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碳酸钠热分解动力学研究(Ⅲ)模型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等温法研究了过碳酸钠在空气氛围中的分解动力学.样品由改良湿法制备,实验温度65~90℃. 测定了样品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对过碳酸钠分解动力学模型中的参数k和t0进行了优化,k=0.00074 (65℃),t0=73.34.样品的活化能Ea=119.05 kJ·mol-1,频率因子A0=1.393×1015h-1.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漂白粉纯样、受潮样品和含有氧化铁的样品受热条件下发生的热解过程,发现水分和氧化铁的存在会促进漂白粉的受热分解.通过自行设计的漂白粉遇水受潮自热实验装置模拟漂白粉在长时间暴露于潮湿空气中的体系热聚集效应.发现在潮湿空气下,漂白能够聚集热量,导致内部温度的升高.从热解动力学的角度证实了氧化铁和水的存在降低了漂白粉分解时的活化能而导致反应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3.
改进了测定钒催化剂中V2 O5含量的样品分解方法和分析操作 ,测定过程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4.
题目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样品中Fe2O3(样品中的杂质在高温下不分解,也不参加反应)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实验化学教材(课题1)有关碘元素的分离、检验有这样一段文字:"用化学方法分离、检验植物样品中的某些元素时,通常将待检验的植物样品高温灼烧,使其中的有机物分解。其中的碳、氢、氧等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呈气态逸散,待测的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以氧化物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差动热分析和红外谱图分析等方法初步分析了来自不同的患者的肾结石,结果是样品在常温下非常难溶于水和稀盐酸,在80℃时稍溶于稀盐酸;人体的必需元素铁、钾、钠和氨等离子都没有在化学分析中发现.差热分析在189~195℃左右有一个吸热峰,在425~495℃之间有两个放热峰,肾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样品加热到550℃时就开始分解,分解后的主要产物是碳酸钙.  相似文献   

7.
改进了测定钒催化剂中V2O5含量的样品分解方法和分析操作,测定过程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茶树叶片的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茶多酚在茶树叶片分解过程中的作用。创新点:测定了茶树叶片在茶园地表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规律,并确定了茶多酚/氮素比值在茶树叶片短期分解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首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了分解过程中儿茶素的变化规律。方法:采集成熟的茶树叶片,在室内风干后利用分解袋法测定其分解速率。分解袋放置于茶园地表用于模拟田间条件,逐月收集分解样品。实验结束后,测定各月份叶片的干重残留量、月均干重损失率、多酚等有机组分含量以及各元素含量。结论:茶树叶片的干物质损失规律可以"两相分解模型"进行描述,茶多酚/氮素比值是调控分解速率的主要因素。分解过程中,茶多酚的转换十分迅速,同时儿茶素单体的结构影响其分解速率:大部分的儿茶素单体在分解初始两个月内迅速消失,没食子酸(GA)、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儿茶素(GC)在分解后期少量检出,而其他儿茶素已不在检测限内。茶树叶片中大量多酚的存在及其特有性质可能影响着叶片中的养分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9.
齐婷婷  王敏蕾 《电大理工》2010,(1):36-37,40
研究了将氟硅酸钾容量法应用于测定铝合金中的硅。着重试验了样品分解,沉淀酸度的选择,沉淀放置时间以及消除铝的干扰。同时进行了方法的精密度和方法对比试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该方法适用于含硅量在3%以上的铝合金样品。  相似文献   

