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积贮”析     
高中语文第三册所选的贾谊《论积贮疏》一文,编者在题注中点明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劝文帝重视农业,提倡积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及其他一些选本、注家也多持此说。更有甚者是把“积贮”译为“贮备粮食”。我认为这些都失之偏颇。《论积贮疏》选自《汉书·食货志》,《食货志》有这样一段说明:“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  相似文献   

2.
(一)“食货志”名称的由来及其编撰体裁“食贷志”之名,始自《汉书》。但“食货”这一名词,却是从《书经·周书·洪范》篇中而来。《汉书·食货志》云:“《洪范》八政:一日食,二日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简言之,“食”指的是生产范围内的事情,“货”则属于流通范围里的事情。在二十五史中,关于中国古代“食”与“货”的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但在二十  相似文献   

3.
《食货志十五种综合引得》,洪业等编,1938年3月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出版,1960年中华书局重印。所谓食货志,是旧中国史书中专叙经济史的篇目,最早称平准书,见于《史记》。因为它着重说明货币制度的变动以及控制商品流通和物价的均输、平准等政策,故谓平准书。自《汉书》以后,改称食货志。“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尚书·洪范》。由于“食货”比“平准”更为达意,故为以后各部史书所采用。食货志大致包括田制、户口、赋税、仓库、漕运、盐法、杂税、钱法、矿冶、  相似文献   

4.
《汉书·食货志》是班固《汉书》的十志之一,分上下两卷.上卷言“食”,下卷言“货”.上卷比较系统地记叙了从远古、先秦到王莽改制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土地制度、田赋征收和著名政治家的经济思想、举措等,下卷叙述了自先秦至西汉时期货币演变的过程,是研究西汉时期经济极为宝贵的资料.《食货志》对西汉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考察,以“理民之道,地著为本”对西汉所施行的财政经济措施及其得失作了探讨,具有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  相似文献   

5.
民间谚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创作并口传的、反映人民日常生活、斗争经验、聪明才智的定型化的语言艺术结晶。科学和哲理是它的灵魂,丰富的诗意是它的翅膀,二者的巧妙结合使它跨越时间、空间到处飞翔。对于民间谚语的基本特征,从古到今,有诸多论述。《尚书·无逸》说:“俚语曰谚”。《礼记·大学》释:“谚,俗语也”。注意到了谚语的通俗性特点。《说文解字》曰:“谚,传言也,从言,彦声”。《说文解字注》:“谚,无非前代故训”。认为谚语是前代人留下的具有教训意义的话。杜文澜《古谣谚》引《说文长笺》说:“传言者,一时民风土著议论也,故从彦言;若鄙俚淫僻  相似文献   

6.
《尚书》是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一部政治公文汇编,其中有一篇《洪范》有别于其他所有的篇目,是一部标准的法典。孔传曰:"洪,大。范,法也。言天地之大法。"又曰:"箕子作之。""天地之大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现代国家的行政大法通称"宪法"。《洪范》内容是一部标准的国家宪法,行文分为序言、纲目、条文三个层次。序言交待《洪范》产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作者。纲目和序言规范国家行政大纲,闪射民主性的光芒,产生于中国古代,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奇迹。西周建国,周人用革命手段夺取全国政权,急需一部法典来安定社会,组建国家,《洪范》产生于周初这一时代大背景顺理成章。《洪范》后来成为儒家经典,受到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的重视,也是经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但是儒化后的《洪范》,没有发扬它的民主性精华,而是层累上层层迷雾,走向民主性的反面,成为与天人感应神学结合的专制集权理论。本文解读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7.
诗骚短札     
有女如云《诗经·郑风·出其东门》:“有女如云”,《传》曰:“如云,言众多也。”《齐风·敝笱》:“齐子归止,其从如云”,《传》曰:“如云,言盛也。”《鄘风·君子偕老》:“鬓发如云”,《传》曰:“如云,言美长也。”《大雅·韩奕》:“诸娣从之,祁祁如云”,《传》曰:“言众多也。”《诗》中以“云”喻女者凡此四则,自毛氏而降,至郑《笺》,至《集传》,至清代诸大家,对如云的解释都是如此。而诗人何以以“云”喻女,则不得而知。我以为,用“云”描写女性,当根植于中国人对女性审美之着眼点。中国人同西方人对女性审美着眼点之不同,首先在于中国人看重的是美人的光彩,尤其是面部的光泽,西方人看重的则是形体之曲线。这一点,从古人对女性描写的一些词语可以  相似文献   

8.
三十一 夏孩 临猗县方言称小儿为“夏孩”,读xǐahéi。但“孩”读héi如“开”读kēi音,系ai韵音变所致,毋庸赘释。“夏”之训小,则须略作解释。按“夏”之本义训大,如“夏屋”即“大屋”。《诗经·秦风·权舆》:“于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毛《传》曰:“夏,大也。”孔颖达《疏》引王肃曰:“屋则立之于先君,食则受之于今君,故居大屋而食无余。”《楚辞·大招》:“夏屋广大”。夏屋亦即大屋。又如  相似文献   

