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说八极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及沧州,便会想起武术,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沧州武术历史长、练者众、名家多,还有一个特点,叫作“人有我会,人无我有”。其中以刚烈崩撼闻名中外的八极拳,便是沧州人的典型之作。  相似文献   

2.
唐黎标 《武当》2008,(10):55-56
河北沧州是全国知名的武术之乡。沧州武术传承历史久远,汉时渤海郡(沧州前身)守龚遂曾告示乡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而且内涵相当丰富。现在,在国家审定的129个拳种中,在沧州形成并广为流传的就占52个。沧州武林国手辈出,明清两朝曾有2000多名武术精英藉武科步入仕途。为世皆知的“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神力千斤王”王子平等武术精英,皆出自沧州域。  相似文献   

3.
由河北省沧州市政府编纂的《沧州武术志》,经编纂人员三年的努力,于今年8月正式出版发行。 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徐才为该书题写书名,并写了“远见卓识之举”一文。我国著名方志学家傅振伦为该书写了“序”。 沧州是我国著名的武术之乡,沧州武术亦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明清以来,这里武术名家辈出,其影响,闻名海内外。  相似文献   

4.
沧州武术产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优势和短板并存,唯有转变传统经济产业发展模式,转变观念,才能带领沧州武术文化产业走向新的辉煌。要把沧州武术放到文化的角度上、把传统武术作为文化样式加以研究。要将沧州武术文化与大运河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借助大运河这个先天的文化载体让沧州武术文化“流”出河北省,“流”向全世界。  相似文献   

5.
龚编辑信箱     
《中华武术》2005,(1):60-60
我是一名武术爱好者。在山东电视台卫星频道“中华武术”栏目上看到《中华武术》杂志,知道你们那里有武术书刊出售。不智能否介绍一下都卖到什么书籍和刊物,有散打和擒拿等书籍吗?我想购买。还有,我错过了订阅的时间,能否在你们那里邮购?  相似文献   

6.
充分发挥沧州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优势,根据其历史的传承和近代的发展,以及健身功能和练习的经济性等特点,采取武术进校园、争办武术高端赛事等措施,有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很大成效。结论:沧州武术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和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挖掘整理、发扬光大民间武术精华;普及武术,改善老龄化成员的健康状况;从娱乐性、观赏性和健身性出发创编适合普通人群的武术套路。  相似文献   

7.
唐黎标 《精武》2007,(2):53-53
河北沧州是全国知名的武术之乡。沧州武术传承久远,汉时渤海郡(沧州前身)郡守龚遂曾告示乡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明清时期,沧州曾有两千多名武术精英藉武科步入仕途;为世人所知的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神力千斤王”王子平等武术精英皆出自沧州;国家审定的129个拳种中,在沧州形成并广为流传的就占52个……  相似文献   

8.
王洪军  王青龙  裴广 《精武》2012,(23):78-79
2006年6月沧州武术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考沧州武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沧州武术产业尽管有知此优越的条件和广泛的基础,但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针对此情况,本文分析沧州武术产业化面临的诸多问题.对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对策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朱宝德  康衢 《精武》2004,(1):1-1,16
去年九月到沧州采访,偶然遇到了一位“东北老乡”——季梁栋。说是东北老乡,其实季先生并不是东北人,而是道地的沧州人,可是他在东北工作、生活了四十余年,早已熟悉并融入到了东北人的生活中,说是东北老乡也不为过。再说季先生在东北授徒多年,为东北三省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可以说把自己的武术之根扎在了东北,把自己对武术的热爱之情抛洒在了东北,时间已把季梁栋先生雕刻成了半个东北人。  相似文献   

10.
很少有人能够比黄锦铭更加了解李小龙后期的武术发展了,他对李小龙后期的技术训练和教学方式颇有见地,他现在仍在不断地传授他从李小龙那里学来的技术。做为李小龙的朋友和训练伙伴,他在这位伟大的武术家那里得到了许多的格斗技巧和哲学思想,而这些是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在下面这篇文章里,他向大家解释了,如果李小龙现在还活着的话,会在个人训练和对武术的整体看法上有哪些变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尹胜泰 《武当》2012,(9):50-51
河北沧州一带,古属燕齐,民风素以淳厚、勤劳、刚直、勇敢、慷慨悲歌、尚义任侠著称于世。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武健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据史籍载,沧州民间武术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武术之乡已形成,至清末,则已声扬海外。沧州武术丰富多彩。在全国挖掘整理的129个拳种中,沧州武术包含的拳种多达50余种,器械则多达百种。不仅数量居全国前列,而且拳种习练人数多,实力和影响力突出明显。目前在沧州境内,习武者多达数  相似文献   

