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加大,资助方式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实现经济资助的同时,高校必须不断丰富资助育人内涵,重点加强学生诚实守信、感恩回报、自立自强、责任使命意志品质培养,不断探索资助育人渠道,建立资助育人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资助政策及制度不断完善,但独立学院资助育人工作仍存在资助队伍薄弱、重物质资助轻心理资助、无法满足部分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需求的问题。分析了独立学院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从加大经费投入,拓宽资助经费来源;完善资助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工作;利用大数据,实现资助精准化;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和精神引领;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六个方面的对策,以提升独立学院专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帮助众多贫困学生成才,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是提高学生资助政策成效的重要举措。加强对高校资助工作育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及体系。文章以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对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不断改进资助工作育人措施,开展资助工作育人功能探索,以期切实提高资助工作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众多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明显的"重物质、轻精神"、"重保障、轻发展"、"重管理、轻服务"等现实问题,从心理辅导的角度出发,探究高校贫困生的有效资助策略,加强人文思考,构建人性化、多元化的立体式资助体系,有利于切实提高资助工作的时效性,充分发挥济困助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5.
对高校贫困生实施发展性资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枫 《教育探索》2013,(1):95-96
目前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以救济性资助为主,主要强调经济上的帮困,存在着重"资助"轻"育人"、重"管理"轻"服务"、重"给予"轻"回报"等问题,资助工作的实效性不高。发展性资助模式坚持"以贫困生为本、为贫困生服务、助贫困生成才"的工作原则,既解决了贫困生的暂时困难,又为贫困生的长远发展负责,真正实现了助困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是落实教育扶贫的主要工作,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的工作重点和难点.通过阐述高校开展精准资助育人工作与精准扶贫政策的内在联系及意义,结合实际分析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构建策...  相似文献   

7.
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新资助政策体系在高校全面施行。对于切实解决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新资助政策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某些监督机制不健全、高校在新资助政策中角色定位模糊、社会参与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力量薄弱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新资助政策体系。完善资助工作机制,明确和强化高校在新资助政策体系中的权责,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建立多渠道的社会资助网络。  相似文献   

8.
于斌  周熙 《教育评论》2022,(1):23-28
资助育人工作对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断发展,资助体系建设不完善、资助队伍配备不健全、学生思想引领不充分等问题逐渐凸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助育人工作的有序开展。以"三全育人"理念构建资助育人体系,能够保障高层次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创新经济资助工作内涵。高校应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等"全员"协同参与的资助育人新格局,形成资助育人工作与学生成长发展"全过程"融合新路径,践行励志教育、诚信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相结合的"全方位"资助育人新理念,以切实促进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阶段,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从保障型资助体系转变为内涵式资助体系。因而如何更好地践行资助育人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课题。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物质资助是前提,精神资助则是关键,从此角度出发,通过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工作目标的分析,探索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的路径,旨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物质与精神的双贫困,促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挖掘资助育人的内涵,促使高校资助体系更加成熟,是资助政策实施和资助工作开展的目的,也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通过剖析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力图找出资助育人的策略和方法,要加强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科学准确地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进一步推进资助体系的科学化设立、加强并完善助后教育体系,以达到资助育人的目的,并促进高校资助工作公平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逐步趋于完善,资助政策在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资助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资助政策在育人方面的功能要进一步优化,更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人发展,使资助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健全,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帮困与育人相结合功效,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认定工作,克服重视物质帮困、忽视精神帮困;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大力推进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加强高校助困人员队伍建设,做好当前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13.
高校在经济资助过程中融入育人元素,可以实现资助育人目的。南京师范大学资助工作以"厚生"校训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经济资助、励志强能与精神培育三位一体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为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完善个人素质提供各种成长发展资源。  相似文献   

14.
资助育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高校资助在教育扶贫、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发展型资助育人关注困难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对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发展型育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下高校困难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策略和措施进行了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15.
新资助政策体系的教育功能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既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反思,结合实证研究结论,提出新资助政策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功能,是一个集经济解困、思想引导、心理援助和能力发展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教育资助体系。现阶段高校教育资助工作的重心是要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机制来充分挖掘现有资助体系的丰富教育内涵,将育人理念贯穿于高校资助工作的各项具体政策之中,提高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最终实现"资助与育人相统一"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仝江红 《考试周刊》2013,(89):154-154
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不仅仅包括经济资助,更应切实关注贫困生的需求与变化,为他们提供最需要的帮助。本文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对高校的贫困生资助现状和需求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资助工作应以人为本.针对不同的受助需求提供不同的资助方式。以增强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资助与育人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认定工作体系,提升资助育人实效性,是关系大学生成长成才和需要高校深入思考、积极应对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深入的调查,了解了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状及薄弱环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高校资助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随着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队伍不断扩大,针对该学生群体的资助育人工作还没有健全的政策和明确的思路,笔者主要从高校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其思想特征情况以及高校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基本思路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万爽 《教书育人》2013,(36):43-45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国家奖学金制度,是党和国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人力资源强国、促进教育公平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形成了包括奖、贷、助、补、减等多种形式的资助措施。一直以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高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因为物质贫困的同时会相应带来许多的精神压力。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1]因此,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也肩负着育人职责,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积极探索资助体系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要注重资助对象的情商培养,以进一步提高资助工作的实效性。情商的内涵及主要功能1情商的内涵情商,英文缩写为EQ,也称为情绪智力或情绪商数(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是与智商IQ相对的一个心理学概念。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教授约翰·梅耶最早提出了"情感智商"这一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探讨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广东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情况和资助现状的调查,以高校助学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为突破点,分析了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不足,从资助的理念出发,提出高校应构建完善的助学育人体系,不断创新资助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在助学工作中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