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中,有几类常见的取舍句式,它们在语义的表达上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与取舍句的预设有直接的关系。详细分析了这几类取舍句式的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从中得出:除与预设直接相关外,取舍句式在表达上的差异还与取舍者的主观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比较“与其A,不如B”句式和“宁可A,也(不)B”句式的预设情况,可归纳出这两个句式的语义特征:二者都有强烈的针对性,但“宁可”句重在对B的否定,“与其”句重在对AB的优劣比较。因此作为选择复句的小类,“宁可”句应归为否定选择句,“与其”句应归为比较选择句。  相似文献   

3.
“比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汉语中表示比较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表达方式具有不同的功能,我们选择三种典型的比较句式:“形容词+于”句、“比”字句、“和……一样”句,考察它们在科技语体中使用情况,以说明几种比较句式的功能特点。为了更能够说明比较句的使用特点,我们还将对比文艺语体中比较句的分布来说明。前两种句式属于差比范畴,后一种是平比范畴。  相似文献   

4.
编“句典”活动分三个板块:1.收集提炼不同句式。2.对每一种句式特点进行解释,并举一个教材中的例子,还要注明出处。3.按音序表将各种句式排序,编成“句典”。首先,师生共同收集不同的句式类型。(1)从句子类型角度,有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4种。(2)从修辞角度,有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设问句、反问句、对偶句、夸张句、比兴句、双关句、反问排比句、比喻排比句、反复句等16种。(3)从复句角度,有因果句、假设句、转折句、并列句、选择句、递进句、条件句等9种。(4)从写法角度,有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通感句、移情句、象征句…  相似文献   

5.
“被”“把”同现句是现代汉语中很值得注意的一种语法现象。从“被”“把”在句中的位置、主语和“把”后成分的关系、主语和“被”后成分的生命度语义特征等方面,可以把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这种同现句和其他句式的转换度来看,可以发现诸多句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施受关系来看,它是一种很有特点的“被”字句;从历时视角观察,它是汉语的一种传统句式  相似文献   

6.
谈表比较的“连”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力从句式、句义两个角度考察汉语“连”字句表比较的用法。从句式看,有隐性单句句式A、显性单句句式B1、复句句式B2,三者肯定、否定形式的转换以比较项X、Y的关系为基础,实质上与A式的预设息息相关。从句义看,“连”字句表比较有确实、虚化之分,这两类的差别皆可从形式上验证。  相似文献   

7.
《太原大学学报》2008,9(1):53-53
王天佑先生的新作《汉语取舍范畴的认知研究》于2007年10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背景,集中讨论了汉语中取舍行为的表达问题,并最终在汉语中确立了一个全新的范畴——取舍范畴。该书不仅对公认的几类取舍句式(与其A,不如B;宁可A,也不B和宁可A,也要B等)进行了探讨,而且讨论了副词“非得”、“死活”和“偏偏”等与取舍句的关系问题,并认为副词“非得”、“死活”和“偏偏”等也可引导取舍句。该书从语义功能、语用功能、语用情况、舍弃项的隐含、焦点、口气、预设和转折性词语的添加等角度对汉语中的取舍句式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其隐藏在背后的深层认知原因。该书对汉语取舍句式作了新的分类,对“宁可A,也要B”句式作了新的分析,对取舍范畴与结果范畴、推断范畴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8.
汉语主题句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句式,又是汉语一种常用的句式。有关的研究不下百篇,多论及该句式的结构特殊性与语义及语用的特殊性,对于汉语主题句是什么,已有较全面的讨论。然而,对于为什么汉语产生主题句,以及为什么主题句在汉语中成为一种常用句式,却研究甚微。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种新的切入方式和视角主要在发掘和解释语言现象背后的动因。针对汉语主题句的这个问题,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对汉语主题句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找出其基本认知结构,从而达到对主题句及其与汉语语序的关系进行全面及系统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对汉英主要语序的区分及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被、受、挨”句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10.
钱瑜 《现代语文》2009,(11):48-50
汉语短语“不要说”能表达三种意义,本文着重分析其作为话题标记时和其他关联词语搭配,构成递进复句的情况。“不要说”句式有三种形式,语义上又可下分为极指递进、假设递进、让步递进、限制递进、强调递进等小类。“不要说”作为话题标记,旨在通过对比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断定,这种对比义是整个句式赋予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有所”句式往往包含着一种模糊的数量意义,表示一种不定性的动量,有“一点儿”、“一些”之类的附加意义,能进入这种句式的动词在意义上具有抽象性与可变性。“有所”句与“无所”句存在着意义上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对比焦点标记形式为“是”和准分裂句式。英语为分裂句式和准分裂句式。汉语“是”标记对比焦点属于正常配位 ,具有模糊性、分化性 ,英语分裂句标记对比焦点属于超常配位 ,具有明确性、统一性 ;汉语准分裂句与英语准分裂句在标记对比焦点时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类句子出现频率较高.尤其在对自然现象的表述方面.如:“下雨了”、“刮风了。”等等.笔者暂切把这一类句式定为“VN 了”句式,即:动词+名词+“了”。从语法上讲属动宾式短句。同样,另一类句式也常予应用:“雨停了。”、“太阳落了。”等等。笔者暂且把这一类句子定为“NV 了”句试,即:名词+动词+“了”。笔者将两种句式加以比较,从中发现.有些句  相似文献   

14.
是字句是现代汉语六种特殊句式(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是字句、存现句)之一,也是病句考查中常见的一种句式类型。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有关是字句的病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搭配不当、结  相似文献   

15.
考点导航“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武”这个考点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不同”的所在,一是“不同”的具体内容。前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某些句武使用的特定词语不同,如判断句、被动句等;其二,某些句式句子成分的顺序不同,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或有所省略,如主语省略句,谓语省略句等。后者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等。高考要求考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是要求考生有根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常把主语和谓语属于主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做主动句 ,而把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做被动句。被动句在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句式 ,在现代汉语中 ,被动句通常是用一个特殊的、表被动意义的介词“被”来表示 ,一般容易掌握。而在古汉语中 ,表示被动的句式种类很多  相似文献   

17.
汉语兼语式与英语复合宾语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兼语式与英语复合宾语句进行了比较:两种句式中的动词;汉语兼语式中的兼语与英语复合宾语句中的宾语;汉语中兼语的谓语与英语中宾语的补语。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常把主语和谓语属于主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做主动句,而把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做被动句。被动句在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句式,在现代汉语中,被动句通常是用一个特殊的、表被动意义的介词“被”来表示,一般容易掌握。而在古汉语中,表示被动的句式种类很多,不细心琢磨很容易弄错。现就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几种被动句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汉语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语法结构,它既具有连动句式的特点(谓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短语连接而成),又具有兼语句式的特点(其谓语部分由一个动宾短语套接一个主谓短语而成).这种句式实际上是连动句和兼语句的合用,笔者姑且把它称为“连动兼语句”.例如:  相似文献   

20.
“吃”字被动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吃”字句是一种以“吃”字来表被动义的被动句。它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消亡于清代,是汉语史上特定阶段的特殊句式。考察其发展过程及语法化机制,对于汉语被动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