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Cybex-6000等速仪器分别对136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盂肱关节内、外旋转肌力进行等速向心肌力测试与评价,分析网球运动员优势臂盂肱关节等速向心肌力特征,比较双侧盂肱关节等速向心肌力差异,探索双侧盂肱关节外旋肌力/内旋肌力比值特征,从而完善网球运动员肩部运动生物力学及有关参数,以期能为探讨网球运动员肩关节损伤的生物力学因素、机制,进而为预防网球运动员肩关节损伤以及指导网球运动员肩关节伤后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校游泳运动员专项训练引起的肩关节肌力变化。方法:对参加暑期集训的30名高校游泳运动员(16名女性,14名男性)进行肩关节内旋、外旋等长肌力测试。结果:肩关节内旋(IR)肌力在整个游泳集训过程中显著增长,肩关节外旋(ER)肌力从训练前到训练中期显著增长,而从训练中期到训练后无明显变化,肩关节内旋/外旋肌力(IR/ER)比值也因此增大。建议:游泳训练中为了预防肩部损伤的发生,我们应该注重肩关节外旋肌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转活动度及肌力的特征,为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提供参考。方法:以16名专业羽毛球男子运动员为受试对象,同时以9名普通男子为对照,使用手持式测力计(HHD)测定优势侧及非优势侧肩关节的旋内、旋外肌力;同时,测量其旋转被动活动度。结果:(1)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外被动活动度大于旋内被动活动度。(2)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优势侧旋内、旋外肌力均大于非优势侧,但旋外/旋内比例不存在双侧差异。结论:(1)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转活动度存在双侧差异。(2)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优势侧肩关节旋内、旋外肌力均大于非优势侧。  相似文献   

4.
寻红星 《体育科研》2022,(4):98-104
为了进一步明确国内外水球运动员肩关节损伤现状,为该项目肩关节损伤预防和康复提供理论参考,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在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围绕水球运动员肩关节损伤的发生率、特点、因素、康复方法进行归纳和评述。发现水球运动员肩关节要承受投掷、游泳、对抗带来的负荷,损伤高发;水球运动员肩关节主要的损伤部位为冈上肌肌腱、冈下肌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盂唇的损伤主要是后上部,不同水平的运动员损伤略有不同;对水球运动员肩关节训练负荷、肩胛骨功能、内外旋肌力比、活动度等参数进行监控,采取优化肩关节活动度与肩胛骨功能、强化肌力训练等主动康复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运动员肩关节的运动能力,助其重返赛场。  相似文献   

5.
运用等速测试方法分析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肌力特征,为针对性力量训练和伤病预防提供依据。研究发现:躯干相对峰力矩偏低,屈肌1.7,伸肌2.46。肩关节内外旋拮抗比0.7-0.9,左侧显著高于右侧。膝关节屈伸肌群拮抗比0.5-0.6,内外旋拮抗比0.6-0.8,双侧差异显著。踝关节屈伸肌群拮抗比0.4-0.5,内外旋拮抗比0.5-0.8,双侧差异显著。结果表明: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肩、膝、踝关节双侧差异和拮抗肌群肌力比率均为高损伤风险指征,提示青少年阶段就应当开始加强薄弱肌群的训练,提前降低受伤风险。  相似文献   

6.
刘新宇  张鹏 《体育科研》2017,(1):85-88,94
游泳肩是游泳项目中发生率最高的损伤。主要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度降低、肩关节前侧或前外侧压痛、肩关节不稳等。游泳技术动作异常、训练量大、训练工具的不当使用、肩关节松弛、头前伸姿势等都是引发游泳肩的重要因素。目前研究发现游泳肩会表现出生物力学的改变,包括肩关节内外旋肌肉力量比值异常和肩关节肌肉活动模式异常等。开展功能性训练目前被普遍认为是游泳肩康复的关键部分。本文从游泳肩的定义、病因、症状和诊断以及康复等方面对游泳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游泳肩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 一、游泳运动员常见的损伤及其治疗的方法本文综述有关在竞技游泳项目中运动损伤的文献表明,肩关节疼痛是游泳运动员最常见的骨胳肌损伤。这通常是由于在喙肩弓下重复性撞击而引起同上肌或二头肌腱炎的结果。其保守疗法包括交替游泳技术动作和政变训练计划,进行柔韧性练习和力量训练以及采取局部抗炎性的措施。一般来说,肌肉训练的内容有伸展前肌和加强外回旋肌和肩胛旋肌的力量训练。只是最近才发现的肩关节疼痛的另一种有可能的原因是肩关节的不稳定性,加强肩胛带肌力量的平衡发展则是有效的疗法。游泳运动员另一种常见的疾病就是“蛙泳运动员的膝”,通常包括胫骨侧韧带发炎。改  相似文献   

