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电视新闻是封闭半封闭式的,现代电视新闻则是完全开放式的;传统电视新闻基本是灌输型,现代电视新闻是观众参与型;传统新闻过多地强调地域性,现代电视新闻更具有广域性;传统电视新闻容易走向趋同化,而现代电视新闻则倡导个性化、多样化;传统电视新闻看重“事”,现代电视新闻更看重“人”,人文色彩更浓;传统电视新闻注重内容美,而现代电视新闻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那么,现代电视新闻有哪些主要特征呢?一、传播对象的不同微波电视时代,各家电视台的节目各自为政,各占各的地盘,省台的节目省内看,市台的节目市内看…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信息社会,新闻已经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新闻是什么?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变动了的或变动着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新闻通过不同的载体(媒介)传播,最终被我们(受众)所接受。电视是一种信息载体。每天我们打开电视机,大多数人观看的是电视新闻,电视新闻就是凭借电视媒介传播的新闻。而在这些电视新闻节目当中,"电视消息新闻"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3.
袁权 《视听》2016,(12):146-147
随着我国传媒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如何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下立于不败之地是当前电视新闻界的一个重要话题。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想更好地迎合受众的需求,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就必须要强化节目的编导意识,进而促进电视专题节目影响力的提升,吸引更多的受众,提升节目的收视率。本文主要围绕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就其编导意识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变化日新月异,电视新闻节目的节奏也在这些年中明显加快,在画面剪辑、配音、在线包装效果以及新闻内容编排上越来越注重节奏效果的变化与节奏感的营造.如何让电视新闻节目更具节奏感,如何让电视新闻节目在与网络新闻、手机新闻等新媒体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受众,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使得关于电视新闻节目节奏的探讨具有了更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电视在现代化传播媒介中的位置举足轻重,新闻编辑创新是基于电视新闻节目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目前,电视文化已经进入买方市场阶段,受众需求有了较大的改变,成为电视新闻编辑者以及各个电视台竞相追逐的焦点。基于此,主要围绕受众需求相关阐述和基于受众需求提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探讨,希望对于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有所帮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报道。同其他声画艺术形式一样,一个好的电视新闻节目也应该是鲜活的、灵动的。一条条新闻之间的编排、组接,就仿佛一段优美的乐曲,跌宕起伏、张弛有度,使观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有美的享受。这就需要在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中把握节奏。一、电视新闻节目的节奏形式节奏一词来源于音乐术语。音乐艺术的节奏,体现为一定长短、强弱的音符交替出现,使音乐运动有了轻重缓急的变化,使之感染听众。而作为电视艺术主要节  相似文献   

7.
陈兵 《记者摇篮》2009,(7):70-70
电视受众收看电视新闻大都是在工作之余,有时是在全神贯注地收看,有时却是一边做别的事情一边收看电视。收看电视新闻的心理状态不是“一心一意”,而是“一心二意”,这种状态被学者称为受众媒体接触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8.
李潮 《记者摇篮》2006,(7):57-57
《联播》类电视新闻栏目因为内容重大、信息权威、领导重视、百姓关心而成为各级电视媒体的侧重点。简单的将记者的报道制成大拼盘,或是编写编前编后话,甚至简单的将新闻制作成版块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观看高质量新闻节目的需要。要达到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的有用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的目的,《联播》类电视新闻编辑必需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必须牢牢把握节目的“节奏”。通常在每次新闻节目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然后按照每条新闻的价值大小依次排序,这一想法固然合理,但如果“新闻节目表…  相似文献   

9.
赵雅文 《记者摇篮》2005,(10):16-18
有人说,女人看电视新闻节目时一看便睡着。看电视娱乐节目时睡着了还在看。这虽然是个玩笑.但这种现象的确是事实。有人对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的男性和女性收视情况做过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女性对新闻节目的兴趣远远低于男性,女性的兴趣更多地在于家居、美食和电视购物等节目。我们现在正面临着这样一种现实,即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受众基本上处于一种严重的缺位状态。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作品反映着客观世界的变化,同时,也渗透着作者对生活、时尚以及对社会的独特理解和对电视新闻美的体验。然而,电视受众对电视作品的收看、理解与评价,会有较大差异。这是受众在收看电视时经常发生的现象,是一种正常的审美结果。受众对电视频道的选择取决于受众对电视新闻审美价值的评估。电视新闻画面与审美的关系近些年,建立在现代高科技装备基础之上的电视艺术已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成为亿万受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行为和思维方式,可谓稳坐荧屏前,一览世界小。这种广泛而深刻的传播效应在于现代科学技术极…  相似文献   

