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在《怎样恢复农业生产》中指出"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本文简述了"猫论"的内涵,在分析了生产力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猫论"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指出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不是好政策,生产力不发展就不能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可以说"猫论"是邓小平关于发展生产力标准问题的最初表述.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猫论”的出处及原意“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是邓小平在30年前使用过的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随着历史的发展,它逐渐蜚声中外,并被人们概括为“猫论”。国内外已出版的研究邓小平思想的论著,在引用邓小平这句名言时,有叫“黄猫黑猫”的,也有...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是邓小平的“猫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所共同折射出的两大标准。因而“猫论”与“社会主义本质论”这两大论断就在回答主题的同一性、思想发展轨迹的承继性、思维方式的辩证统一性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层次性,即“四性”上有着深刻的逻辑关系。正是“猫论”的提出及同一时期邓小平对毛泽东错误思想的批判与纠正,为邓小平理论的起源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养分。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是邓小平的“猫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所共同折射出的两大标准。因而“猫论”与“社会主义本质论”这两大论断就在回答主题的同一性、思想发展轨迹的承继性、思维方式的辩证统一性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层次性 ,即“四性”上有着深刻的逻辑关系。正是“猫论”的提出及同一时期邓小平对毛泽东错误思想的批判与纠正 ,为邓小平理论的起源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养分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其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破除陈规,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猫论”、“摸论”是其特色思维中比较生动形象的概括,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和极富个性的思维方式。一、邓小平“猫论”、“摸论”的孕育与提出1.“猫论”。“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是邓小平的一句名言,这反映了邓小平治国安邦谋略的一个重要观点。早在1962年,邓小平在中央书记…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初探陈昭锋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一次汇报时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这里用了笔者的观点,参看《复印报刊资料,毛泽东思想》1993年5月《应确立一个新范畴:邓小平理论》)现在已是浩荡东风,吹拂着生机勃勃的中国大地,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迅猛发展。但是,最初作为“东风第一枝”撞击中国人民心田,打破万马齐暗局面的,却是大家熟知的“猫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此后,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又以“摸论”为我们指出了前进的路子,前进的办法——摸着石头过河.1989年,那次众所周知的事件之后,改革出现徘徊,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又一次号召我们“大胆地闯”1“改…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十分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早在1950年5月,邓小平就指出:“一切都要引导到发展生产力.共产党就是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否则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当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邓小平就认为,全党的工作重心应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针对当时“左”的错误思想和在经济上搞“一大二公”的弊端,邓小平指出必须要以生产力标准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他说:“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他在1962年的《怎样恢复农业生产》一文中,借用刘伯承同志经常讲的“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观点,用以指导当时农业生产的恢复.实践证明,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对于当时我国农村发展生产力,恢复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章在揭示邓小平“科技第一生产力”论断之精髓基础上,结合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具体探讨了邓小平“科技第一生产力”论对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是在总结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和对国情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坚持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分开,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进行深入具体地研究,找到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即改革;强调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进行全面改革,通过改革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转化为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深化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以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找准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科学地解答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找到了发展生产力最具时代意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李国俊,解恩泽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学说和科学技术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科学技术在世界生产力发展中所占有特殊地位的明确肯定,而且也是对我国40多年来社会...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1992年春视察南方时,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总结性的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对于我们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大胆地加快改革开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发…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指出了生产力结构要素重点的转移,也引起了关于现代生产力要素内涵的延伸及争论,但关键是要科学地把握其要素内涵的合理延伸,既不能局限于传统认识的水平上,又不能无限制地将其泛化。科学地把握这一,点,对于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与当代中华民族的两大理论思维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形态正在形成和迅速发展,在西方将其概括为“知识经济”之前,邓小平提出并形成了“第一生产力”理论。江泽民在落实“第一生产力”理论、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邓小平“第一生产力”理论是较之“知识经济”更深刻更科学的理论概括,江泽民创新理论既是对邓小平“第一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知识经济”合理内核的批判吸收。二同为当代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两大理论思维创新,是我国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5.
试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任玲,石锦平,田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生产力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谈到生产力的构成时。深刻地指出:“生产力也应包括科学技术。”在他一生的理论研究中,自始自终十分注重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本质上的发展,其社会主义观主要表现在"猫论""摸论"和"富论"思想。"不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猫论"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的功能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摸着石头过河"的"摸论"思想体现了其社会主义观的现实主义特点;而"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富论"思想综合体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功能至上和现实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实践第一的观点和方法像一根红线贯穿在邓小平理论之中,是邓小平观察、分析和解决同题的一个基本方法。“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论和“摸着石头过河”论,生动地体现了这一观点和方法。我们应该把“猫论”和“摸论”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放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去理解它们的含义。它们对于我们思考问题、开展各项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的任何革命性飞跃,包括科学革命和社会革命,都是以某种哲学革命为伴随物的。我们党对多年来,在实践上领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在理论上则是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其标志是毛绝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前者的哲学基础是毛泽东的“实践哲学”,而后者的哲学基础则是以“猫论”的提出为开端的邓小平“生产力哲学”。从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伟人思想发展的脉络来看,“生产力哲学”是对毛泽东有关哲学观点的继承、完善和发展的结果,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理论品位和实践价值。“生产力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异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马克思的“主体生产力”论到列宁的“首要生产力”论再到邓小平的“第一生产力”论和“教育基础”论,既具有内在的连续性,又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漫论大教育观念李武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强大和持久的动力。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有许多工作要做,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