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担任班上的委员.一天,他放学回来,展开一张卷起的4开图画纸,央求我说:"爸爸,老师要我出这期墙报,我没有出过,你帮我出好吗"我不置可否,问他别的同学出墙报是不是也由家长包办,孩子眨着一双大眼睛告诉我,他们班上同学出的墙报几乎都由家长或家长再请人出的,不然,那墙报上的刊头号画和毛笔字怎么那么好看.  相似文献   

2.
家长会后,家长把讲台围了个水泄不通,在众口一词的赞美声中,一向提醒自己要"低调"的我,愣是一直没把嘴合拢. 就在这时,一个怯怯的声音挤进来:"罗老师,我想和你说说品品的事……"哦!是品品妈妈. 品品是班里学习能力最弱的一个孩子,在一至三年级,他没能交出一张像样的答卷.我从上个学期开始接手,担任他的语文老师.在初次和学生见面谈话时,我特意说:"本老师从不在乎同学们以前的成绩,只在乎你们今后的学习态度.只要你肯学,老师一定会喜欢你."这番话其实是说给品品等对学习已经失去了兴趣与信心的孩子听的.品品也许听懂了我的话,他在我面前表现得特别上进、听话;而我呢,也总不忘给他鼓励,言语间表达出对他的喜欢.可是,最近他似乎又被"打回了原形":上课讲小话,做小动作,作业迟交,听写"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3.
太把自己当回事的家长,正襟危坐,神圣不可侵犯,越是这样,孩子越不买你的账. 我们班有位孩子家长是大学校长,他常常摆出一副校长的架势、一派校长的口吻,批评自己的孩子. 尽管家长的话很有水平,极富哲理,孩子还是打心眼里和他对立,父子关系非常紧张.有一次,爷俩又因为一点小事吵得天翻地覆.无奈之中,家长打电话向我诉苦:"我身为大学校长,对自己的孩子却无能为力,感觉很失败." 我说:"忘掉你的校长身份吧.为什么事事和孩子较真呢?你的成就、经验是明摆着的,你越是在孩子面前示弱、谦虚,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就会越高大,越容易赢得他的尊重." 家长有点醒悟:"是呀,有时我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他明明听懂了,还要‘鸡蛋里挑骨头’,想方设法地驳倒我,一言不合就吵起来."  相似文献   

4.
常常有家长向我抱怨,孩子读书囫囵吞枣,一本书很快就翻完了,想让他再仔细看看,总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作为教师,我很难用一两句话和家长说清楚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伴读者,只能每天找点"空闲"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从而体现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上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5.
"三八"节(周六)的一天中午,我在吃午饭的时候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他是我班数学课代表林子晶的爸爸。他说他对前几天女儿《每课一练》上的习题有点疑义,想和我交流一下。当时我感到很抱歉,才意识到在周四傍晚的一节数学讲评课上,我对  相似文献   

6.
快放午学的时候,学校印发了宣传禁烧秸秆的"致家长的一封信",让我们"小手牵大手",向家长宣传禁烧秸秆的意义. 我揣着信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心想:回去怎么说呢? 记得去年我把学校印发的信交到爸爸手上,他扫了一眼,随手给丢在地上.今天我要是还直接交给他,他不是和去年一样么?对,得想个办法.  相似文献   

7.
在和小朋友一起做"老虎下山"的游戏时,我和几个小朋友扮老虎,其余的扮小动物,大家玩得兴高采烈.涛涛小朋友扮着神气的小猴子,竟然向我这个"大老虎"挑战.我装着生气的样子赶紧去捉他,就在我伸手就要捉住他的时候,他头一转,我的大拇指指甲刮到他的脸.顿时,豆大的血珠渗了出来.我连忙把他带到保健室,用双氧水消毒后再涂上了紫药水.虽然涛涛一再说"老师,没关系,我不痛",可我还是非常内疚,并向家长作了认真的说明.看来,"安全教育"不仅是对孩子而言,教师同样要从自身寻找不安全的隐患.  相似文献   

8.
正彤彤上小班时,我常常牵着他的手送他去幼儿园,安顿好之后微笑着跟他说"再见"。每次他都会用乞求的口吻对我说:"妈妈,下午要早点接我噢!"是啊,孩子在幼儿园一待就是一整天,幼儿园成了孩子的第二个家,和老师相处的时间也很长。那么,父母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度过怎样的一天呢?幼儿园对孩子有怎样的教育是家长所期待的呢?我想每一位家长都能给出不同的答案,所期望的东西也千差万别,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去年寒假,我给学生发放了<学生手册>、寒假作业,并特别强调"同学们在假期中可适当上网,但不要沉溺于网吧中不能自拔"! 寒假的某一天,我接到田洲村一位学生家长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说,他的小孩还没有回家.我知道,这个学生平时有偷偷上网的毛病,估计他是去网吧了,我于是告诉家长,可到街上网吧去找找看! 谁知这位家长竟说:"李老师,真不好意思,这几个网吧我不太熟悉,麻烦您和我一道去找好吗?"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我还是与家长约好了见面地点.  相似文献   