11.
节奏是天地间万事万物自身固有的内在韵律,是事物运动疾徐轻重多寡的变化频率。电视新闻节目的节奏就是指节目的内在韵律,包括节目整体以及其中每一个段落、每一条新闻,如何处理,如何安排,如何衔接。 现代社会呈加速度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甚至休闲的节奏也越来越快。电视新闻的节奏必须与之相协调,编排节奏成为电视新闻制作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需要电视新闻从业者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媒体与受众的互动 很长一段时间里,电视新闻由于沿袭了固有的宣传模式,一直用居高临下的灌输式方式进行宣传.这种"我说你听,我播你看"的单向性传播轨迹,使已经尝过网络媒体甜头的受众感到了不习惯,甚至反感.据于此,电视媒体开始探索节目的互动性,特别是在娱乐、服务等类型节目中,尝试让受众直接参与,实现双向交流和互动.这一创新让观众有了从被动到主动的全新感受,电视节目的收视也再现新高.其后,电视新闻节目也开始尝试强化"互动性"这个功能,通过访谈、评介,甚至现场评说等途径,最大限度地把来自第一线受众的意愿带进新闻,从而使新闻的贴近性和可看性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媒体中流砥柱的今天.面对新兴的网络媒体、虎视眈眈的境外卫星媒体对境内电视媒体产生的巨大冲击.电视新闻节目如何“亮”起来.是电视媒体巩固阵地,争取更多受众无法回避的课题。在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基础上.电视新闻节目要强化“电视特征”.追求电视新闻节目电视化的完美表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化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关于其无线性设备的出现,必须对电视画面的特技处理和普通的简介之间实现无缝隙连接。除此之外,随着电子科技的种类越来越多,我们对待电视的编辑效果也越发奇妙,其中制作效果必须能够达到想象中的要求,本文主要结合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作用,探讨网络化发展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有效应用,从而推动电视新闻节目更具可看性,吸引更多受众。  相似文献   

15.
一、媒体与受众的互动   很长一段时间里,电视新闻由于沿袭了固有的宣传模式,一直用居高临下的灌输式方式进行宣传.这种“我说你听,我播你看“的单向性传播轨迹,使已经尝过网络媒体甜头的受众感到了不习惯,甚至反感.据于此,电视媒体开始探索节目的互动性,特别是在娱乐、服务等类型节目中,尝试让受众直接参与,实现双向交流和互动.这一创新让观众有了从被动到主动的全新感受,电视节目的收视也再现新高.其后,电视新闻节目也开始尝试强化“互动性“这个功能,通过访谈、评介,甚至现场评说等途径,最大限度地把来自第一线受众的意愿带进新闻,从而使新闻的贴近性和可看性大为增强.   ……  相似文献   

16.
一、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很长一段时间里,电视新闻由于沿袭了固有的宣传模式,一直用居高临下的灌输式方式进行宣传。这种“我说你听,我播你看”的单向性传播轨迹,使已经尝过网络媒体甜头的受众感到了不习惯,甚至反感。据于此,电视媒体开始探索节目的互动性,特别是在娱乐、服务等类型节目中,尝试让受众直接参与,实现双向交流和互动。这一创新让观众有了从被动列主动的全新感受,电视节目的收视也再现新高。其后,电视新闻节目也开始尝试强化“互动性”这个功能,通过访谈、评介,甚至  相似文献   

17.
自90年代中期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为代表的一系列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一些大城市电视台打响以来,电视新闻评论已经成为我国各电视台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在电视中做评论节目,有其不利的因素,比如:电视声像信号稍纵即逝、过目不留过耳不留,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受到限制,观众收看电视多为无意注意等。但电视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电视直观形象,传播的信息说服力强,易于为观众所接受;电视现场感强,可信度高;电视信』豆是一种立体信息,提供了运用多种感观符号,以加深受众印象的可能。如何规避不利的因素,借重自身的优势,把电视新…  相似文献   

18.
电视受众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人群,他们不仅收看电视的时段有差异,对节目的需求也有差异。一个品牌栏目,应该有它独特的识别系统,让受众能从内在的节奏、  相似文献   

19.
新媒介的产生使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媒介的背景下对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模式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创新,在提高电视媒体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同时,维持并扩展生存空间,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为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满足受众不断增加的需求,可通过应用新媒介搭建思想和意见交流的网络平台,从而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时效性传播。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技术的飞跃,使电视新闻传播节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对从事电视新闻的传播者提出了挑战。首先。电视新闻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使电视观众能更直观地认知新闻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电视新闻已经不再停留在过去以单纯口播,或者口播加新闻图像这种单一的表达方式了,现场报道、电话连线等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地丰富、充实着电视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