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景定建康志>是南宋地方名志,它既是南京方志成熟的标志,也在方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志书不仅保存了庆元至景定六十余年建康的史料,而且仿正史之纪、志、表、传体例编纂,创立了新的门类和体裁.作为方志佳作,<景定建康志>既详考山川古迹之典故,又注明其文献出处,这不仅是方志史上的重要建树,对于佚书<丹阳记>、<舆地志>等早期地方、全舆地理著作而言,也有重要辑佚意义.  相似文献   

2.
蜀人从事方志编纂有着悠久的传统。在蜀学传统中成长起来的刘咸炘编纂《双流足征录》,以文献"足征"为宗旨,具有浓厚的资料长编色彩。但《双流足征录》并非不讲体例,而实有章法可寻,其中有些灵感源于史志编纂,或承前代史家之意,也有刘咸炘的独得之见,凸显了方志本色。刘咸炘在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无疑强化了方志的学术品格。刘咸炘在方志编纂旨趣、体例以及方志的史源学考索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见解,在民国时期的方志学发展史和史学史上具有不容忽略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陈沆是清朝嘉庆二十四年己卯恩科状元。清代律赋四大家之一、清代试贴诗八大家之一。今据陈沆后人编写的《湖北浠水陈氏沆公直下简易家谱》以及《义门陈氏宗谱》、方志等原始文献,考述其家世。  相似文献   

4.
吕梁历史悠久,方志文献众多.宋之前的《岚州图经》至民国方志历时一千余年.方志文献的考察主要从府志、州志、县志入手对建国前吕梁方志进行论述,对其作者、卷数、内容、体例、刻本时间、现存与否等方面作论述,甚至与汾阳县志相关方志著作也进行了考察,以期弘扬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5.
区域史研究的区域范围直接决定着研究所采用的史学理论与史学研究方法,同时也直接决定着史料文献的选取。族谱、方志等文献资料在区域史研究中具有补充正史记载不足、佐证正史研究的重要价值,是研究地方区域史、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史的基本资料。然而,族谱、方志等资料并非完全可信,需要参详考据,在使用中还应符合宏观历史背景,并以正史文献为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方志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瑰宝,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方志得到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密切关注。本文从方志的含义、起源、称谓、存佚情况等方面介绍了中国方志的基本概况,分析了方志的内容、特点和功用,并结合目前方志整理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在方志文献开发利用中需着力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嘉靖《宿州志》是宿州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方志,对于研究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很重要,具有三大特点,是现存的很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8.
地方志,简“方志”。 方志,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书?目前尚未有准确的定义。按字义讲:方,指方域,方里,志,指记述,“志者记也”。凡记述方里事物主书皆可称“方志”。 明代《武功县志》的主编康海认为:方志是“记其风土文献之事,以备地方官‘资治’之书”。 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认为:方志乃“一方全史”。 《辞海》方志条称: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 八十年代开展地方编纂工作时,曾经展开过关于方志性质问题的讨论。在这次讨论中更提出:方志是“一方古今总览”、“地区史地综合图书”、“区域性百科全书”、“综  相似文献   

9.
有清一代畿辅地区纂修方志414部,其中确切可查纂有艺文志的方志有368部。畿辅方志艺文志作为清代畿辅地区文献的总汇,具有不可忽视的文献学价值、文学史价值,包括为研究清代畿辅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提供重要史料依据的史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徽州方志和家谱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两种地方文献编修的内在互动性。徽州家谱为方志的编撰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且充实了方志的内容。徽州方志编撰的体例、内容等也直接影响到家谱的修纂,并使徽州家谱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1.
章学诚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方志学家。由于他在方志学上的贡献,受到了后世学者的盛誉,如梁启超,黎锦熙,瞿宣颖以及今世众多的方志学研究者。诚然,章学诚有着丰富的方志编纂经验,又擅长史学,他的方志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在我国方志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他的方志学思想体系又非无瑕白壁,客观地评价章学诚的方志学思想,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和编纂社会主义时期的新方志,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仅就章学诚方志思想体系中的“方志立三书”说略陈管见。 方志三书,即“志”、“掌故”、“文征”,这是章学诚为方志拟定的编纂体例。章氏认为,“志者,识也,典雅有则,欲其可以诵而识也。”“志”由纪、表、图、考、略、传等部分组成,立志以“备史裁”,志是一部方志的主体。所谓“掌故”、“文征”,是志的两翼,掌故用以“昭典例”,即保存典要掌故。文征用以“俟采风”,主要辑录诗赋艺文。掌故、文征,似今日资料汇编,设此二书,既可使志简明得体,又不失保存史料和与志互证的作用。在三书之外,章氏又别立“丛谈”一门,以收录修志取材所余,“拦入则不伦,弃之则可惜”的资料,使方志体例更加完备。 方志立三书,是章学诚在方志编纂中的创新,以为“凡欲经纪一方之文献,必立三家之  相似文献   

