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万菊  龚静 《海外英语》2012,(23):10-12
习语意义的生成至少有三种认知机制——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规约常识。修辞使习语语义表达更为恰当,更易于理解,理解更为准确。英汉对等习语(语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英汉习语)的修辞手法与生成习语意义的认知机制之间存在着联系:与概念转喻认知机制相关的习语常用夸张、借代修辞;与概念隐喻认知机制相关的习语常用比喻、比拟和通感修辞。  相似文献   

2.
习语意义的本质是概念性的,其语义可以推导.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百科知识是习语意义产生的认知机制.习语认知机制的提出确认了习语意义的可分析性,并有助于对习语的理解和准确运用.  相似文献   

3.
习语的本质是可分解的还是不可分解的,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认为习语可以被视为任意性和可分解性的连续体,位于连续体中绝大部分成语的意义是有理据的,可以通过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认知机制来识解。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普遍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来表达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概念转喻是用突现、重要、易感知的部分代替整体或整体的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部分。本文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在以往学者对手的习语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概念隐喻和转喻,重新对英汉中手习语进行认知分析,帮助我们构建手习语的认知框架。  相似文献   

4.
所谓习语的认知机制,是指通过习语的构成与相关因素的互动而推导习语语义的过程(骆世平,2005:252)。传统观点认为,习语是一个语义整体,不能分割也不能合成,只能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习语的实质就是语言形式和特殊成语意义的随意配对。因此,习语的意义是无法解释,也无从预见的。传统习语观倾向于将习语的认知置于纯语言层次,认为习语是独立于人的概念系统及常规知识之外的,忽视了习语研究的认知本质。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习语是人们概念系统的产物,大多数习语的意义是可以推导的(motivated),  相似文献   

5.
以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分析汉英语言中有关“手”的习语,揭示其中的认知基础,进一步证实了习语也是概念系统的产物,其意义是有理据的.隐喻、转喻认知和规约常识便是其意义理据所在.这三种认知机制对于习语意义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认知视觉下的转喻与英语习语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习语的意义产生于人的认知结构,具有大量的系统概念理据,习语的生成机制在于概念结构的映射,转喻是构成习语意义生成的认知基础之一。认知语言学从认知维度对转喻所作的理据分析为我们理解与翻译英语习语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李曼钰 《海外英语》2011,(5):271-272
认知语言学认为习语是在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规约常识着三种认知机制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习语是概念的、系统的、可分析的,而非任意的,这就为英语习语教学提供了教学依据。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利用习语的认知特性,根据习语的认知理据进行教学,注重对习语认知分析的课堂输入,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正确运用习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习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普遍的隐喻性思维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习语中.通过阐述概念隐喻理论.以及对习语理解的传统现、认知观及其可行性与实效性的分析,认为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是英语习语认知的意义理据.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义学为我们提供了探索习语语义的新视角。传统的习语意义观认为习语是不可分析、任意的.认知语义学则认为习语是概念体系的产物,其意义有理据和可分析性.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认知语义学理论解释和分析英语习语的语义,可以提高学生准确运用习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习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普遍的隐喻性思维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习语中,而且这些隐喻性概念在很多方面都因文化而有所差异.本论文化通过对英语习语的认知特点和形成机制的分析,认为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或转喻)是英语习语的意义理据,文化知识对习语的意义理解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