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然而,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零零碎碎  相似文献   

2.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白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教师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  相似文献   

3.
叶先霖 《文教资料》2009,(31):66-67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一堂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训练呢?笔者在学习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余映潮的语言教学艺术的基础上,组织城区语文教师攻关,着重对自读课文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讨,创设了一种“跳读、积累、表达”的课型。这里跳读是基础,积累是关键,表达是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整节课都在自主地读书,自动地摘录,自由地发言,充分体现了“自读”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与提升。作者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三个方面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明确提出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这就提出身为教者,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  相似文献   

7.
当前,独生子女娇惯、任性;学生作文觉得无话可说,缺少真情实感。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体会感受,积累语言,乐于表达:在实践中,学会技能,增进交往,情暖他人,自塑人格。这样的作文教学集生活、实践、体验、育人、表达于一体。学习空间广,生活气息浓,实践操作性强,表达与生活自然和谐统一。学生一定会喜欢。  相似文献   

8.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自",写生活,抒真情;"思自",多角度,巧联想;"述自",不拘束,求新颖。  相似文献   

10.
书面表达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与积累,要改善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和方法指导,要指导学生开展习作的自评和互评活动.  相似文献   

11.
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新放出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更多地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文章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以及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一、让研究性学习的体验成为作文表达的动力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践研究中产生富有个性的体验和情感。随着实践与研究探索的深入,学生的情感体验会愈加深刻,达到情满自溢,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表达需求,不吐不快。如苏教版第十册习作六我最敬佩的人,学生常常因对写作对象的不熟悉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  相似文献   

15.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和比较中,感知"自述"的形式,并适时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抓住特征,进行合理想象,有序表达.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写作教学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南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大力提倡作文个性化的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在经历了“历史的困惑”之后.走到了“现实的尴尬”——仍处于困境而  相似文献   

17.
想象作文教学要借助媒体、语言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求;激励学生把想象内容描写清楚,并尝试学习自改和互改习作初稿;训练学生将故事写完整,以多种形式分享交流作品。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79):30-31
评改作文能让写作教学生态得到滋养和润泽。评改作文,首先要尊重学生写作的本然起点;在学生自改作文中,要体现出学生情感立场、思维立场和思想立场;自改作文能真正起到真实再现生活的场景、滋养与管理情绪、提升与发展思维的作用,唤起学生在字斟句酌中参与修改的主体意识,从而感悟文字的表达之美,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和比较中,感知"自述"的形式,并适时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抓住特征,进行合理想象,有序表达。  相似文献   

20.
唐昌芬 《新疆教育》2012,(16):239-239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大多数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