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否接受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衡量公民是否有机会实现社会地位升迁的重要因素.但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有限的稀缺资源,如何有效地分配关系着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的研究内容.本文认为,在精英型高等教育模式向大众型高等教育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教育的可寻租性导致了有差别的机会平等的丧失,也可能导致共享平等机会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不平等是否扩大引起社会的关注与学界的讨论。基于201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的分析发现,高校扩招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平等有着积极的意义,弱化了家庭文化再生产机制与家庭权力资源转化机制对高等教育不平等的影响。但是,在高校扩招过程中,由于受到教育市场化的冲击,高校新生录取标准中出现更有利于富裕家庭子女获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现象,这使得家庭财富资源转化机制对高等教育不平等的影响出现强化,这有违教育公平。然而不能将录取标准中出现的问题与扩大招生规模相混淆,这是两类性质不同的问题。本文研究表明,扩招背景下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平等的重点,在于规范高校新生录取标准,相关政策重心则是进一步弱化家庭财富不平等对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民族预科教育政策是中国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政策中最具典型性的一项政策.它对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实施优惠招生和补偿教育,保障其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平等.虽然自1951年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制定以来,它的培养目标、具体实施方式如受益群体边界、招生标准等都有变化,但始终坚持平等取向和以少数民族为受益群体,并建立了独特的教育模式--民族预科教育.它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中国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法国综合大学的“高入学率+高淘汰率”成为法国高等教育的顽疾。以“学士文凭成功计划”为核心的法国综合大学本科教育机制改革,凸显人文关怀的高等教育核心理念,体现国家政策的干预和政府行为的介入,旨在增强社会中低阶层大学生融入大学精英文化过程中急需的文化资本,促使其学业成功,切实保障高等教育机会的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  相似文献   

5.
胡云  孟珍伟 《文教资料》2010,(10):167-168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问题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作用。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受资源的影响.其具体表现为不同阶层、地区、民族、性别的高等教育机会的差异。从法律的视角来看,这种机会不平等的成因包括政策制度的不合理,立法、司法、行政机制的不完善,以及主体权利意识的淡薄。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保障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时,高等教育机会是否会变得更均等一些呢? 均等程度又如何测算? 从这一视角来看,中国的高等教育到底是趋向于平等,还是更加不平等呢? 本文试图通过理论探讨,以及对中日两国数据的实证分析来回答上述问题.首先,我们检验了几种用于标识不平等度的尺度,发现基尼系数等不适于检测类似于升学率这样的由百分率表示的指标.其次,在1992年与2001年之间,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有了明显的扩大.第三,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日本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中(1960年至1975年).理论依据和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要矫正迅速扩大的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今后必须在调控高等教育的供给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的网络教育与教育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着教育平等的原则和社会道德的要求 ,国家应该使每个公民都享有教育起点也就是教育机会上的平等 ,在此基础上 ,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的过程和结果的平等。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 ,它用于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教育不平等问题时 ,只有在公民具有了网络教育机会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反之只会拉大我国现存教育不平等的鸿沟。  相似文献   

8.
浙江、江苏两省普通高等院校近年来纷纷组建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济独立核算、按生均培养成本收费的“独立设置的本科二级学院”。对其持否定态度的同志认为 ,这类“独立设置的本科二级学院”有悖于教育的公平性 ,特别是造成了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① 我们认为 ,这种观点如果是批评目前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不够 ,批评在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注意社会效益不够 ,批评成本费用的制定尚缺科学、透明、监督等 ,完全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但若据此来批评“独立设置的本科二级学院”有悖于教育的公平性 ,造成了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则值得商榷。下…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性的失衡存在一定的制度性原因.为保障社会各阶层平等获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一方面应改革招生制度,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平等分配,另一方面还需转变高等教育收费模式,完善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人类产生阶级社会以来,教育公平就一直现实地存在着并成为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们关注和研究的社会问题之一。公平即是公正、平等的意思。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中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两个基本方面”。教育权利平等也就是每个人无论其什么样的出身、属于哪个阶层,也无论其经济状况如何都有受教育的权力;教育机会均等包括教育的起点、过程、结果都平等。教育公平延伸至高等教育领域就是高等教育公平。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公平应该是每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而不应人为地限制和取消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当然,教育公平并非绝对的公平,而是相对的公平。高等教育属非义务教育,也是一种将来获得高回报的教育。因此,缴费接受高等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一种共识。对于广大的受教育者而言,高等教育公平主要是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享受的高等教育资源是平等的,而不应因为自己是乡村的学生或非重点中学的学生就失去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及同别人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