10.
小温,一个特别的孩子.班里所有任课老师都对他印象深刻. 他会用种种特殊表现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在校内班车上,他与学生吵闹,老师问他:"你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啊?"他头一歪,说:"我天生就是一只猴子,就喜欢这么上蹿下跳不老实啊." 对他,我采取过多种方法——找家长谈话,没效果;各科老师轮番教育,他满不在乎;单独放一桌,冷淡他,他变本加厉.任课老师跟我说:"咱班要是没有他,就老好了."是啊,这我知道,但我更知道我们班不可能没有他.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没耐性,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为了帮助家长朋友们解决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对"耐心"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了一定认识:在心理学上,耐心属于意志品质的一个方面,即耐力,它与意志品质的其他方面,如主动性、自制力、心理承受力等有一定的关系,被认为是一个人心理素质优劣、心理健康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培养孩子的耐心,不仅对他在学习上有帮助,而且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金乾波 《班主任》2005,(11):25-25
"虽然他给孩子调了座位,但我打心眼里鄙视他!"一位家长十分憎恶地说.他的孩子上一年级,个头较矮,开学初,坐在第一排,后来班主任以保护眼睛为由,一步一步将孩子调到了最后一排.得到高人点化后,他拜访了班主任,第二天孩子调回第一排.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家长真是不可思议!"办公时间,肖老师气冲冲地来到我的办公室."怎么了?说说看."我示意他坐下.一脸怒气的他真的生气了.  相似文献   

14.
我不吃家长     
参加工作之前就有朋友不无艳羡地说: "你可美了,以后会经常有人请客哟。"我明白这话的意思,都说此地家长请教师之风盛行,作为英语教师更是有人气了。那时的我想着将要为人师了,自豪而自信地说: "我绝对不会赴这样的宴。"听者无不在白眼里加上句 "才怪"二字然后哈哈大笑。工作后的第一个月,有学生私下对我说他要过生日了,家长想请我去他家吃顿饭,我说不用了吧,我是老师,这样影响不好.他一撇嘴说那有什么呀,你就当自己是我姐姐.我说不好吧.过了几天他又来,说要不咱们在外面吃吧。我看他如此坚持,只好说叫上你几个好朋友,我请客。最终我们在一…  相似文献   

15.
"××,注意听讲.同学们!×x!请安静……"这是前段时间,我在调研课堂上经常遇到的场景.一位家长告诉我,开学初因为他好动的儿子在课堂上做小动作,还喜欢插嘴.课间在教室里奔跑大声喊叫,被老师"请"去谈话.孩子成为教师心中的"顽皮鬼",为此他大伤脑筋.教师讲课时常遇到学生"打岔",如在一节<倒数的认识>教学片段中,当老师设计好"理解倒数意义"情境时,一个学生举着小手.大声地说:"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课堂上爆发出一阵笑声,当时,教师瞪着这个学生,课后把他叫到办公室批评了一顿.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数理化》2007,(9):12-12
中招考试8个科目中,除语文、英语、数学3科各被扣掉2分外,其他5科都是满分,郑州外国语学校学生刘浩以624分的总成绩成为2007年郑州市市区中考状元.上学习惯:作业都由自己检查对于这样的好成绩,刘浩说,他首先要感谢父母帮他养成好习惯.和所有学生一样,刘浩也有过老师要求"家长检查作业、签字"的经历.但刘浩的爸爸则把老师赋予家长的权力"下放"给了刘浩.刘浩说:"我的作业,爸爸都让我自己检查.上了初中,作业都由我代替家长签字.父母对我很信任,这也同时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认真态度."  相似文献   

17.
巧劲的运用     
常听一些家长抱怨,说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了,软硬不吃.打不得骂不得,你说他一句,他有十句在后面等着你.我当老师十年,也碰到过很多不好教育的孩子,在和他们"斗智斗勇"的日子里,我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我发现,"制服"这些棘手孩子,要用巧劲,不要用狠劲.先找到他身上的一个闪光点,然后利用这个闪光点让他尝到成功的滋味,然后再"乘胜追击"一举拿下.  相似文献   

18.
杨征 《辽宁教育》2013,(2X):83-83
<正>在我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叫林立峰的孩子。他特别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注,他会经常无意识地在课堂上撕纸,每节下课我都要到他那里打扫卫生,因为他的周围肯定会有碎纸和杂乱无章的学习用具。时间一长,同学和各科老师都意识到他这个"毛病"了。另外,每天晚上回家,他都要在妈妈的监督下才能完成老师留的作业,每周末妈妈都要陪他去补课,家长和孩子的压力都比较大。可以说,他是我班学得最多的孩子,每次他错一个字,妈  相似文献   

19.
卢士强 《班主任》2004,(6):42-42
"老师,凭你多年的经验,看我们家华仔还有希望吗?"此时,家长的脸上充满了真切和期待.看着低头默不做声的小华,我欲言又止.这个基础差,又缺乏上进心的学生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也没起多大的作用.家长也渐渐失去了信心,打算让他提前弃学经商.但从家长那万般无奈的问话中,我分明感受到了隐含在家长内心深处的最后一线希望.  相似文献   

20.
饶赛华 《考试周刊》2014,(28):172-172
<正>昨晚近九点,手机响起,是一陌生号码。"您好!""您好,您是R老师吗?"对方显然是学生家长。"是的,您是?"家长来电,我很激动,因为说明家长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是A学生妈妈,听孩子回家反映,他被班上两位大个子同学B与C打了,好像打得蛮重。"一听,是告状与问责的。"那他告诉你为什么挨打的吗?"我冷静地追问。"他说坐在座位上好好的,就被打了!"家长无奈地诉说着。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心疼是必然的。"那让A与我聊聊当时的情况。"我想更直接地了解真实情况。"好的。"家长爽快地应答着。"A好!他们什么时候打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