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詹天佑》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篇幅较长 ,内容丰富 ,若按课文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学习全文 ,很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 ,造成重点不够突出、难点难以突破的情况。我认为 ,本课可通过“紧扣中心词 ,用好过渡句”展开变序教学 ,以达到“长文短讲 ,教活全篇”的目的。二、初读全文 ,拎出中心句课文首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便是文章的中心句 ,“杰出”、“爱国”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词 ,全课的教学必须紧扣住这两个词展开 ,学生若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刻地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则教学才算成功。教学…  相似文献   

2.
曾岚 《云南教育》2007,(11S):26-27
《鲸》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及教材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1.继续培养学生陕速阅读的能力,能抓住自然段中的中心句、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相似文献   

3.
变序法是众多灵活多变的讲读方法中最为基本的一种。所谓变序法就是改变原课文的顺序,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重新确定讲读顺序而组织教学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变序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和表现形式,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变序法教学一般有以下四种形式: 其一,切入式。这就是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段直接切入。让学生首先感知课文的中心,再找出它与课文其他段落的联系。例如教学《伟大的友谊》一课,先指导学生学习“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是课文的重点段。  相似文献   

4.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教学时要凭借语言文字,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事物,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领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中可做以下设计:一、揭示课题1.板书并齐读课题。设问: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指名接读全文,检查字音。2.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弄清层次。)3.这篇课文应该怎样分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二自然段为一段;第三、四自然段为一段;第五、六、七自然段为一段;第八、九自然段为一段。)4.说说课文中还有哪些…  相似文献   

5.
自然段是介于句和篇之间的文章组织单位。“九义”课文教学大纲十分重视自然段的教学,从两方面可以看出。 一、教学要求明确具体 现行大纲在教学总要求的阅读部分,也提到段的教学,指出“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是  相似文献   

6.
《只有一个地球》(五年制第九册)是一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有关环保的说明文。教学本文可采用变序教学法 ,抓住重点段辐射全文 ,让学生在课中理解 ,读中感悟。具体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一、遵循学路 ,整体感知1 揭题后 ,让学生说说从“只有一个地球”这个课题中你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2 教师整理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解决问题。3 学生交流自学收获。4 学生再读全文 ,找出直接点明课题的段落。二、变序教学 ,提纲辐射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找出段中语句填空 :因为(1)这个地…  相似文献   

7.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5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1~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 ,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二)教学要求1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2 读懂课文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有关爬山虎的特点写清楚的。3 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4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三)教学重点1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2 …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及设计思路1.《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后第二题是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人物情感的纽带,所以我决定抓住重点句“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为切入口,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体会课文既写了地球“可爱”的一面,又写了它“易破碎”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五年制第九册看图学文《长城》是小学阶段一篇较高层次的观察描写课文。对要观察的景物,既要引导学生学习概貌观察,又要学习局部构造观察,还要展开丰富的联想。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抓住相应的两幅图画进行观察,抓住各段中的重点词句学文。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过程: 一、指导观察图画1,学习第一自然段。首先应让学生明白这幅图的观察点是在远处或高处,是概貌观察。观察时可进行图文对照。这一段,第一句是重点句,用“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一比喻句,来写出长城气  相似文献   

10.
为了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作者不按事物发展的自然过程叙述,而是采用倒叙、补叙、插叙等方法展开情节。这类记叙文,我们权且统称为“变序文章”。“变序文章”是作者巧妙构思的结晶,值得学习;“变序课文”的教学自然值得研究。 如何教学“变序课文”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条较成功的经验,这就是:引导学生把“变序课文”的内容还原为事物发展的自然过程去感知,组织教学过程。如《琥珀》,课  相似文献   

11.
《鲸》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及教材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1.继续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能抓住自然段中  相似文献   

12.
《跳水》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组教材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事物的联系”。进行《跳水》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句、段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人...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说明:这篇课文是一首儿歌,由结构相似的两部分组成。通过两句话写出了小蜻蜓和大飞机飞行时的姿态。文字简短,内容浅显,读来琅琅上口,为孩子们所喜爱。这篇课文安排在“读句于学字词”单元里。这类课文的教学,仍应以学习字词为主要目标,课文是学习字词的语言材料,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字词的理解。本课的教学要求是: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飞机不但能像蜻蜓那样  相似文献   

14.
〔教例〕  教学目标 :   1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 通过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学 ,懂得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初步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 学会“涛”、“却”、“否”、“私”等字 ;理解“依然”、“是否”、“窃窃私语”等词语。   4 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 :  指导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的特点。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 ,启发谈话 ,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学课文。   (1 )读准…  相似文献   

15.
《圆明园的毁灭》讲述的是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遭受强盗们肆意践踏而惨遭的毁灭。文章通过对圆明园宏伟壮观和园中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的描述 ,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灿烂文化的了解和向往 ;又通过入侵者的野蛮行径致使圆明园毁灭 ,唤起学生对强盗们的仇恨。文章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 ,爱与恨交织。一、变序学文 ,突现重点训练 ,激发自豪感在组织教学时 ,我变序学文 ,避开课题 ,避开第一自然段(写不可估量的损失) ,避开第五自然段(写遭兽行而毁灭) ,先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并将这三个自然段从课文中单独提出来学习。设计了以下几…  相似文献   

16.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讲读课文 ,我们可按如下程序进行教学 :1 抓住课题 ,启发质疑。让学生读课题 ,想一想 ,提出问题。教师诱导 :你想知道课文写什么吗 ?请学生围绕课题自己提出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理解课文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创造精神。2 抠住指导阅读的切入点 ,设疑点拨。教师可启发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中心句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围绕“可爱”、“破碎”作为导读的切入点 ,诱导学生思考提出疑问 :地球太可爱了 ,课文是怎样写的 ?地球太容易破…  相似文献   

17.
抓好分段的起步训练龙城镇祖庄小学张凤英五年制教材第五册《李时珍》一课后面的作业中,开始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这标志着在前九组教材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段内部句与句、句与段联系的基础上,向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过渡。这是三年级段的训练的第二...  相似文献   

18.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只有一个地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课文通过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篇幅短小,层次清楚。教学本文,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会质疑,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一、实例导入,引疑激趣 新授课前,我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设置情境,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究竟是怎样的”引疑,促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并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步骤如下: 师:同学们。最近咱们从电视、报纸等许多媒体上多次听到、看到这样一个词──…  相似文献   

20.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