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社会以经济改革为先导开始了全面的改革开放,整个社0会进入了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化、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的社会转型时期。现在又面临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新情况,改革前的人民内部矛盾在变化了的社会条件下出现了新的内容,有了新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转型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也就变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质上是社会、文化的转型。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历了两次文化转型.第一次文化转型发生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期间.它旨在革新封建主义的老传统文化,引进西方近代文明,实现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第二次文化转型是当前的改革开放,它旨在革新新传统文化,引进西方现代文明,实现由传统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的转化.所谓新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主义社会中形成的文化体系,它有别于老传统文化,同时又承袭了其结构模式。第一次文化转型没有成功,第二次文化转型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毕其未竟之功。第…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由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由传统的社会主义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转型。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社会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它的推动下.中围的社会转型显得如此迅速、如此广泛、如此深入。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向成熟的市场经济的转换,而社会也正由传统伦理社会向现代法理社会转化。这些变化给我国的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压力,而志愿者组织能够在社会结构转型、体制转轨以及价值重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社会阶层结构向现代化发展;由经济发展、体制转型、教育发展等带来的社会流动促进了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配套制度、政策的改革完善,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将朝着以中间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的合理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高校一种全新生存方式的建立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赵宏强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由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以及以此为基础所进行的各方面体制的全面变革,致使我国高等教育赖以生存的原有的政治、经...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走出了有自己特色的体制转型道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本文认为,正是在由非均衡发展至均衡发展、由经济转型拉动政治转型、由普遍动力推动向深层利益调整推进、由地方或局部探索向全局推进四大逻辑支撑的引导下,中国特色的体制转型才得以顺利进行。其中,党的领导、执行力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转型成功的核心与关键。  相似文献   

8.
陆斌 《青海师专学报》2006,26(Z2):116-117
我国现今正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如何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体育”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区体育”转型,是提高我国全民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本文从理论上对我国单位体育向社区体育转型中出现的问题及出路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社会的转型不仅是经济上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还包括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权力结构的重新组合。我国所谓的垄断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这几个关系而形成的,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权力的扭曲和错位。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分层和流动机制发生重要转化.同时以往体制的潜功能仍存在,城镇中农业户口阶层及流动状况就反映出这一特征。转型社会的结构重组和关系整合需要有效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下道德准则的理论问题张云喜中国现今正处于一个双重的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既要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农业、科技、国防的转变,又要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应该说是人类历史上颇为罕见的现象。然而对于跨世纪的中华...  相似文献   

12.
1.建立档案科研成果转化及推广工作的管理机构。应该建立由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公众深度介入的管理工作体制,建立统一、规范的档案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登记制度和利用信息平台。要建立由政府领导、科技主管部门管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实施的权威管理机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档案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要逐步向市场化、社会化转变,管理机构要逐步向社会中介过渡。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由传统的非法治向近现代法治社会转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的变迁过程;“身份社会”以自然经济为标准,自然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身份经济”,“契约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一个商品经济社会必然是“契约社会”;当今中国社会正经历从计划经济体制转换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型,随着新阶层的崛起与官本位的淡化,随着“铁饭碗”变成“泥饭碗”,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从差别待遇到平等待遇”、“从官贵民贱到平等主体”、“从国有身份到买断契约”、“从冤案昭雷到国家赔偿”等可喜变化l这表明,中国社会的等级身份体系巳发生在发生着深刘的变化,我国巳处在向“契约社会”的门槛迈进的历程之中。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正经历着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巨大转变和过渡.法治类型也随着国家和社会的转型而相应的由传统法制向现代型法制转化,即法制现代化.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会计法制也由传统转向现代化,以〈会计法〉的修订和完善为标志,会计法制迈向会计法制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公共治理和世界各国的治道实践充分证明,社会结构和社会体制类型与治理模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随着当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国家向公民社会、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型,探讨社会转型与治道变革的内在关系,对转型时期的公共治理及其模式进行重新定位与选择,确立发展、效率、公平、法治、分权的治道变革价值取向,建立以利益协调为基础的治道机制。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与公共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理论和实践证明,社会结构,社会体制类型与公共政策选择之间密切关联,随着当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型,需要我们对公共政策进行重新定位,确立发展,效率和公平的价值取向,建立以利益协调为基础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7.
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制经历了国家财政负担和由国家财政负担向国家负担为主,个人、社会分担为辅转型的两个发展阶段。这两个发展阶段具有特有的特征,所存在的问题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和加入 WTO的过程中 ,我国公办高等学校作为第一部门组织在政府体制中运作的社会经济基础已经丧失。解决公办高校存在的问题 ,需要的不是修修补补的改良 ,而是深刻的转型。比较可行的方向选择是转向第三部门领域  相似文献   

19.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办学体制上从国有公办向一主多元转变:投资体制上从政府包揽向多元筹资转变;领导体制上从高度集权向自主办学转变;招生就业上从统招统配向市场选择转变;办学环境上从囿于国内向融人国际转变:学校规模上从千人校园向万人大学转变;后勤服务上从统包统管向社会化转变。这些变化要求高校领导从“管理”到“经营”的领导理念转型.从“操作”到“运筹”的领导方式转型.从“执行”到“竞争”的领导能力转型,从而实现对高校的科学领导。  相似文献   

20.
梁运佳 《江西教育》2004,(15):39-39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变革时期,需要大量人才.但在人才供求关系上存在着不协调。一方面急需大量高水平技术人员,另一方面每年有为数不少的大专院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或迟迟不能进入工作状态.或三天两头跳槽走人,使得用人单位抱怨毕业生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这不仅对用人单位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对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更是严峻的考验.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要从学生的职业教育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