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过程中的多维性思维活动,其结果具有创新的性质.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时,既需要直觉、形象思维,又需要分析、逻辑思维,但它的主要特点是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集中思维,而创造性更多地表现在发散性上.所谓发散思维是对一个问题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它是集中思维的前提,是创造性思维的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2.
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变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人人成才.而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创造性思维的最大特点是追求与众不同的独创性,它是由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构成。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密切结合就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要素来恰当地、合理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逻辑思维一般均须遵循公认的思维规则,虽然很严密,但不能出格,所以难以创新。非逻辑思维是超出逻辑思维的思维方式的统称。它无需严密,不讲逻辑.或者暂时说不出什么道理.但它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有很大的创新性,是一个创造型人才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在生物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是指学校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并主张因材施教,提倡发展个性的教育方法,主要特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新形势下高科技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培养具有扎实基础,高素质、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各类人才。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培养创新人才这一核心环节,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挖掘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吴莉湘 《成才之路》2011,(21):20-21
课堂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的主阵地,英语教师应把握好课堂教学,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素材,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能有创意地解决各种问题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精神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精神。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创新能力的各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本文就创新教育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等问题谈几点看法。1 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教育目标的教育模式。它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一是全体性。创新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成…  相似文献   

8.
行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必须以发展人的创新思维,开发人的创新潜能为核心,能否培养和造就一批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事关民族的兴衰和荣辱,国家的安全和富强。勿庸置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出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指由一点或某一方向与之相关的各点或各个方向渗透或扩散的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的同时,必须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应当出具有多种适当答…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课题。它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的和谐发展为宗旨,同时,创新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10.
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肩负培养21世纪人才重任的教师群体,也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看作是教学的最高和最终目标。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一、注重个性培养,营造创新氛围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但如果教育不得当,其结果就会适得其反。反思我国的传统教育,尤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一味地讲求整齐划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学生的主观能动…  相似文献   

11.
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教育的要旨。要创新就要有灵活的思维性,也就是非严谨的、非条理的发散性思维,因此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直觉顿悟、兴趣、需要、个性等情商的培养,着眼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就此,笔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成阳 《教育与职业》2004,(27):28-30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求异(发散)思维,是思维和想象高度结合的产物。如何在构成教学中有效地“开发”与“挖掘”学生的潜能,克服在表现方法上的枯燥和形式易趋于单一,过于强调理性分析及抽象性训练,忽略生活原型对直观感受启发的倾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现代高校在构成学教学改革项目中的一个重点课题,也是一个新的艰巨的任务。一、创造性思维与构成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研究的核心内容。创造性思维主要即是指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精髓。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立性、想象性、灵感性、潜在性、敏锐性等诸多特点。创造性思维的形…  相似文献   

13.
周云 《教育与职业》2008,(18):92-94
创新思维训练与作文教学整合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选择、组合、重构,把创新思维训练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它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挖掘学生创造潜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五个环节和三条原则。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创造力,使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就义务教育而言,对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美术学科恰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方面独具优势。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发散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创作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热情,提高实践能力,使学生使用所学的各种表现技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促进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美术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造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展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需要创新人才 ,而创新人才要靠教育来培养。中小学怎样培养创新人才呢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 ,必须强化“主体性”和“个性化”。创新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一个没有主体意识、不能发挥主体潜能的人 ,是绝对不可能有所创新的。一切教学的终极目标 ,便是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获得与张扬。同时 ,任何创新 ,又是带有个性化的 ,是主体独特的创造性人格的成品。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 ,不同的“个性”,有不同的创新。因此 ,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 ,根据个性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与培养 ,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学周刊C版》2017,(13):182-183
时代呼唤着创新,呼唤着创新人才。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应加强非逻辑思维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们应该充分地挖掘教材中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通过扎实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激活求异思维,发掘创新潜能  人的创造性主要借助于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疑难问题。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求异思维“流畅性、变通性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鉴于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严重束缚学生思维发展和个性及其能力的培养的问题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如何从闭关的历史教学过渡到开放的历史教学,从而实现潜能个性的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及其能力的形成,它的创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逻辑思维能力是人才素质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它与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逻辑思维不但其具体方式本身具有创新功能,而且它还为我们的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工具,应重视对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