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校对辅导员工作考核机制的积极探索,促进了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发展。目前,辅导员考核仍存在考核目的不明确、考核方法不够科学、考核结果不够客观公正、考核结果的激励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影响了辅导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完善和创新辅导员工作考核机制,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事务管理等工作的迫切需要。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要把握学科的专业化、岗位培训的专业化以及发展方向的专业化。高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选聘机制、发展机制以及考核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职工教育》2014,(14):96-97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趋势下,科学有效的辅导员激励机制,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存在着职责定位不明确、考评机制不全面、薪酬体系不公平、培训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完善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应明确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定位、完善考评机制、调整薪酬体系、健全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等重要角色.新形势下,针对辅导员所面临的激励性工资收入相对偏低、教师身份定位认同缺乏、考评机制与实际工作不相匹配和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足等工作激励机制问题,提出了提高认同度,准确把握辅导员工作定位;构建公平收入机制,满足辅导员个体需求;理清思路,优化辅导员考核体系;明确工作分工,确保辅导员队伍稳定四个方面的优化路径来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旗帜鲜明地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潘小军 《教育探索》2012,(3):118-119
当前,多数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制度不完善、职业化建设缓慢等问题.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辅导员准入机制,建立健全辅导员培训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探索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努力培育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6.
于瑞霞 《科教导刊》2023,(18):78-80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始终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和接触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日常生活。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简称HRM)能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文章基于HRM角度,从激励目标、激励对象、激励内容和激励过程等方面,探讨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的构成要素,提出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的实施策略:规范选聘制度,促进公平激励;完善薪酬制度,促进物质激励;建立考核机制,促进绩效激励;加强培训开发,促进能力激励。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工作责任心和敬业意识淡薄、业务水平有限、工作作风不严谨、评价忽视过程绩效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良莠不齐、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和意志消沉情绪蔓延、执行中创新意识不强、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因此,要加大辅导员的培训力度,提升综合素质;明确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提升执行效率;建立辅导员的奖惩机制,提升执行积极性;完善辅导员的评价体系,提升执行成效.  相似文献   

8.
加强学生干部培养,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浦娟 《考试周刊》2011,(66):193-194
高校学生干部是联系辅导员和大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辅导员工作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应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制度.加强学生干部培养,健全学生干部的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以此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辅导员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与职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必须坚持专业教育与辅导员选聘相结合,学科建设与强化培训相结合,实务工作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科学管理与规范化建设相结合;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可以通过成立辅导员协会、完善辅导员职称评定系统、建立合理的发展和流动机制以及考核与激励机制等途径来促进。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中,高校辅导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他们应当而且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应主要通过加强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加强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重点帮扶就业困难群体、积极开展实践教育、创业教育,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系统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等方式在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中发挥作用.要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思想工作中的作用,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形成了辅导员选拔培养的四个基本模式,其基本经验是:注重辅导员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对高校辅导员的培养;注重对高校辅导员学历的提升。但高校辅导员选拔培养仍有明显的不足,因而,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高校辅导员选拔培养的制度创新,构建一套科学、成熟、稳定的辅导员选拔培养机制是实现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研究生导师侧重于指导学生的科研方向,而本科生导师则侧重于解决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对专业产生兴趣等问题。各大高校在历史前进的步伐中积极探索并尝试导师制,力图将人才培养模式推向一个新的台阶。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普遍出现导师工作内容界定不清晰、师生匹配不对应、部分导师缺乏责任心和学生态度不够积极主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对专职辅导员的职能认识不清晰、职责定位不明确,培训机制不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不科学,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围绕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加强高职高专院校“班导师”队伍机制的建设,从选拔、培训、考核、激励,以及保障和发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高职高专院校“班导师”队伍的机制建设,以充分发挥广大班导师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班导师”制度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实施班导师制是面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新课题的有效实践,班导师在对高校学生学业辅导、专业技能培养、成长成才引导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尤其在"导学、助学、督学"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结合目前高校班导师制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了健全班导师制度较为有效的措施,提出了完善班导师育人机制的几点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出现、沿革、发展迄今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但是高校辅导员至今仍然没有成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职业和专业.高校辅导员及其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仍然处于一种起步阶段。从2004年中央16号文件下发之后,高校和研究者正式把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提上研究日程.并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观点.各高校也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总是缺乏一种长效机刳。实践证明制度建设对助推高校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具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机制问题研究非常薄弱,而且在实际工作中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存在着对自身政治核心地位认识不足、组织体系较松散和党建工作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构建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明确的主导机制、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考核机制以及严谨的监督机制,从而使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真正得以落实,以适应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完成各项工作的重要节点,从上至下的纵向管理模式造成了高职院校辅导员事务繁重、育人效果薄弱的困境,探索离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困境解决途径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表现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化应该把握一个"严"字,突出一个"导"字,坚持一个"励"字,体现一个"爱"字。  相似文献   

20.
以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对某高职院校新生导师制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新生导师制的实施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对导师制态度不积极和师生见面时间不协调是制约导师制实施的最重要因素;过高的师生比和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是影响导师制实施的根本原因.改进新生导师制应从解决师生比、提高导师素质及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