壤里的,这一点不可否认.然而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倘若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任何的作品也都是绝对不会产生的.正是作家自身经验和情感的发展,需要自身得到公开的表露和发抒,这是创作得以不断发生的原发性动因.确切地说,作家的体验,尤其是其自身所受的双重缺失体验是造成其追求心理制衡的助推器.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是在主体主导上述两种条件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路遥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始终用其全部生命体验进行写作。无论是童年极度匮乏的物质生活,还是青年强烈的自尊体验,以及中年对人生的真实感悟,都深深地影响着路遥的文学创作。真实而又平凡的生活经历,造就了路遥独特的精神世界,对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路遥的经历和人格来探寻作品的意义,反过来,根据其创作的作品来客观看待作者的经历和人格对其创作的影响。一部文学作品是由它的作者创作出来的,作者是作品生命的赋予者,因而根据作者情形来解释作品情形,就似乎具有必然性。这也是传记研究法的重要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茅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革命作家,而且是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家.他一生的文艺理论批评活动和他的丰富的文艺批评论著,在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曾经发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当前的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也有着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对茅盾建国以来的文艺批评,从事专门研究的人还不多,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茅盾从事文艺理论批评活动,开始于“五四”运动前后,比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更早一些.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他在文学创作、翻译介绍世界进步文学和文艺理论批评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建国以后,茅盾同志由于担负了繁重的文化行政领导工作,在文艺创作方  相似文献   

14.
胡风在抗战时期对“客观主义”创作倾向的批判,在当时引起了一场关于客观主义创作的论争,这一文学现象是重庆抗战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今天,在我们对重庆抗战文学的再次回顾和研究中,对客观主义创作倾向问题的研究也是必要的。因此,本文试以沙汀的文学创作为例,对客观主义创作倾向问题作一简单的论述。客观主义是胡风文艺理论中的关键概念之一,胡风用它指称创作中没有渗透作家炙热情感的、虚假的作品。尽管胡风直到晚年才在文章中直接点出他认为属于客观主义的作家的名字,但人们私下里都清楚,胡风所谓的客观主义的代表即为茅盾、…  相似文献   

15.
抑郁型气质与作家创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家的气质是影响作家创作水平的众多重要原因之一。抑郁质作家所独有的情感特征、性格、观察力、心境特征、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直接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冲动、创作水平以及作品的风格。分析抑郁质作家的心理特征,研究心理因素对作家创作力的影响,从心理学的气质角度研究文学创作,不仅是对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拓展,也是对文学创作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影子,而生活离不开情感,没有情感活动的生活是枯燥和乏味的,文学创作是生活的缩影,同样离不开情感,可以说情感是文学创作活动的灵魂和主线,是作家创作作品的灵感,作家就是通过文学创作来传达情感反映生活的。  相似文献   

17.
正俄罗斯作家冈察洛夫说:"我只写我熟悉的、体验过和思考过的事物。"可以说,每一位作家笔下耕耘的都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与此紧密联系的东西。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对生活进行艺术体验。这种体验从接触客观生活的一刹那开始,直待创作欲望萌发即结束。审美表象在艺术构思和传达的过程中,通过审美意象、艺术形象的表现达到圆满。而这种体验有时候是在作家自觉情况下实现的,包含艺术构思的成分;有时则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实现,没有明确的目的,与生活融为一体,更具有切身的感触。关于生活艺术体验,  相似文献   

18.
生活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作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压抑着作家的灵魂使其处于难堪的局面.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些阻挠才使得作家进一步思考生活、探索人生.从而激发作家进行创作的欲望.因此,不同类型的体验从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作家,给作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相似文献   

19.
文学创作的动机作为艺术构思的前因,常为论者所提及,甚至有专门著作作详细论述。笔者所持角度和观点与他论不甚相同,是否确当,愿以此文就教于诸位作家、论者。一、文学创作的深层动机是人的内部需要文学创作是作家一种结合兴趣、爱好、意向、观念等多种心理因素,这种情感活动主要来源于人的内部需要。换言之,创作是一种建构式的心理整合过程:对生活、自然、观念形态等的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告诉我们,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是第一性的。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的近似正确的复写,是第二性的。没有被反映者,就不会有反映。因此,作家、艺术家要进行文艺创作,并通过自己的创作成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人民群众中去,到火热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