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原教材中,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演示实验是在注射器内充入NO2和N2O4混合气,然后推拉注射器活塞,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来说明。教学中经反复实验,混合气颜色变化不明显,压强也难以达到适宜程度和易于控制,而且NO2有毒性,污染环境。而现行教科书(试验修订本)中取消了此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2.
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 ,是利用化学反应 2NO2(g)N2 O4 (g)来演示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的 ,但在实际演示中 ,平衡体系混合气体在加、减压强时的颜色变化并不显著。因此我们改用NH3(g)+H2 S(g)NH4 HS(s)的反应来作实验演示 ,并运用正交设计法寻找其最佳实验条件。1 基本原理在NH3(g) +H2 S(g)NH4 HS(s)反应中 ,当增大压强时 ,化学平衡向生成NH4 HS的方向移动 ,此时可观察到体系中有白色晶体出现 ,当减小压强时 ,化学平衡向生成NH3和H2 S的方向移动 ,此时可观察到原先出现的白色晶体逐渐消失 ,体系又…  相似文献   

3.
原教材中,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演示实验是在注射器内充入NO2和N2O4混合气,然后推拉注射器活塞,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来说明.教学中经反复实验,混合气颜色变化不明显,压强也难以达到适宜程度和易于控制,而且NO2有毒性,污染环境.而现行教科书(试验修订本)中取消了此演示实验.这使得“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教学中缺乏直观性,学生难以理解,为此,对原课本“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演示实验作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原教材中,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演示实验是在注射器内充入NO2和N2O4混合气,然后推拉注射器活塞,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来说明.教学中经反复实验,混合气颜色变化不明显,压强也难以达到适宜程度和易于控制,而且NO2有毒性,污染环境.而现行教科书(试验修订本)中取消了此演示实验.这使得"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教学中缺乏直观性,学生难以理解,为此,对原课本"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演示实验作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得出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 改进实验特点:变观察体系的颜色变化为观察体系的压强或体积的变化。 改进实验装置:借用物理2257—A型气体定规演示器(见右图)。该仪器可将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直接读出。 一、观察压强变化的方法: (一)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6.
在中专化学教学中,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怎样讲授好?一、做好演示实验,初步形成概念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演示实验,难度较大,成功的关键是:1.注射器密封要好(针头端用橡皮塞封闭,其余漏气处涂凡士林).2.推压、拉开活塞的距离要大,即混和气体体积变化要大,最少要超过一倍.演示时,最好用二支注射器进行,以便对比气体颜色的变化,以引导学生对演示现象进行分析.概括时,要突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实质上是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增大或减小压强,NO_2和N_2O_4的浓度均随之改变,V_正和V_逆亦随之改变.但它们改变的程度并不相同,否则平衡不会移动.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深巩固压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我们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进一步改装成一个演示实验,现介绍如下: 一、实验原理: ICl(褐色液态)+Cl_2(黄绿色气态)ICl_3(黄色固态)根据上列反应式中氯气压强(浓  相似文献   

8.
1教具装置图(图1)2仪器特点与用途特点:(1)本教具借助高倍率直流放大器让学生真正观察到单根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等电磁感应现象,效果明显.(2)将表外的铜芯线(如图5)绕三匝制成线圈,简洁直观,减少了非演示内容的操作和时间.用途:本教具可以演示以下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形.(  相似文献   

9.
张青岷 《物理教师》2005,26(11):7-37
在初二物理的“液体内部压强”教学中,使用液体内部压强演示器做好演示实验,对引入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揭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进而导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测量液体的内部压强实验,也是初二学生分组实验之一.笔者认为,现在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化学课本中谈到浓度、温度、压力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只介绍了两种演示实验.一是利用氯化铁溶液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演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FeCl_3 3KCNS(?)Fe(CNS)_3 3KCl(1)黄色 无色 深红色 无色二是利用下列反应演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NO_2(?)N_2O_4 热量(2)棕色 无色(参看本省一九七三年高一化学课本——编者)但是,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却没有介绍适当的演示实验.现在介绍一种我在教学实践中曾使用过的并有一定效果的方法.演示是利用反应前后全体体积有变化的反应(2).用一个大的打针用的针筒,先把筒心抽出,在装针头的那个洞上用一个眼药水瓶前面的小橡皮帽把它套住.套好后,在针筒内装入用硝酸铅加热分解制得的二氧化氮(不用铜和浓硝酸反应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课堂演示实验的优点和最佳试剂浓度,回答了学生对该实验常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节教材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建立平衡移动的概念,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在这个基础上掌握勒沙特列原理。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并能运用学过的有关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一般规律来分析和解释平衡的移动,从而提高到理性认识。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其中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本节教材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化学平衡的移动,浓度,压强对化学  相似文献   

13.
1实验教学中的发散探究 【探究课例1】利用相同原理改进不同装置 2探究教学中实验改进探究 【探究课例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改进在苏教版《实验化学》教材(P50)“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编写中引入了用注射器来做“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  相似文献   

14.
1实验教学中的发散探究 【探究课例1】利用相同原理改进不同装置 2探究教学中实验改进探究 【探究课例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改进在苏教版《实验化学》教材(P50)“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编写中引入了用注射器来做“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  相似文献   

15.
压缩N_(2)O_(4)和NO_(2)混合气体是一个用以揭示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规律的经典实验。本文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侧重从理论上证明了教材上所描述的“实验现象”不可能存在,对产生错误认识和该实验长期为化学教学工作者所接受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化学教材上摒弃这个演示实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用N_2O_4-NO_2体系做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 的演示实验,已发表多篇文章,有的意见还 值得商榷。 一、影响体系颜色的因素 ΔG_f~o(千焦/摩)98.29 51.84 ΔH_f~o(千焦/摩)9.66 33.85 N_2O_4解离是吸热反应,在25℃时吸热为58.04千焦耳。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生成NO_2的方向移动,当温度达140℃时,N_2O_4完全解离,体系呈褐色。当温度降低时,化学平衡向生成N_2O_4的方向移动。当N_2O_4和NO_2分压之和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第三册中,安排了一个说明化学平衡移动的演示实验.但在实际演示中,平衡体系2NO2(g)=N2O4(g)的混合气体在加减压时的颜色变化并不显著.因此,我们用NH3(g)+H2S(g)=NH4HS(s)反应代替教科书中的2NO2(g)=N2O4(g),来说明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并运用正交设计法寻找到最佳实验条件,实验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第三册中,安排了一个说明化学平衡移动的演示实验.但在实际演示中,平衡体系2NO2(g)=N2O4(g)的混合气体在加减压时的颜色变化并不显著.因此,我们用NH3(g) H2S(g)=NH4HS(s)反应代替教科书中的2NO2(g)=N2O4(g),来说明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并运用正交设计法寻找到最佳实验条件,实验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中学化学选修教材在<化学平衡>一章中设计了压强对平衡N2O42NO2影响情况的演示实验. 1 实验步骤 1.1 用大注射器吸入20ml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使活塞达到Ⅱ处,并用橡皮塞加以封闭(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0.
贵刊 2 0 0 1年第 6期初中教学园地栏目刊登许亮老师“巧用雪碧瓶做物理实验”一文 ,文中介绍了以废旧雪碧瓶为器材来演示初中物理中的 6个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易得 ,实验现象明显 .教师可在课堂上演示 ,学生也可在课外亲手操作 .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消除物理难学的心理障碍 ,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但该文在介绍用雪碧瓶演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关系”时说 :“小孔的位置越靠近瓶底 (即小孔的位置越低 ) ,水柱喷得越远 ,这一现象有力说明了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学生也会对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