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丹 《林区教学》2011,(2):112-113
幼儿教学小学化扰乱了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秩序,从负面影响到学生身心发展,应该予以纠正。造成幼儿教学小学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成人教育不到位,使得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应该学习些什么,应该怎样评价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误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文化知识越多越好;幼儿园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幼儿,故意提高教学标准。所有这些因素,促成了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  相似文献   

2.
朱瑜 《天津教育》2022,(9):168-170
<正>一、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所存在的问题绝大部分是因为家长的观念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方向。幼小衔接的定位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小衔接?这需要向家长作一概念上的渗透,让家长了解到幼小衔接并不代表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课程,这种超纲学习并不能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相反还会造成幼儿厌学的逆反心理。所以,幼儿园幼小衔接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缓解家长的过分焦虑,让家长了解到在政策的指导下,小学已经渐渐与幼儿园紧密靠拢。孩子升入小学不再意味着没完没了的作业和补课,而是在逐渐过渡中给予幼儿成长和适应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正>幼儿家长由于工作忙,白天无暇照看孩子,于是把三至六岁的幼儿送到幼儿园,交给幼儿教师加以照顾。幼儿园在照看幼儿的同时,对幼儿进行性格、行为的培养,带领幼儿初步认识自然和社会。幼儿在幼儿园不仅学到知识,还从小就接触集体生活,身体、智力和心情得到健康发展。幼儿园是幼儿快乐的天地,幼儿在幼儿园中可以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从小学开始压力就很大,家长为了不使孩子输在  相似文献   

4.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孩子即将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和生活,这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考验。我们的“幼小衔接”工作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5.
近日,上海市教委向全市家长发布了一份2006年幼儿园择园专家指南。该“指南”提出“收费贵、孩子毕业后进热门小学的人数多并非判断好幼儿园的标准”等观点。“指南”强调幼儿园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针对许多家长希望孩子学得多且学得早的想法,“指南”明确称:幼儿园太早开始课堂教学会造成幼儿对学习的反感,进而导致学习兴趣的降低。调查显示,有的幼儿提前学会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进小学后因为产生了“我都会了”的心理而不好好学习,反而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事实上,幼儿园教育应区别于小学教育,在内容上不能照搬小学课程,应通过幼儿…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结构问题,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许多幼儿园采取了提前小学化教育。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也关乎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由于许多幼儿园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幼儿园教育提前小学化,导致幼儿的心理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幼儿园没有意识到幼儿园小学化对孩子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吴建华 《家教世界》2022,(30):60-61
<正>幼儿园阶段是孩子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小学入学做好准备的关键阶段。所以帮助家长和幼儿科学地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施小学入学准备教育中,教师需要结合园本课程,将幼小衔接内容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一、身心准备(一)向往入学的情感培养让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是重要的入学准备。“小学校园大揭秘”一直是幼儿园孩子最感兴趣的事。孩子们在参观小学的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仔细寻找,感受小学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从0岁到6岁的幼儿,在经历了哺乳期,家庭看护期,幼儿园生活期后,将达到上学的年龄,步入小学的学习生活,这是幼儿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虽然孩子在幼儿园时已接触到一些知识,但家庭仍应重视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入学前准备教育。一、教育孩子树立信心。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一般来说已习惯集体生活,但一切均由老师照料,而且孩子们大部分时间处于以娱乐活动为主的状态下。进入小学后,情况将发生很大变化。为了使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家长有必要让他(她)在入学前,与较多的孩子一起玩耍,特别是与已是小学生的小朋友多接触,了解小学…  相似文献   

9.
暑假过后,许多孩子要做小学生了,孩子将面临着许多变化:学习生活环境由以家庭、幼儿因为主转变为以小学校园为主;幼儿园活动是以游戏为主,小学教育则是以学习为主,等等。家长应该怎样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引领他们适应这些变化,尽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请家长朋友读读下面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0.
正一、问题的提出自安徽省教育厅2009年下发《关于严禁幼儿园使用幼儿教材等问题的紧急通知》后,淮南市各省市一类幼儿园都能通过诸如"板报宣传;家长宣讲;个别咨询;做好衔接"等四个环节,认真学习文件、落实有关要求、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广大家长还是愿意继续把孩子留在幼儿园学习"的初步成效。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观察",家长们发现这样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在幼儿园没有学过拼音的幼儿到了小学跟不上课程学习,而且还经常被老师批评,导致幼儿自信心下降。这一无声的事实"宣传"促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在幼儿园阶段,孩子必须学习拼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正确对待幼儿早期识字青铜峡市一幼吴岚前几年,幼儿园很重视幼儿的识字教学,家长也以孩子识字的多少来衡量孩子的聪明与否。现在,许多家长又认为过早地教幼儿识字会增加孩子负担,担心幼儿到了小学后学习不认真。怎样正确对待幼儿早期识字呢?下面谈一下我的看法。幼儿...  相似文献   

