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语言现象,对人类的思维方式、语言使用等方面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隐喻语言也广泛见于新闻标题中.以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为例,标题中隐喻的使用也呈现出数量大、类型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英语新闻标题中被频繁使用。读者根据主题自洽原则,正确解读英语新闻标题中隐喻的意义,才能正确理解新闻报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吴继娟 《英语广场》2020,(16):67-69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抗"疫"新闻标题中,隐喻现象大量存在。文章通过抗"疫"期间的新闻标题实例,分析新闻标题中巧用隐喻的不同情况,总结得出新闻标题中巧用隐喻可以产生"使概念域之间联通,便于受众理解,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吸引眼球;使附加情感色彩更浓厚,表达强烈愿望"等效果。同时新闻标题巧用隐喻对新闻工作者的启发如下:一是要善于普遍联系,触类旁通,创新话语方式;二是要注意积累动词和名词词汇量,为语言创新奠定基础;三是要紧跟时代发展,说"时尚"的话。  相似文献   

4.
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新闻标题中往往采用各种方法来增强吸引力。语音隐喻是从语音角度探讨的"跨域喻指"的隐喻现象。基于语音相似的语音隐喻能够增加标题的魅力,产生画龙点晴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而经济新闻是了解和反映国家社会政治经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窗口。本文以《经济日报》2012年1月至6月每周一的新闻标题为语料,以概念隐喻中的方位隐喻、结构隐喻、实体隐喻为理论框架,用方位隐喻、战争隐喻、容器隐喻和人体隐喻对《经济日报》中的经济新闻标题进行了认知分析。结果发现在975条经济新闻标题中概念隐喻131条,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占隐喻比例相当,约45%,结构隐喻最少,占11%。经济新闻标题多用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比较少用战争隐喻。希望为新闻标题制作者提供更多的标题编辑思路,为新闻读者提供另一种解读经济新闻标题的方法,提高对经济新闻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解读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6.
根据陈新仁的语用预设分类,统计中、英文政治类新闻标题中语用预设的应用情况,并结合实例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探究预设在政治类新闻标题中实现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1.预设现象广泛存在于中、英文政治类新闻标题中,且不同类型语用预设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 2.一条新闻标题中可同时存在多种预设,信念预设多与其他预设并存; 3.使用预设有助于增强新闻标题的客观性,体现标题语言的经济性和简洁性,实现作者与读者间的交流,引发共鸣。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人们通过隐喻为事物命名、创造新词,认识新事物.隐喻理论能为一词多义现象、委婉表达提供了较好的解释依据.隐喻也被广泛地运用到文学作品和日常交际中,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框架,研究在语言形成和演变过程中隐喻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闻标题在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预设在新闻标题的编辑中有着广泛地应用。语料分析表明,预设机制的策略性使用在新闻标题中至少可以发挥五种语用功能:预设具有过程关联的功能;预设具有过程选择的功能;预设具有语境动态过程的功能;预设具有在语言成分和语境间动态互顺的功能;预设具有元语用意识功能。从语用角度考察新闻标题中的预设现象,不仅可以补充语用预设研究的理论解释力,而且可以增加新闻标题的编辑效果以及对新闻内容的预测力。这些功能通过不同类型的预设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新闻标题更富吸引力,标题常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隐喻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试图运用关联理论分析新闻标题中的隐喻.并希能够帮助记者实现其新闻标题的写作目的,引导读者较好地理解新闻标题中的隐喻。  相似文献   

10.
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不仅是语言现象和思维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强大的认知功能。然而,目前,不少国内的隐喻研究停留在词汇层面,应从隐喻的神经元理论说、隐喻的文化传承功能和语用功能等几个视角,开辟探讨隐喻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现代体育新闻报道随着受众的审美需求的提升融入了许多文学性元素,使体育新闻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更兼生动性、娱乐性。文章主要对体育新闻语篇中的隐喻"迹象"进行挖掘,并根据隐喻"来源域"的不同,对隐喻介入部分做归纳,分析各"来源域"词语引用的理据,得以归纳隐喻于体育新闻报道中的特征,同时通过对各种隐喻使用不合理现象的分析,总结出使用隐喻要注意"适度""适当"原则,发挥好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Halliday的隐喻理论为基础,采取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对中美报纸政治新闻语篇中情态隐喻使用的频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中关报纸政治新闻中情态隐喻使用的频率均不高,在对国内政治新闻的报道中。中美报纸使用显性主观和显性客观的情态隐喻频率基本相同,但是在对国外政治新闻的报道中。情态隐喻使用频率出现一定差异。针对这一现象,从情态隐喻的语用功能和政治新闻语言的特点及其写作策略等方面分析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新闻事件语言是网络传播中的一种变体,作为一种新现象存在于网络中。通过探析新闻事件语言的表现和特点,以及其张力产生的网状连接,试图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新闻事件语言的产生与发展,探析新闻事件语言的隐喻影响,帮助我们正确的对待新闻事件语言的隐喻,促进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闻标题是一条新闻的灵魂,起着高度概括新闻内容和吸引读者的作用。通过对比中西方有代表性的《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的灾难新闻标题,可以分析出中西文化差异在媒体环境,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方面对新闻标题的影响,以及造成差异的深层原因,为今后灾难新闻的理解和新闻标题的撰写提供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闻标题的修辞艺术及其语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从修辞语用功能的角度考察辞格在新闻标题中的语用价值。把新闻标题中的辞格运用分成四大类别进行讨论:一、强调语义类辞格,使新闻标题语义集中突出,给人印象深刻。二、增强语势类辞格,使新闻标题气势强大,独具影响力。三、增强形象类辞格,使新闻标题生动形象,具有可感性。四、增添情趣类辞格,使新闻标题幽默含蓄,轻松明快,新颖有趣。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的语域中,隐喻的种类和出现频率会有很大变化.在英语新闻报道中,概念隐喻主要体现为名物化和形容词化,后者的使用频率高于前者;在不同题材的新闻中,隐喻的使用有所不同.研究表明:隐喻的使用受语域三变量,即语场、语式和语旨的影响和制约,并体现新闻报道简洁、客观、正式和书面化的特点.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把握并运用隐喻使用的特点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能,在遣词造句上体现新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语言文化传统使俄汉标题存在着差异。这些给非本族的俄语学习者阅读俄文报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词汇,时态,修辞和标点符号四个方面探讨了俄汉报刊标题的异同,旨在更好地理解俄语报刊标题内容,提高报刊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孕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亲属称谓系统中,人们将空间概念“内”、“外”投射于其中,形成了亲属称谓的空间隐喻,这是汉语词汇系统的一大特点。这种现象存在着内部结构的不对称性,有自己独特的隐喻机制,反映了汉民族古今文化特质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新闻是融时效性、真实性和客观性于一体的特殊文体。作为英语新闻的“文眼”,标题具有简明精炼、形象生动、不拘一格的特点,在新闻报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新闻标题具有更加独特的新闻内涵与表现形式,体现特定的美感功能和信息功能。好的新闻标题犹如画龙点睛,可以使新闻大为生色。文章将从语言特点、修辞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