10.
:分别在 673、873和 10 73K分解Mg/Al物质的量比为 3的水滑石生成Mg -Al -O复合氧化物。用NH3和CO2 作探针分子 ,采用红外光谱 ,真空原位测定样品表面酸碱中心的种类 ,主要存在L酸 ,而碱中心是氧阴离子。结果表明 ,焙烧温度对样品表面碱中心的种类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余江县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土壤样品培养100天后,总表层土壤有机碳损失量是CO2计释放量,大致在130-1350mg/kg。不同土壤类别和同一土壤不同发生层有机碳的分解速率不同,但总的趋势都一样,前期分解速度快,后期分解速度慢,前7天的分解量占到100天分解总量的21%-36%,耕作层〉中下层。不同土壤类型下分解速率为:水稻土〉红壤〉潮土,不同含水量的水稻土的分解速率为潴育型黄泥田〉潜育性黄泥田〉淹育型黄泥田。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在硫酸溶液中,有二氧化硅、高锰酸钾存在下,锌烟尘中的氟以硅氟酸的形式被蒸馏逸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经硝酸调节酸度,用柠檬酸铵调节离子强度,采用离子计测定氟含量.根据锌烟尘中化学成分的特点,采用硝酸(1+1)超声分解样品,使锌烟尘中的氯解离出来,然后在酸性条件下,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滴定氯.离子计测定氟简单快速,灵敏度高;试验酸性条件下超声波分解样品,具有独创性.这两种方法测定云锡顶吹炉产出锌烟尘中的氟、氯含量,结果准确度较高,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3.
石油烃主要由脂肪烃和芳香烃组成,芳香烃的毒性远大于脂肪烃,且在环境中分解时间较长。为了满足环境风险评估和修复的技术要求,研究了环境样品中石油烃的分类/分段检测技术。环境样品经过提取、浓缩、溶剂置换、分离,GCMS内标法定量、GCFID外标法定量分别检测石油烃中的脂肪烃和芳香烃。报告限值LOR:水样2~50μg/L;土壤和底泥样品0.2~10μg/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68%~90%,精密度测定RSD在3.0%~20%。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煤矸石为原料,应用H2SO4、HCl等强酸和氢氧化钠为主要反应试剂,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酸的浓度、碱与原料的配比,通过热解、碱熔、溶解、沉淀和萃取等主要实验步骤,制备出一系列可溶性和不溶性样品。对样品进行TG\DTA分析,确定其中结晶水的含量、某种组分的分解温度及含量以及熔点等热力学性质;对样品进行XRD分析,确定样品中结晶程度、晶型及粒径。通过以上的表征与分析,制备出了储能相变材料,在300℃条件下能够吸热,在400-700℃能够出现较大的放热。  相似文献   

15.
向荣 《考试》1998,(Z2)
原题:本题分子量用以下数据:H_2O18.0 CaO 56.0 CaO_2 72.0过氧化钙是一种安全无毒的氧化物,通常含有部分 CaO,且带有数量不等的结晶水。为分析某过氧化钙样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称取0.270g样品,灼热使之完全分解,生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钙、钡的连续测定的方法进行探讨.以硝酸-氢氟酸分解样品,高氯酸冒烟驱除氢氟酸,用硫酸钡重量法测定钡,PH≥12时,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钙.此方法准确,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阴离子直接交换法、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原位一步合成法分别制备了Mg2Al-己二酸根插层水滑石,用XRD、IR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DTA结合不同温度下焙烧样品的XRD和IR分析研究了样品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各种方法均能合成出相应的插层水滑石层柱材料,但相比之下,原位一步合成法不仅步骤简便,而且合成的样品具有更好的结晶性和层有序性.DTA研究表明,有机阴离子插层水滑石样品的热分解经历了脱除表面和层间吸附水、脱羟基(层结构破坏)、有机阴离子的燃烧分解以及无定形氧化物的晶化等一系列过程.  相似文献   

18.
化学综合计算题的特点是情景新颖,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是化学试题中的难题.怎样才能做好这种类型的难题呢?下面,通过实例分析,说明综合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例1.过氧化钙中通常含有氧化钙和结晶水.为确定某过氧化钙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称取0.270g 样品,灼热使之完全分解,生成CaO、O_2和 H_2O,得到的 O_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33.6mL.②另取0.120g 样品,溶于稀盐酸,加热煮沸,使生成的 H_2O_2完全分解.然后,将溶液中的 Ca~(2 )完全转化  相似文献   

19.
铝还原碘量法测量复杂矿种中的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片还原碘量法,样品经过氧化钠分解后,在盐酸介质中加入EDTA溶液,以铍为载体,再加入氨水使锡和铍共沉淀,达到分离干扰元素的目的,用铝片将Sn+4还原为Sn+2,以淀粉为指示剂,用标准碘液滴定,由此以消耗毫升数,计算出样品中锡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该文作者为化学系王鸿显教授和赵红坤讲师 ,全文发表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 0 0 1年第 2 9卷第 1期 .系王鸿显教授主持的河南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9995 30 0 0 9)“过碳酸钠分解动力学研究”的子课题 .该文利用热重分析仪 ,采用等温热重法 ,在 91- 10 2℃范围内 ,研究了过碳酸钠在氮气氛围中的分解动力学 .在氮气氛围内过碳酸钠的分解为自催化模型 .以最优化法求得样品不同温度下的动力学模型参数 .过碳酸钠分解的活化能Ea =15 0 89kJ频率因子A0 =5 6× 10 18.过碳酸钠分解等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