8.
叶仲荣 《游泳》2001,(5):5-6
游泳运动员肩关节损伤是游泳训练中最常见的一种损伤 ,是游泳运动员的天敌 ,对游泳运动训练和比赛造成很大威胁。我们时常发现有些很有发展前途的优秀游泳运动员 ,由于肩关节损伤而导致不能按计划要求进行训练 ,妨碍运动成绩的提高 ,甚至缩短运动寿命。因此 ,为了搞好医务监督 ,掌握运动员肩关节损伤的规律 ,探索与研究其发病原因和症状 ,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 ,对预防和减少肩关节损伤的发病率 ,提高训练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一、损伤症状与治疗游泳运动员肩部肌肉劳损初期 ,肩部的感觉与平时不同 ,即肌肉的酸痛比平时厉害 ,继续训练后 ,肩部的…  相似文献   

9.
王晓东  陆一帆 《游泳》2004,(5):26-27
肩袖损伤是游泳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最常见损伤,也称“游泳肩”,患者约占游泳运动员总数的40%-80%,其中约15%的运动员正常的训练会受到影响,常表现为肩部疼痛难忍,无力,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导致不能按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影响运动员水平的提高,缩短运动寿命。肩袖损伤也是导致成年人肩痛的最常见的原因。为了加速肩袖损伤的愈合,改善肩关节功能,使运动员保持原有的竞技状态以尽快恢复训练,对肩袖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拮抗肌离心峰力矩/原动肌向心峰力矩"常用于评价过肩运动项目运动员肩关节做旋转运动过程中拮抗肌离心力量与原动肌向心力量的均衡性,是近年来在国外运动医学文献中出现频度较高的一个专业术语。对肩关节做旋转等速测试时拮抗肌离心峰力矩与原动肌向心峰力矩比值的等速测试方法及其在评定肩关节旋转肌群肌力平衡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研究发现,拮抗肌离心峰力矩与原动肌向心峰力矩的比值是对肩关节进行旋转(外旋或内旋)等速测试过程中定量地诊断拮抗肌离心肌力与原动肌向心肌力的均衡性,比外旋肌群与内旋肌群向心峰力矩的比率能更客观地反映肩关节在做旋转运动过程中原动肌与拮抗肌的不同生理收缩状态以及不同收缩形式下肌力的均衡性;虽然国外研究者普遍认为"拮抗肌离心峰力矩/原动肌向心峰力矩"应大于1,但关于该比值的理想区间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锁骨骨折锁骨骨折是人体常见骨折之一,居肩带部骨折首位。近两年锁骨骨折在运动损伤中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一、病因及发病机理锁骨骨折可由直接暴力或传导暴力造成,后者占大多数。直接暴力可使受力部位发生横断或粉碎骨折。骨折向外、上移位,尖锐断端可刺穿皮肤,导致开放骨  相似文献   

12.
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及脱位一、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主要为外伤和变性。投掷运动、棒球和网球运动后常急性发病,多因未做好准备活动而引起。某些工作需肩部反复活动,导致肌腱慢性损伤,发生创伤性炎症。40岁以上的中年人,长期磨损而致退行性变者更易发生。腱鞘充血、水肿、纤维化、增厚,鞘管内粘连,肌腱滑动障碍,甚至不能滑动,产生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胡桂梅 《收藏》2012,(11):117-120
云肩是中国古代妇女佩戴在肩上、围于领间的一种衣饰。其多以绸缎为之,上施彩绣,四周饰以绣边,或缀以彩穗。因其形如云朵状,故名云肩。中国古代的云肩样式多变,纹饰丰富,色彩艳丽,若配以珍珠、响铃等点缀,更是流光溢彩,光艳照人。  相似文献   

14.
基于振动训练的特点和优势,针对肩部周围肌肉,通过各种试验优选原料和配方,研发生产一种能刺激肩部周围肌肉的振荡杆。应用实验表明该振荡杆能满足研发要求,对肩部周围肌肉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在现代五项游泳运动中,运动员的肩关节损伤是非常常见的,研究运动员肩关节损伤的发病原因、症状规律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对降低肩关节损伤的发病率,减小损伤对运动员的危害,提高游泳运动训练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国内大量游泳运动肩关节损伤文献的归纳分析,对肩关节的生理结构、肩关节损伤的症状、肩关节损伤的原因以及肩关节损伤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20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忠平 《福建体育科技》2005,24(1):43-43,50
文章对推拿治疗的20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探讨了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较为快捷有效的方法,优良率达98%。  相似文献   

18.
单手肩上投篮是最基本的投篮技术动作,在基本技术的教学训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在教法上对这一基本投篮技术动作的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the kinematic features of the throwing motion between young baseball player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Forty-four Japanese baseball players aged 6.1 to 12.3 years who regularly played baseball, including pitchers and position players, had their throwing actions analyzed three-dimensionally using high speed videography. Of this sample, 26 players aged above 9 years of age were categorized as the senior group, while the remaining 18 were categorized as the junior group. Senior group throwers had greater height and body mass, and produced a greater ball speed than junior group throwers. The throwing arm movement of senior group thrower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adult skilled players. However, in the junior group throwers, the shoulder horizontal adduction angle was larger during the arm acceleration phase, and the maximum angular velocities of elbow extension and shoulder internal rotation occurred later than in senior group thrower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layers aged above 9 years can acquire a mature throwing arm movement, while players younger than that will use an immature motion. A possible reason why these differences were shown is that the official baseball is relatively heavy for junior group throwers; they would be better advised to use a lighter ball in throw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