12.
家长作为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关于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需求是思考当前幼儿园课程适宜性的重要声音。本研究选取郑州市公办幼儿园大班家长和小学一年级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1.4%的幼儿园大班家长担心孩子入学准备不足,96.5%的一年级家长认为孩子存在入学不适应的现象。家长们均提到了学习、生活、社会、身心四个方面,都非常关注学习准备(适应)和生活准备(适应)的不充分。基于家长们关于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需求,本研究建议幼儿园增加集体规则游戏,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发展;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进一步明确幼儿学习的核心素养,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构建课程实施共同体,优化幼小衔接教育。  相似文献   

13.
王利民 《广西教育》2014,(33):128-128
早期阅读是幼儿终身阅读的基础,是幼儿学习的启蒙。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幼儿今后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在农村幼儿园,家长普遍认为学前教育就是让幼儿提前认字和写字。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区,许多家长要求幼儿园教师教识字、写字,导致大部分农村民办幼儿园、小学附设学前班为迎合家长的要求都对学龄前幼儿进行习字教学,结果是许多孩子能流利地背诵儿歌,但是真正的阅读能力却得不到提高,更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4.
上级规定幼儿园不教幼儿学汉语拼音。我们中心幼儿园严格执行这个规定。但是,我们乡里18个村办幼儿班都在教汉语拼音。因为家长要求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习拼音、识字、写字等等,村办班顶不住这种压力。幼儿升小学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育已成为家长﹑幼儿园和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幼儿园大班幼儿的教育更应该值得关注,注重为其进入小学奠定良好基础。大班幼儿书法的教育也应该是教育孩子的重要一面,对培养幼儿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来文集粹     
教师的意见我曾经在两所幼儿园大班的家长中做过一项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您在幼儿入学前最大的忧虑是什么?”结果是48%的家长担心孩子没有学习兴趣和愿望;46%的家长担心孩子不会写拼音、汉字、做算术,上小学跟不上;40%的家长担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交往...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作息时间、教学内容、课堂形式、评价体系等都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幼小衔接问题没有处理好,就很容易让幼儿在进入小学后,由于不适应而产生相应的困难,甚至于影响其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所以,幼小衔接工作被称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必须引起幼儿园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提升,家长和社会对学前幼儿的重视度普遍提升。在多年的幼儿园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在幼儿大班期间,家长对幼儿“学到什么”关注度非常高。幼儿园教育理念的教学范围和小学知识性教育有本质的区别,基于幼升小、“教育起跑线”等教育观点的出现,家长对幼儿园知识性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要求。然而“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也在本质上规定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大框架。很多家长将片面的教育观点和对幼儿的期待放到了幼儿园升小学教育中,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在家庭中没有很好地与教师建立共同体,协助幼儿园教师,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9.
<正>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然而,幼儿衔接的问题困扰着许多家长。一些家长最大的困惑就是:"幼小衔接,我们该做什么?孩子该学什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发现,有部分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让孩子提前学习拼音、学算数、学英语、学写字。由于家长的错误认识,不少孩子减少了游戏时间练书写有的甚至超前学习小学知识,拔苗  相似文献   

20.
上学迟到一直是幼小衔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孩子升小学时间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担忧孩子对将来小学生活的适应问题。由于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早上入校的时间提早很多,家长们担忧孩子上小学会迟到也实属正常。在幼儿园给予孩子“8点~8点40分”这样极其充裕的入园时间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的幼儿无法准时入园,迟到现象频频发生。可见,入小学前就开始增强幼儿准时入园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如何解决幼儿入园晚这一问题呢?为此笔者借助《总是迟到的嘟嘟》这一故事教学活动的展开与推进,从故事延伸到生活,从他人迁移到自己,推动幼儿在一系列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自我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