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仅仅记住知识点,而是要让学生将他们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应用于实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英语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新课标为实施"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
郭志强 《生活教育》2012,(19):31-3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把脱离生活的学校教育称为"鸟笼子式的教育",他主张扩大教育的范围,把鸟儿放到天空中去。校本课程建设丰富学生的生活实践。我国是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我校地处京郊重要蔬菜种植基地,这里的"绿色蔬菜"远销到国内外,学校9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菜农家庭。而学校所开设的现有课程却无法满足本,  相似文献   

3.
吴太明 《考试周刊》2010,(31):165-166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一语道出了教育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在各种情景中都能适应的教条,而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并在不同的情景中需要被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4.
包勇珍 《成才之路》2011,(27):73-73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教育是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学生去吸收,而是使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也就是说,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教学的范围。如何改变职业教育中枯燥乏味的专业课堂教学,实现其生活化,使学生生动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摆在我们中职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5.
信息科技课是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应用,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建立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实行"生活化"教学。"教育即生活",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生活化"教学是近年来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把教学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满足生活需要的教育才有真正的价值。新课改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物理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一门课程。面对多姿多彩的社会,开发和利用学生曾经有过的生活经验,选对话题,使枯燥的书本知识与鲜活的生活实例充分结合,帮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学,只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充分感受物理学的实用性,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理论,他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新的课程改革潮流中,艺术课程日益走向综合,不仅音乐和美术开始交融,戏剧、舞蹈、影视等也进入了艺术课堂。它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来开展艺术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教育改革的方法论.在实践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失败后,陶行知意识到,任何一种教育有其生活基础,教育改革并不是一种教育与另一种教育之间的对抗,而是一种生活向另一种生活的转型.要改变一种教育,其实就是要改变这种教育所赖下生存的生活基础.当代中国教育改革所面临的困难,根本上是因为应试教育有其生活基础,即以跳过现在的生活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其实质是应试的生活在左右教育.素质教育需要借鉴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重建教育改革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我们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是把陶行知思想与当今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教育规律,以便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的内容,详细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重视"寓教于乐",坚持"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生活相分离是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重大问题。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提出要将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要关注儿童生活中的个体经验增长,要在生活中体验知识、接受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目标要体现学生生活需要,课程内容要融入学生生活体验,课程实施要整合学生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个生活,整个社会联系起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新的课程理念也特别强调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思维、情感、行动的整合,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使课堂充满情趣.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直接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先生特别倡导教学"生活化",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该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汲取知识的养分,捕捉思维的灵感呢?  相似文献   

13.
罗昭琼 《生活教育》2012,(23):61-63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命脉是"生活即教育"。所谓"生活即教育",其涵义有三:一是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需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二是生活与教育必须一致,否则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三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甚至必须与生活打成一片。虽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上个世纪创立的,但它对当前的高中语文仍有重大意义,本文就试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推进高中作文教育生活化做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和动力,想教好生物,就要热爱生活;想学好生物,也要热爱生活。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生活中的困惑如能在课堂破解,往往就会事半功倍。"课程回归生活,生活回归课程"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初中生物教学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实现初中生物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理解人生,不断地提升他们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不管是"教育即生活"也好,还是"生活即教育"也罢,若从深层次理解这句话的本意,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教育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学会生活。或者说,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感悟到生存之理,不能获得生存智慧,得不到生命的唤醒,教育者的作用就不得不令人思忖。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化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随着语文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作为语文教师,应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环境,努力寻求"用中学、学中用"的生活化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与真实生活融为一体,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踪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多多引入生活元素.这样将生活和数学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根据自己本身所掌握的知识去学习.  相似文献   

18.
卢文艺 《学子》2014,(7):40-40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事实上就是幼儿生活的世界。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早期,陶行知先生就已倡导"生活教育思想",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我们在不断研究、学习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以幼儿的主题活动为有效途径,积极开发和利用生活教育资源,让教育融入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9.
如果问人们什么是"生活",回答可能是各种各样的:生活就是吃饭穿衣,生活就是劳动生产,生活就是酸甜苦辣,更概括一些的说法是"生活就是人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生活与孩子成长的关联正如杜威所说"教育即生活"。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