12.
方志方言文献中的语言现象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归纳整理了清至民国时期陕西、甘肃、宁夏方志文献中所记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并结合李蓝先生《汉语的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一文,进一步讨论这些复数形式的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方志源远流长,已有两千多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它是中国历代国情乃至世界文明的重要情报文献。外国名流学者承认:“要研究人类的文明,必须研究中国的地方志。”(李约瑟)而要认识中国方志,又不能不研究它的整个演变史。秦以前是中国方志的起源时期。作为方志的前身,《周官》、《禹贡》、《山海经》以及诸侯国史《春秋》等典籍中的那些零乱、分散的天文、人文素材,虽然记载了有关各地的山川、物产、贡赋、人丁,但就其体例、功用来说,还只是方志的萌牙状态,即地记前身。凭借这些,我们可以窥见萌芽状态方志的体例和内容端倪。  相似文献   

14.
福建自古有着"文献之邦"的美誉,各地曾多次编撰志书,但至今尚存的明代以前的志书屈指可数。《寰宇通志》中转引了大量的宋元志书,为对亡佚志书进行辑佚提供了条件。通过对《寰宇通志》所引志书的辑佚,不仅可以为宋元方志研究提供更多的蓝本,探索宋元方志各自的特点,而且对于重现各地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方志方言文献中的语言现象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归纳整理了清至民国时期陕西、甘肃、宁夏方志文献中所记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并结合李蓝先生《汉语的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一文,进一步讨论这些复数形式的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方志比较研究是认识方志地位、价值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清代皖志与其前后时期的方志比较为例,分析了清代皖志的地位、特点。认为清代皖志是在前代方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沿袭前代方志内容、体例、体裁较多,但也有较大变化,内容更为丰富,体例上逐步完善,并对民国方志编纂影响较大,为民国方志的编修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经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山西旧志整理成果丰硕,一方面大批旧志通过影印、标点、注释等形式得以出版;另一方面与之相关的目录、提要、辑佚等研究也随之展开且成就卓然。近二十年来,随着古籍数字化工程的深入推广,绝大部分山西旧志已实现数字化并被收入各大方志数据库,这为方志文献的保存和利用带来了便利。从方志整理所涉及的编制简目、撰写提要、编制索引、影印点校、辑佚、资料汇编、方志数字化七个方面,对山西旧志的海内外整理及收录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择其要者展开论述,回顾了近百年来山西旧志文献的整理历程。  相似文献   

18.
辽金二朝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但汉文学的创作也呈现出繁盛的面貌。就两朝诗歌的辑录而言,阎凤梧、康金声主编的《全辽金诗》是较为完备的著作。但还有一定数量的辽金诗歌仅保存在碑志文献与方志著作中,并没有收录进《全辽金诗》。为使辽、金诗歌的辑录更加完备,兹对碑志文献与方志著作所保存的溢出《全辽金诗》的26首辽、金诗歌进行补遗。  相似文献   

19.
书院是中国唐宋以来重要的地方教育机构。在处州地区风俗习尚改变和教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书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全文主要是对各时期的多种方志、其他文献和一些碑刻材料进行分析,勾画了处州地区宋元时期的书院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20.
刊行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的《兴化府莆田县志》为后人研究古代莆田县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通过对该志修纂背景、版本及内容、文献价值的考述,揭示其文献价值,以提高对方志文献的保护和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