12.
李瑞林 《精武》2006,(8):54-54
苦修磨炼得精技 19世纪30年代,河北深州有位冯兰生先生,在河北易县清西陵跟沧州刘殿庄的孙庭利先生学练八极拳、刚硬猴拳、长拳。此人行侠仗义,常打抱不平,深受家乡父老敬仰,加之武术在当时很神秘,练武术的人被誉为“夫子”,冯兰生先生被深州父老誉为“神道冯老夫子”。  相似文献   

13.
刘述来,河北省沧州武术研习院院长。“现在有很多人问:‘为什么练武术?’认为练武术没用。怎样扭转人们的,只能用事实。”不用多问,刘述来说起武术自是滔滔不绝:“应该提高武术的价值,开发武术的功使武术文化得到升华。”今年,沧州武术研习院要为成立5周年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刘述来准备在祝期间邀请全国武术馆校.各大企业一个全国武术人才币场交流洽谈会,希望沟通交流的机会,解决学生出路.人对输送等一系列问题。年轻的练武术。刘述来被人们称为“拼币三郎”,练功又茬又狠,在于训练强度大,刘述采腰椎阎益突出,无法再继续…  相似文献   

14.
10月9日,中国沧州武术研习院正式成立,该院隶属沧州市体委,是沧州市唯一官方武术培训的权威机构。该院由亚武联主席徐才担任名誉总顾问,全国武术比赛金牌获得者、国家级裁判、北京武警总队武术总教练刘述来任院长,由沧州武术名师和中国武协、北京武警总队选派高级教练任教。  相似文献   

15.
真正的武者     
由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破格转成正式的体育教师,继而擢升为国家干部,这一切都因与武术结缘。沧州电视台的"沧州人物"栏目最近以"王志海的武术情怀"为题,报道了沧州劈挂拳名师王志海先生的成长历程。笔者认为,王志海先生是一个真正的武者,虽鲜有好勇斗狠的经历,却引领着当今武坛的发展方向,是蕴涵着丰厚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沧州在当代涌现出的杰出代表性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武术之乡河北沧州,自古以来不乏窦尔敦、霍元甲、大刀王五、燕子李三这样的豪侠义士。沧州地方虽不大,却容纳了54个流派的拳种。究其原因,古沧州距离渤海肘公里的地方,曾是人烟稀少的芦苇荡和荒滩,也是官府发配犯人之地。无论是朝廷通缉的叛将,还是江湖隐士,僧道游侠,多聚集在这里隐姓埋名,武风经久不衰。沧州之南的孟村回族自治县,正是吴氏开门八极拳的源流之地。  相似文献   

17.
作为艺术的武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术的优势并不是表现在艺术、健身、娱乐等某一个别方面,而是表现在其所具有的艺术、健身、娱乐等各种功能的复合性。研究关注武术的艺术功能,分析艺术武术的历史成因,认为是人的心理需要成就了武术的艺术属性,是人的审美态度强化了武术的艺术功能;分析艺术武术的当代体现——暴力美,认为艺术武术中的暴力美是对暴力的消解,艺术武术中的暴力美是人的心理压抑的文明渲泄;探讨艺术武术的发展原则与发展向度等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康黎标 《精武》2007,(3):40-40
武术戏是武术与民间戏曲结合而成的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又称“化妆武术”,《沧县志》称其为“五虎棍”。据老艺人们回忆,流行于沧州的武术戏,相传兴于明隆庆年间,由山东拳师经衡水的饶阳县传入,发展至清末民初,武术戏兴盛一时,每逢重大节日庆典都有演出,现代的武术戏班遍及沧州肃宁县全境及沧县、盐山等部分县市。  相似文献   

19.
时晓莉 《新体育》2014,(9):54-57
河北沧州曾被称为“小梁山”,以武术名传天下,薪火相传,尚武之风沿袭不衰,在“南有莆田、中有登封、北有沧州”的中华武术大格局中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20.
张凡 《乒乓世界》2007,(2):0012-I0012
沧州,被誉为“武术之乡”,乾隆《沧州志》载:“沧邑俗劲武尚气力,轻生死,自古以气节著闻……泱泱乎表海之雄风”。至今习武者众。沧州杂技也很有名,其中又以吴桥为最。《吴桥县志》上说,每蓬佳节,便“掌灯三日,放烟火,演杂技,士女暄阗,官不禁夜”。[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