9.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5题。桐叶封弟辩柳宗元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相似文献   

10.
§O 问题的提出“日有食之”是《左传》经文和传文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主谓短语。如:(1)三年春,王二月己已,日有食之。(隐3经)(2)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庄18经)(3)冬,十月朔,日有食之。(桓17)(4)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昭17)对于“日有食之”中的“有”,人们有不同的解释,常见的有三种。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段  相似文献   

11.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但它又不单纯是一种符号,因为文字所记录的语言在本质上是一个民族的意义系统和价值系统。也就是说,语言是与一定民族的文化系统紧密相联系的。因而,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一般也包含了一定的文化意义。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也具有这样的性质。我们试以“青”字为例,对其文化意义加以阐释。“青”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形体与小篆结构相同。《说文》曰:“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必然。”段玉裁注:“俗言信若丹青,谓其相生之理有必然也。援此以说从生、丹之意。”许慎将“青”字形体分为“生、丹”二部甚确,然而其解释的理据为五行相生之说,显然不当。段注又从而论述,亦属牵强。“五行”之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然《洪范》  相似文献   

1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覬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會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謀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飽,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子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学也已。”  相似文献   

13.
古代汉语动词和名词之间加一“于”或“於”字,介绍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涉及的对象,或表示比较、被动,等等,一般能用现代汉语对择,容易理解。有些句子则令人困惑。例如: ①先民有言,询于当荛。 (诗经·大雅·板) ②王访于箕子, (尚书·洪范) ③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是于丹的大热之年。同时大热的一部书是《论语》。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四季轮转,万物滋生。苍天还需要说话吗?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你们知道"五福临门"这个成语的来历吗?"五福"又指哪五福呢?"五福"这个词,原出于《尚书》的《洪范》。"五福"不是指五种具体的东西,而是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尚书》上所记载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相似文献   

16.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读楚辞时,篇末常会出现“乱曰”一词,看注解.是“终篇的结语、乐歌的卒章”之意。显然,这里的“乱”不是常见的“混乱、烦乱”之意,那么,它又该作何解释呢? 我们说,此处的“乱”是“治”的意思。即一篇或一章终结时。稍作整理。这样,注解就不难理解了。“乱”作“治”的例证在古文中不难找到。如“兹予有乱政”(《尚书·盘庚》)孔安国传:乱,治也。此我有治政之臣。又如:“乱而敝,托而毅也”(《尚书·皋陶谟》)马融注:乱,理也,亦治也。《尔雅》、《说文》、《广雅》都有这样的例子。这些解释都是从“乱”的本义出发,是  相似文献   

17.
《诗经·周颂·时迈》曰:“薄言震之,莫不震叠。”传曰:“震.动。叠.惧”《后汉书·李固传》引作“薄言振之,莫不震叠”,李贤注引韩诗说回:“振,奋也。莫.无也。震,动也。叠,应也”;郑笺日:“薄,犹‘甫’也;甫,始也。”今案其说率皆迂曲牵强,不当诗义。此二句蒙上文“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为言.下启“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其义当指昊天“右序”有周,有周遂有天下,而得以巡狩四方也。“震”、“振”同音相通,当训震恐。《尔雅·释诂》曰:“震,惧也。”“叠”当读“慑”。上古慑读照母盍部,叠读定母盍部,限定…  相似文献   

18.
《论语·乡党篇》:“寝不尸,居不容”。《经典释文》曰:“居不客,苦百反,本或作容,羊凶反,唐石经亦作客”。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据此将“容”改为“客”。余案:此句“容”为“颂”的假借字。《说文》:“颂,貌也”,“容,盛也”。《汉书·儒林传》:“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而鲁徐生善为领”,颜师古注曰:“颂读与容同”。《史记·儒林传》作“容”。《汉书》用本字,《史记》用假借字。《论语》在记述朝聘祭祀时,都言容仪之盛,而在记述平常家居时,则说“申申如也”(安祥舒适貌),“夭夭如也”(体貌  相似文献   

19.
说贪     
何谓“贪”?据《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欲物也”。而王逸注《离骚》则曰:“爱财曰贪,爱食曰婪。”王注并非独出心裁,也是有所本的,因为那《史记·伯夷传》上写得明白:“贪夫徇财。”不管“欲物”也好,“爱财”也好,凡和“贪”字沾边的都不那么光彩,早在《诗经》中就发出了“贪人败类”的诅咒!其他诸如好酒贪杯、贪天之功、贪生怕死、贪得无厌之徒,也无不是被鞭笞的对象。纵观历史,凡贪者结局都不那么美妙。谓予不信,不妨信手拈来一二。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冯道传(节录) 冯道。于后唐、后晋任宰相。栋梁之材也。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是好宰相。”俄拜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白道始也。未几,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