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犯罪构成是认定行为成立犯罪的唯一标准,而行为成立犯罪的同时,也是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过程。我国耦合式犯罪构成体系存在着价值上忽视对权利的保障,结构上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相脱节等缺陷。因此,有必要在价值上将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社会保护机能与权利保障机能相统一,在结构上将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相整合,形成新型的犯罪构成体系。  相似文献   

2.
李峰 《华章》2009,(22)
我国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四要件.无论是通说犯罪构成要件体系还是传统犯罪构成要件体系,结构存在逻辑矛盾,不符合司法实务中对犯罪的认定.借鉴大陆法系犯罪构成模式,其逻辑思考过程从构成要件该当性到违法性再到有责性,有严密的先后顺序,与实践认定犯罪的过程基本保持一致.可见,对我国犯罪构成要件体系的改造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实质违法性判断是大陆法系犯罪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我国刑法理论认为违法性不是犯罪构成要件,使得我国定罪过程缺乏实质违法性判断。实质违法性要件的缺失不仅导致犯罪构成定罪功能不足,而且缺乏对诉讼实践的指导功能,并与实质的罪刑法定原则相悖。为此,需要将违法性作为要件纳入到犯罪构成体系当中,具体来说就是纳入到犯罪客体要件之中。  相似文献   

4.
罪数个体标准是确定犯罪单复的依据和基础。刑法通说认为"犯罪构成"是确定罪数的唯一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了我国罪数形态体系的内容和构造。通过从形式逻辑和实质内容两个方面对我国罪数形态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后,能够确定罪数个体标准并非现有的犯罪构成,而且犯罪构成由于其天生不足和理论缺陷,也无法成为判定犯罪个数的唯一标准。罪数个体标准的确定,应当以刑法之规定为基础,同时以刑罚适用为目的和导向,在方法上既可以对原有犯罪构成进行深入的全面理解和实质确定,也可以循着法律思维的判断路径进行逐步的分析,关键在于能够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犯罪成立体系的层次性和顺序性只是人的认识角度问题,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同样具有层次性和顺序性。在刑法客观主义视野下,犯罪构成要件排序必须坚持客观判断优于主观判断,因此在我国,犯罪构成要件的排列顺序应当为“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要件——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客体要件”。  相似文献   

6.
严格意义的裁判规范源自近代,这是罪刑法定原则之必然要求.罪刑法定之确立依据,在于树立刑法规范的裁判规范性和限定个罪犯罪构成之内容,由此构造一个犯罪构成的法律模型,用以限制司法裁判行为的任意性.一般意义的犯罪构成是对个罪之犯罪构成的归纳总结,但其基本内容仍源自法定的个罪犯罪构成之内容.对于两可行为在适用犯罪构成时,宜选择非犯罪化处理.  相似文献   

7.
严格意义的裁规范源自近代,这是罪刑法原则之必然要求。罪刑法定之确立依据,在于树立刑法规范的裁判规范性和限定个罪犯罪构成之内容,由此构造一个犯罪构成的法律模型,用以限制司法裁判行为的任意性。一般意义和犯罪构成是对个罪之犯罪构成的归纳总结,但其基本内容仍源自法定的个罪犯罪构成之内容。对于两可行为在适用犯罪构成时,宜选择非犯罪化处理。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化学教材中,对于隔离体系的意义,认识很不相同。特别是对熵增原理判断过程的自发性问题,有的强调隔离体系为前提;有的认为绝热过程和隔离体系都适用;也有的则说只适用于绝热过程,隔离体系的应用只是一个并  相似文献   

9.
空白犯罪的司法适用范围长期以来一直局限于犯罪的客观方面,但在实际司法适用过程中并不局限于此。在四要件体系中,空白罪状可以用于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的确认,并可以有限适用于犯罪主观方面的判断。在三阶层体系中,空白罪状可以用于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的判断,应该重新认识空白罪状的适用范围,充分发挥其在定罪量刑中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严格意义的裁判规范源自近代,这是罪刑法定原则之必然要求。罪刑法定之确立依据,在于树立刑法范围的裁判规范性和限定个罪犯罪构成之内容,由此构造一个犯罪构成的法律模型,用以限制司法裁判行为的任意性,一般意义的犯罪构成是对个罪之犯罪构成的归纳总结,但其基本内容仍源自法定的个罪犯罪之内容,对于两可行为在适用犯罪构成时,宜选择非犯罪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