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太原大学学报》2019,(2):30-33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气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文化是中华民族自信的底气,是凝聚民族复兴无穷力量的一面旗帜。红色文化是最能体现民族精神内核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来源和组成部分。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既要传承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精神,更要和时代精神交相辉映,共同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2.
中华精神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源泉。中国拥有博大的中华文化和中华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了解我们的民族历史,更要了解我们的中华精神。只有了解我们5000年延续不绝的历史文化,才能使每一位青少年形成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才能让14亿人更好地凝聚在一起。一、燃起青少年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相似文献   

3.
《中学文科》2007,(1):67-69
【考点预测】1.知识:(1)中华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2)民族精神的重要性。(3)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作用。(4)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2.能力与活动:(1)增强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感受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美德深远影响的能力。(3)体会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的能力。(4)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精神承载着独特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追求,是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精髓,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自信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精神与文化自信实现了内在的统一。中国精神支撑熔铸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孕育涵养中国精神,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5.
民族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不仅是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博大精深,曾经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应树立正确的文化历史观.科学地解读民族文化.充分发掘和吸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学习借鉴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先进内容,找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结合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是由多民族、多区域文化汇聚而成的一体多元的大文化。黄河流域的周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是构成华夏文化的两大源头。楚文化曾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其精神内核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湘楚文化是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曾经深刻影响20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要培育和构建新时代民族精神.就必须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倡符合民情、富有特色的人文精神.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的精神成果,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中共几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中华民族精神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但是,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民族精神建设遭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一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多元文化的挑战,二是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并存条件下利益多元化的挑战,三是来自教育边缘化的危机。面对上述挑战,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三个代表"统领文化建设;第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以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抓手,使全社会形成中华民族精神所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第三,加强对青少年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第四,积极利用全球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带来的有利条件,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现代化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民族精神的塑造要放在对民族主义考量的宏大背景下。通过对民族主义相关内涵的梳理及其历史作用的判断,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深深根植于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当中,撇开民族主义谈民族精神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要塑造的民族精神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以和平、民主、宽容与理性为取向,才能成为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民族联系的纽带,是民族进步与发展的巨大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种文明相互激荡,更需要我们应对挑战,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文化建设的根基问题是大学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大学文化建设必须找准民族性这一根基.筑牢大学文化建设的根基要有一个合理的路径选择,要把中华民族精神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大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境界;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造性转换,从而进行一种重新理解和阐释,来培育大学生新的民族精神;要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革命文化传统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要把民族精神的基础性、主体性和广泛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生成化育、丰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必须适应世界文化大生态的变化,接续文化传统根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的民族文化生态,为弘扬和培育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提供文化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刘超 《教学随笔》2011,(3):42-48,40
一、积累和运用(30分) 1.读下面这段短文,回答(1)-(4)题。 汉语: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家园 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根,它蕴涵着民族独特性格的精魂。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负载和传cheng( )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zhu( )造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心理结构,学习汉语是一种积极的生命过程,是提升人精神的过程。汉语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家园。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生成化育、丰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必须适应世界文化大生态的变化,接续文化传统根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的民族文化生态,为弘扬和培育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提供文化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1)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对中华文化有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将文化自信厚植于每个人的心里。(2)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追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历史源流,它是由多重基因聚合而成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世界多民族文化中的有益精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大力弘扬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首当其中的是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须文化自信出谋划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亟须文化自信保驾护航;全球化时代中国多元化思潮亟须文化自信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文化观所阐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打下了更为厚实的思想基础,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助力前行。  相似文献   

16.
高中美术作品鉴赏重视民族精神教育,既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高中美术作品内容丰富,大量作品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高中美术鉴赏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从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高中美术作品鉴赏重视民族精神教育,既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高中美术作品内容丰富,大量作品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高中美术鉴赏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从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讲授中国北方民族史,首先要强调中国历史上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的贡献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在疆域方面的贡献;其次是对中华民族形成的贡献;再次是对中国经济文化的贡献。教学内容宜分为以下几个专题:(1)北方各民族的历史活动;(2)历史上的民族关系;(3)与北方民族有关的宗教文化;(4)民族经济活动;(5)民族文献。加强民族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生生不息的根本动力。中华儿女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经验、接续发展,逐渐形成人们认同的精神品质,并指引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持续奋斗、顽强拼搏。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面临新的历史任务,赋予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内涵,使中华民族精神彰显新的活力。中华民族要传承弘扬民族精神,不断创新,使其历久弥新,增强民族自信,推动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教育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有利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利于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目前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应该不断加强中国梦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环境,构建梦想校园,搭建民族精神培养的基层平台。大学生要认真学习践行中国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